信息技术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 范顶[摘 要]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十分复杂、零碎。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新路径,能大大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本文就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班级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搭建现代化管理平台优化管理模式;搭乘科技东风,推进个性管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完善管理模式的策略,旨在健全初中班级管理新体系,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助力初中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信息技术;班级管理;班主任;策略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成长的养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阶段全社会正处于信息化的浪潮之中,如何乘风破浪,依托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吃到信息化改革的“红利”,成为困扰许多教师的难题。对此,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时,班主任要从管理工作的细节出发,积极地为信息化资源寻找落脚之处,探寻多样化的现代管理模式,以便为班级管理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全面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搭建管理平台,优化管理模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班级的管理,班主任可以创建班级网站、微信群等信息化管理平台。透过班级网络,班主任可以实现信息的发布,如作业布置,学习资源的分享等。在这一平台上,学生与家长也可以及时了解班级的发展动态和重要信息,增强参与感。透过微信群,家长与班主任也可以实现紧密沟通,从而更加及时地把握学生的实况,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
(一)建立公众平台,提高管理效率
初中班级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意义重大。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让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及时和便捷,通过平台,班主任可以快速地发布通知、布置作业、分享资源等,学生和家长也可以及时反馈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同时,平台可以实现学生信息的集中管理,如学生的成绩、考勤、作业等,班主任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管理。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形成学生的成长档案,便于班主任和家长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但是,在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学生进行管理时,班主任也要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隐私和信息安全,避免出现信息外泄的情况。
班主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利用班级网络,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第一,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利用班级网络,如班级微信群、QQ群或在线讨论平台,确保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及时、顺畅地沟通。这样可以快速传达重要信息、解答学生的问题,并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第二,共享资源和信息。通过网络平台分享学习资料、作业要求、考试安排等信息,让学生可以随时查阅,减少信息传递的延误和遗漏,提高学生的准备效率。第三,设立在线作业系统。使用在线作业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学生也可以及时地提交作业,节省彼此的时间,提高作业管理的效率。第四,进行在线投票和调查。通过网络进行班级内的投票和调查,快速了解学生的意见和需求,有助于做出更合理的决策,提高班级管理的针对性。第五,使用电子考勤系统。采用电子考勤系统,快速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减少人工记录的烦琐工作,提高考勤管理的效率。第六,实施信息化成绩管理。利用电子表格或专门的成绩管理软件,教师可以更方便地记录和分析学生的成绩,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这样,当班级网络渗透到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后,能够有效打开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新思路。
(二)建立微信群,实现家校互动
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从来不是班主任的“独角戏”,家长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以往家长与班主任之间进行沟通的形式相对单一,不是班主任到学生的家中开展家访,便是家长到校参与家长会。而无论是哪种形式,对时间、地点的要求都较高,以至于家校互动的频次相对较低。微信等现代化通信软件的开发,让家长与班主任间进行交流的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在对初中生进行管理时,班主任可以创建微信群,并邀请家长加入群聊,这样班主任便可以及时地将学校的通知等告知家长,并聆听家长的反馈,实现对学生的协力指导,让学生在班主任和家长的双重呵护下健康、全面地成长。
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将自己的微信二维码呈现给家长,请家长添加教师的交流方式,便于二者之间的沟通。之后,班主任创建家校交流群,并邀请家长加入群聊。紧接着,班主任在群内定期分享家庭德育小妙招、学校主题活动的方案、家庭作业等内容,以便家长能够及时地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积极地跟随学校的步伐,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家长利用微信的私聊功能,向班主任反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变化,如有的家长反馈“学生总是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基于此,教师便可以远程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更加细致的情况,并为家长提出建议,帮助家长展开家庭教育工作。在学校,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以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双重配合下,逐步约束自身的行为,提升自制力,更加准时地完成家庭作业。
二、搭乘科技东风,推进个性管理
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先驱,对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做出了更加细致的解读。他认为学生与花木相似,有着自己独特的属性;教师则如同园丁,应当根据花木的不同属性,采取更加适宜的培育方式,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才能够像花木一样成长,开出鲜艳的花。对此,在信息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对学生进行管理时,班主任也要积极地搭乘科技东风,利用现代科技记录学生的实况,并利用大数据,实现对学生的精准管理,引导学生自主从网络中选择学习资源,挖掘个性,以便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设立电子档案
班主任的人数与学生的人数相差悬殊,班主任想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精细化管理时,常常呈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究其根本是涉及的学生数据较多,班主任难以凭一己之力随时把握学生的动态。而将电子档案引入初中班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信息的储存和检索效率,便于及时查看学生的成绩、考勤、作业等信息。同时,电子档案能够更好地保护学生的隐私,只有授权人员才能够实现访问。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借助电子档案实现数据分析,例如透过分析学生的成绩变化趋势,更加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助学生全面成长。但是,在利用电子档案实现班级管理时,班主任也要及时更新学生的信息,以便保障档案的时效性。
在利用电子档案对学生进行管理时,班主任可以先设定电子档案的基本板块,如学生的基本信息、成绩、考勤、奖惩情况等,以便电子档案精准对应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成长动态。随后,班主任选择学校已有的系统进行电子档案的录入,便于后续的操作。在生成电子档案后,班主任也要对学生、家长赋权,让学生及家长了解电子档案系统的使用方法。之后,班主任借助系统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如班主任借助大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成绩动态,从而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地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如有的学生近期成绩波动过大,班主任便可以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背后的原因,以便帮助学生稳定成绩,而有些学生的理科较弱,班主任也可以将情况反馈给任课教师,寻求帮助,共同对学生进行精准辅助,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学生的情况发生变动时,班主任也要及时地对电子档案中的数据进行更新,充分保持电子档案的时效性。
(二)自主挖掘个性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往往直接为学生提出硬性要求,导致学生如同“傀儡”,只能被动地跟随班主任的步伐,参与学习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掩盖,学生也逐渐丧失挖掘自身个性的兴趣。现代科技的发展,让上网变得更加便捷,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能够轻松地从网络中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此,班主任不妨解放学生的思维,请学生在互联网中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度钻研。同时,班主任也要搭建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展示,强化学生的成就感、幸福感,以便学生维持学习的热情,逐步实现个性发展。
在创建了“我的兴趣爱好”的班级主题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先为学生布置“利用互联网收集你最感兴趣的事情,并对收集的内容进行整理、下载”的任务,请学生在互联网中输入关键词,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喜欢打篮球的学生,搜索与篮球发展起源、国际篮球竞赛有关的信息;对中华古典戏曲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则收集中华戏曲文化的分类、发展脉络等内容。在活动中,班主任先利用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故事短片,让学生看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随后,班主任提出“你对什么感兴趣呢?”的问题,请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内容,以及自己对某些事物感兴趣的原因。当学生完成分享后,班主任也要鼓励学生创建相应的学习小组,让具有相同兴趣、喜好的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对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深度探究,并借助微信、QQ等实现线上沟通,从而更好地交换彼此收集的资料,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潜能。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完善管理模式
初中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更感兴趣,也愿意将注意力放在形象、直观的事物中,积极地获取知识。多媒体技术具有对抽象元素进行直观化处理的优势,能轻松地调动学生形象思维,唤醒学生的学习活力,让管理模式变得更加完善。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管理时,班主任要大大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开辟教育新模式,让德育获得意料之外的效果。
(一)创设形象直观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对学生进行德育,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让学生从小就树立高尚情操,积极用自身的行动彰显新时代青少年的精神面貌。但是,德育元素带有强烈的抽象色彩,当教师直接采取口述、说教的方式进行德育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德育的内涵。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对此,在确定了德育主题后,班主任可以搜索相关视频、图片、音频等,为后续开展灵活、多变的德育活动准备充足素材,以便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班主任可以在课下收集与爱国主题相关的电影片段、音乐、图文资料等,丰富后续的教育资源。在正式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时,班主任可以先播放红色歌曲,渲染课堂的德育气息。随后,班主任根据歌曲,向学生提出“从歌声中你们听到了哪些内容呢?有什么感触呢?”等问题,初步建立学生的爱国意识。当学生指出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后,班主任为学生播放《建党伟业》等电影片断,使学生被影片中主人公坚持不懈、保卫祖国的精神所感染。紧接着,班主任创建互动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针对主人公的精神意志进行探讨,以便学生主动地将影片中的主人公当做学习的榜样,学习主人公的红色品质,强化爱国精神。之后,班主任再借着图文资料为学生分享更多的抗战小故事,让学生的心底燃气熊熊的爱国之火。
(二)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规避网络风险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网络遍布学生的周围,而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初中生的辨别意识又相对较弱,如果班主任任由学生发展,学生很有可能会误入歧途,成为科技的“奴隶”。而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展开网络安全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网络风险,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避免上当受骗,还能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让他们知道在网络上要遵守规则,不传播不良信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同时避免受到网络负面影响。
班主任可以创建“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在正式开展活动时,班主任先为学生呈现以下案例: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学生通过上网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学生模拟网络中的不良行为等,使学生意识到沉迷于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随后,班主任提出“网络对我们的性格有哪些影响呢?”“网络对我们的心理有哪些影响呢?”“网络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等问题,请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如针对网络与人的性格的关系中,学生认识到网络游戏让青少年过早地成人化,开始荒废学业,只想要坐享其成,自控力逐渐变差等。之后,班主任再提出“中学生到底该不该上网呢?”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有些学生指出“网络本身是科技的产物,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网络服务我们的生活,而不是让网络吞噬我们的精神、意志……”时,班主任顺势为学生引导“我们要意识到网络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人们使用网络的方法,我们要理性地看待网络,避免因网络走向堕落……”让学生逐渐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化的社会发展趋势,新的教育方法也层出不穷。在实际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要积极地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改进过去的管理模式,打造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但是,在认识到现代科技便捷、迅速的优势之余,班主任也要理性地看待现代科技,避免完全依赖科技,成为科技的“奴隶”。
参考文献:
[1]李永芳.“五育并举”理念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2(31):108-110.
[2]陈勇,阮茜.浅谈“以生为本”理念下初中班级管理的新思路[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0):152-154.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