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及其发挥

作者: 许桂芳

[摘  要]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包含符号纪念、会议纪念、文本纪念、艺术纪念、行为纪念等多种形式,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质,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借助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勾勒历史发展脉络,其主要功能体现在:传承历史记忆,增强国家认同;激发爱国情感,厚植家国情怀;辨明爱国方向,凝聚爱国共识;宣传政治主张,实现社会动员。发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需要深入挖掘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聚焦“四史”教育和“中国梦”教育两大主题,统筹“线上”和“线下”两大平台,发挥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教育功能,健全考核评价和信息反馈两大机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铸魂。

[关键词]重大历史事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表达;实践理路;纪念活动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5)01-0066-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5.01.011

[收稿日期]2024-10-27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重点项目“新时代重大纪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及其实现研究”(项目编号:SZ231001)。

[作者简介]许桂芳(1981-),女,江西婺源人,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其他重要纪念日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纪念活动,举行纪念仪式[1]。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是重大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具备独特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2]。新时代党和国家举办了形式多样的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主要通过符号纪念、会议纪念、文本纪念、艺术纪念、行为纪念,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以鲜活具体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唤醒了人们共同的历史记忆,创设了爱国情境,塑造了爱国符号,积聚了爱国情感,凝聚了爱国共识。与此同时,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不断加剧,尤其是历史虚无主义打着“重评历史”的幌子,扭曲历史事实,抹黑英雄,诋毁革命,颠覆冲击中国传统的爱国观。基于此,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充分发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影响力广、感染性强的优势,固本培元,凝心聚力。

一、新时代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

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适时举办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对于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有特殊功能,是爱国主义教育应抓住和利用的契机,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和载体。

(一)符号纪念: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境塑造

符号纪念包括时间符号纪念和空间符号纪念,对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情境塑造的作用。时间纪念符号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开展纪念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确立了烈士纪念日(9月30日)、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国家宪法日(12月4日)和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3日)等时间符号纪念。在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赓续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在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尊重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社会氛围,传递依法治国的价值理念。集体记忆的唤醒也需要空间场所。空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维度,它既代表物质性的空间场所,又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是物质性和精神性生活交织的存在[3]。空间符号纪念是保存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包括革命博物馆、党史馆、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塔及烈士陵园等场所。例如,为庆祝建党百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会址纪念馆等修旧如故,这些纪念馆构成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景观,凝聚着国家共同的集体记忆。符号纪念营造了爱国主义教育时空氛围,是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时间场域。

(二)会议纪念: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焦点设置

会议纪念设置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关注焦点。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中常见的会议形式,包括纪念大会、纪念招待会、理论研讨会等。纪念大会有规范的程序和庄重的纪念空间布置,设置了共同关注的焦点,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并讲话,其特点是规格高、参与度广、影响力大。例如,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各界代表7万余人以盛大的欢庆仪式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纪念大会首次由青少年组成的千人献词团献词,他们用真诚质朴的语言,在偌大的广场上,向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祖国母亲深情告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会场洋溢着澎湃的青春热情和爱国激情。此外,围绕纪念主题召开纪念招待会,作为重大的政治宴会,以社交性、慰问性、娱乐性为主要特点。举办纪念研讨会,以学术性、理论性、权威性为主要特点,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研究成果的检阅,也是学术界理论界交流的盛会。会议纪念在特定时空和场景,举行特定仪式、庆典、活动,设置了“共同关注”,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契机。

(三)文本纪念: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传递

文本纪念主要包括刊发纪念文章,发布纪念活动宣言、标识或标语口号,等等,其特点是运作成本低、传播面广。刊发纪念文章,是为了传递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2018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刊发了系列纪念文章《创造历史的伟大变革》《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念——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刊发四十周年》等文章,传递“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表纪念标识或标语口号是为了集中表达政治主张。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宣部发布由党徽、数字“100”“1921”“2021”和56根光芒线组成的纪念活动标识,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为纪念抗战胜利70 周年,发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等标语,简明扼要地表达了“铭记历史、启迪现实、开创未来”的价值主张。文本纪念彰显了中华民族在不断发展中凝结的价值共识,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求和期待,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传递。

(四)艺术纪念: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激发

艺术纪念的表演性是爱国情感激发的有效形式。艺术纪念主要通过文艺汇演、创作文艺作品等形式,既能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又能升华爱国情感、寓教于乐。举办文艺汇演,将历史、文化具象化,把纪念背后的内容展示出来,促进观看者生成积极情感,知情互动,可以有效激发情感能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举行了《胜利与和平》《永远的长征》《我们的四十年》《奋斗吧,中华儿女》《伟大征程》等大型文艺汇演,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寓教于乐,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创作文艺作品,可以生动直观地呈现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和艰难历程、革命英雄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格。例如,在2020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陆续推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雄》《为了和平》《英雄儿女》等专题纪录片,拍摄电影电视剧《最可爱的人》《金刚川》《英雄连》《跨过鸭绿江》等,进一步增进了人们对抗美援朝的认识,强化了历史记忆,催化了爱国情感,致敬最可爱的人。

(五)行为纪念: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能量积聚

行为纪念能将人们的爱国情感转化为情感能量。行为纪念常见的方式有阅兵仪式、群众游行。阅兵仪式是行为纪念的“重头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共举办了3次阅兵仪式,分别是2015年的抗战胜利日阅兵、2017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和2019年的国庆阅兵。群众游行是广大人民群众展示精神风貌、表达爱国情感的重要平台。例如,2019年10月1日,20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70华诞。阅兵仪式展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和技术,彰显了国家的强大和民族团结,也点燃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游行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约10万群众70组彩车组成36个方阵和3个情境式行进,展现了“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抒发了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由衷赞美和真心热爱。行为纪念能够将人们的爱国情与爱国行有机统一起来,建立起了“集体兴奋”,产生了团结感,积聚了爱国能量,是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

二、新时代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非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对爱国主义认知的消解、信息浪潮冲击造成爱国情感的异化、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对为国奋斗意志的削弱等现实困境。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借助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一)传承历史记忆,增强国家认同

在历史记忆里,个人并不是直接地回忆事件,只有通过阅读或者听别人讲述,或者在纪念活动和节日的场合中,人们聚在一起共同回忆时,这种记忆才能被间接地激发出来[4]。共同的历史记忆承载着一个民族国家共同的历史渊源,蕴藏着民族国家何以至今的历史密码,是“民族国家与社会合法性的重要来源”[5]。在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中,阐释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回顾重大历史事件的艰辛历程,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贡献,升华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经验,在对历史的“重现”中唤起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强化身份定位。这种纪念既是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也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反驳和消解。例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红军长征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等,党和国家积极组织开展了系列重大纪念活动,通过庆典和仪式,重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峥嵘岁月,唤醒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的集体记忆,帮助人们回顾和总结历史。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的实践表明,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具象的载体,更需要“仪式感”。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使人们在历史的重复操演中加深对重大历史事件的集体记忆,能够有效地增进人们的国家认同感。

(二)激发爱国情感,厚植家国情怀

仪式能够在最深的层次揭示价值之所在,人们在仪式中所要表达出来的,是他们最为之感动的东西[6]。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中,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同一历史事件上,活动参与者意识到彼此的存在,并为群体中的情感相互吸引,从而主导并激发群体的情感状态。借助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能够指引人们铭记历史、敬仰革命英烈,激发人们对自己的故土家园、民族文化生成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强调的,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7]。铭记历史,就是要对历史怀有尊重和敬畏之情。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深刻改变”阐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逻辑和历史意义,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8]。

(三)辨明爱国方向,凝聚爱国共识

情感的熏陶与教育往往能够为理论的讲解打开通往心扉的大门,因为“人除非先激起感情,是不会甘心忍受‘难以忍受的思想病’”的,“人类的感情不仅为政治思想提供了动机,而且还确定了政治判断中必须使用的价值尺度”[9]。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性活动,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党和国家的价值立场,科学地回答了爱国是什么、为什么爱国、怎样爱国的问题。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10]。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要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11],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要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要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在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12]。在2020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一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13]这向全世界宣告,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倡导并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就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14]。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所要确立的正确爱国价值观通过仪式操演传递给受众,引导受众内化为自己的爱国规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