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引领新时代大学生转变择业观的途径研究

作者: 王文睿 于永坤

[摘 要] 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典型代表,是一种优良的职业价值观念。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大学生的职业追求,是新时代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技术型院校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于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和工匠精神概念的深入研究,辨析两者的内在联系,阐释工匠精神引领新时代大学生转变择业观的价值与意义,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现存问题进行剖析,并以工匠精神为思想引领,探析转变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 工匠精神;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技术型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843(2024)03-0063-07

[DOI]  10.13980/j.cnki.xdjykx.2024.03.010

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型人才是我国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技术型院校大学生则是其不可或缺的后备军。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面临着择业理念过于功利化、享乐化,以及择业目标与自身实际能力脱节等问题,进而产生了新时代大学生“慢就业”“有业不就”“就业难”等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现象,是阻碍新时代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壁垒。工匠精神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为基本内涵,涵盖了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劳动精神、实践精神。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可以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健康发展,可以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有效树立起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诚信敬业的正确择业观,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为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后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工匠精神引领新时代大学生转变择业观的价值意蕴及研究概述

工匠精神是优良职业精神的典型代表,与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存在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是培育新时代高素质大学生的价值导引。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具有正向的引领作用,对国家、高校以及学生个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匠精神引领新时代大学生转变择业观的价值意蕴

1. 国家层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工匠精神是一种创新精神,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引入了创新思维。工匠群体与其他人群的区别在于其劳作领域与劳作方式的不同,其劳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专一”“创造”“精益求精”[1]。工匠是通过改变自然而“造物”的,这种创造物品的方式需要长期的经验性知识、技能、技巧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工匠的“造物”活动是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生动体现,因此,工匠劳作过程是一个极具创新性的过程。自主创新能力最能体现工匠群体作为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具体表现为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对行业技术的个人理解和前瞻意识、对现有工作技能的创造意愿和实践能力[2]。新时代新征程,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引领作用,能够进一步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新时代大学生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并提升技能,掌握最新的科技和行业动态,为将来的择业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推动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人才、积蓄力量。

2. 高校层面——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工匠精神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为基本内涵,要提升新时代大学生这4个层面的精神品质,必须以实践为导向,工匠精神提倡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鼓励大学生在做好理论积累的同时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其次,工匠精神是创新精神、劳动精神,强调学生个人对择业过程的坚守、创新、务实,这些精神素质恰恰满足当前职场所需,能够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因此,弘扬工匠精神,发挥好工匠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引领作用,在高校层面可以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实效性。

3. 个人层面——助力新时代大学生塑造正向的择业观。首先,工匠精神是一种劳动精神、奉献精神,积极弘扬工匠精神可以助力新时代大学生塑造热爱劳动、奉献社会、注重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正向择业观。工匠的出现几乎与人类的出现并行,而人类的创造历史从本质上而言是劳动创造历史,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中国工匠在长期改造自然的劳动中,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推动了社会历史进步,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能在劳动中发展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3]因此,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劳动、专注劳动的精神,能够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劳动中创造幸福人生。其次,工匠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为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融入奉献意识。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等精神内容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工匠精神强调将工作视为一种实现奉献和服务的方式,而不仅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发挥工匠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引领作用,能够使新时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充分理解奉献的价值和意义,将奉献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选择与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相契合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关于工匠精神与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的相关概述

1. 关于工匠精神研究的相关概述。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4]。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传统工匠精神,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专一坚守”“敬业诚信”“传承创造”“精益求精”4个方面[5]。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继承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基础之上,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2020年11月24日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16个字高度概括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即“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6]。

2.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的相关概述。目前,学术界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概念的研究尚未形成定式。朱丽丽、韩静认为,大学生的择业观是一种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是客观社会环境和社会意识在大学生的择业认知、择业心态、择业倾向等心理认知中的反映[7]。与其观点相类似的还有张志楚,他认为大学生的择业观在本质上是大学生的大脑对岗位、行业等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意识[8]。张敏、张咚咚认为,大学生择业观是个人职业认知、择业标准、求职意向及就业观念的综合反映[9]。徐琳通过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大学生择业相关性研究得出,大学生的择业观是择业心理需求的呈现,是选择职业的基本判断,对于人的职业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属于价值观范畴,不同的择业动机和需求,会让大学生产生不同的职业选择,久而久之会产生不同的就业状况[10]。

新时代大学生指的是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包括在校生以及应届大学生在内的全部大学生。顾名思义,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包括在校生以及应届大学生在内的全部大学生对职业选择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择业观不仅是一种思想认识,更包含了新时代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和原则,对新时代大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 关于工匠精神与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内在联系的相关概述。高中华等指出,工匠精神是一种工作价值观[11]。刘海燕在她的研究中也提到,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典型代表,是从业者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及精神品质的重要体现,是从业者职业行为和价值取向的重要表现,同时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思想基础之一[12]。商琦和张笑晨同样提出工匠精神的内核在于以精益求精为根本的职业精神,是传统职业道德标准的深层次体现[13-14]。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择业观,培育热爱和追求、坚守和敬畏、执着和专注等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意识,对学生日后的职业选择及职业发展起到正向的指导作用。综上所述,新时代大学生的择业观是新时代大学生对于职业选择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属于职业价值观的范畴,而工匠精神则代表了一种优良的职业价值观念,二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工匠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起着正向的引领作用。“青年兴则国家兴”[15],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因此,新时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将职业选择与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踔厉奋发,为今后的择业就业积蓄才能。工匠精神是一种优良的职业价值观念,倡导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幸福人生,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正向引领作用。首先,工匠精神提倡执着专注。执着专注是一种积极的品质,体现了个人在追求目标时的毅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具备这种品质的大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自律性和较强的毅力,对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保持长久充沛的热情,能够集中精力克服困难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正向的择业观也需要大学生在职业选择和发展过程中保持专注、久久为功的品质,追求自我成长和进步,为所选择的职业付出持久的热情和定力。其次,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也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倡导大学生不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能够使其不甘于平庸、不停滞不前,在工作生活中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反复推敲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具备这种品质的大学生能够凭借强烈的自我驱动力持续学习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并且善于总结经验,寻找问题的根源,通过积极创新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效率。在新时代大学生的择业观中,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积极作用在于能够督促新时代大学生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最后,工匠精神强调做事一丝不苟。在日常工作中,有一些事情常因其“小”而被人忽视,掉以轻心;常因其“细”使人感到繁琐,不屑一顾。但就是这些小事和细节,往往是工作进展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关系成败的重要节点。同样地,优良的择业观需要大学生注重细节,在日常生活中着手培养在处理工作细节时一丝不苟的态度,制定合理的做事标准,提高完成任务的质量。唯有从细节做起,防微杜渐、精雕细刻、见微知著,才能有效确保未来职业规划的可持续性发展。总之,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下,积极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高辨别良莠的能力,自觉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培育起兼顾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有利于国家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择业观。

第二,新时代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养成有利于工匠精神的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在1985年秋天,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中表达了对大学生择业观极为独到的认识。他将青年人的职业选择与对社会的认识和生活的态度联系起来加以考虑和研究,并提出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应当持有的态度以及增加职业选择的幸福观等观点。首先,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应当充分估计自己的能力;其次,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应当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是生活和工作的目标;最后,要选择为人民服务的职业[16]。马克思的这篇文章虽没有提及择业观,但是旗帜鲜明地表明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当持有的价值立场,那就是要将为人类谋幸福作为最终目标,树立与祖国同向、与历史同行的择业价值观念,立足于火热的社会实践,脚踏实地增学识、兢兢业业务实事、勤勤恳恳求发展。马克思关于青年职业选择的思考,是对新时代大学生应当树立的正确择业观的生动诠释。显而易见,正确的择业观包含着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体现了热爱劳动、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等价值观念。新时代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工匠精神的进一步弘扬、传播、发展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二、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与社会发展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加之实际能力与岗位需求脱节严重,使得大学生毕业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在选择职业时出现了“眼高手低”“驱东避西”的现象,“有业不就”式的“就业难”现象较为普遍。这种择业的现实困境与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念的滞后与偏差息息相关。对前人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分析判断出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与社会发展现实具体存在以下两点冲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