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与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对比研究
作者: 吴华君 雷建海 张玉杰 何聚厚
[摘要]加快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是打造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团队,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对国内200所高水平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在发展水平、组织架构与职能定位上的系统调研,客观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现状与特征差异,提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路径:聚焦顶层设计,合理设置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体系;聚焦系统规划,构建“双师双能”为核心的分层分类教师发展体系;聚焦教学规律,科学化、精准化设计教师培训模式;聚焦教改研究,研训融通驱动高职教育“三教”改革。
[关键词]教师发展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3)02-0060-10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3.02.010
一、问题提出
高质量教育发展需要高质量教师团队为支撑。高职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多措施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将教师素质提升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与行动路径[1]。为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指出要通过实施“三教”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素质,构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将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和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2]。随后,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为规范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素质结构,提升教学水平,构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实施保障[3]。在系列政策文件的指引和大力推动下,职业教育教师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4]。但同时也还存在数量规模不能满足学校发展扩张需求,“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职前培训和职后发展体系不完善、不科学等问题[5],并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为解决这一矛盾,高职院校也积极开展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与研究探索,旨在有效发挥专门化组织功能,深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前期关注不够和发展动能不足等原因,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存在认知偏差与观念错位、形式单一、机制僵化等问题[6]。考虑到院校自身办学基础、发展方向及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研究基于国内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高水平教师发展中心的系统调研,对比高等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现状与特征差异,为优化高职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路径,提升高职教师发展水平,进而为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实施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研究选择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和“全国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以下分别简称“高职教发指数”和“本科教发指数”)中排前100名的高职和本科院校作为研究对象。高职教发指数包含“教师团队”“产教融合”“专业与课程”“教材与论文”“教学成果奖”“教师培训基地”和“教师教学竞赛”等7个维度,本科教发指数包含“教师团队”“教改项目”“教材项目”“教学论文”“教学成果奖”“教师培训基地”和“教师教学竞赛”等7个维度,可以有效反映高等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水平。高职院校中“双高院校”占95%,本科院校中“双一流高校”占88%,样本可以有效反映当前高等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与教师发展中心的最高水平。
(二)数据获取
首先,对2021年高职和本科教发指数前100名的高等院校及对应得分进行统计分析,获取高等院校教学发展整体现状及区域特征。其次,在搜索引擎以“学校全称+教师发展中心”或“学校全称+教师发展”等关键词进行网络检索,若网页资讯中无相关内容,则判定该校无教师发展中心相关机构。再次,对于资讯中存在教师发展相关机构的学校,进入其官网主页,在组织机构界面检索教师发展机构网站,若组织机构中不存在教师发展机构,则以“教师发展中心”或“教学发展”等关键词在官网主页搜索栏进行信息检索。最后,针对教师发展机构官方网站和搜索引擎内容进行详细调研并分类编码。由于高校间机构命名的差异性,本研究中均以“教师发展中心”代替相关教师发展机构名称。
(三)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对高等院校教发指数及分布地区进行定量检视,得出可靠研究结果。其次,采用网络民族志获取研究对象信息,通过阅读分析、归纳编码等手段将复杂的文本内容进行定量转化。最后,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将复杂、非结构化的文本内容通过分词、构建共现矩阵和提取行特征词等手段,可视化呈现高频关键词交互关系,以获取研究主题与关键特征。
三、高等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现状与差异
(一)高等院校教学发展水平的客观透视
1.高等院校教学发展水平整体定位。指数分布可用于判断我国高等院校教学发展水平的整体情况,依据高职教发指数和本科教发指数绘制分数走势图(图1),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呈现出“先急后缓”的变化趋势,本科院校变化趋势相对缓和,但下降幅度更大。70分以上的分数段中本科院校更具有数量优势,高职院校相对较少。80分以上高职院校仅有3所,本科院校有15所,可以看出本科院校在教学发展水平上整体实力更强,反映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教学发展水平的欠缺与不足。在第30名后,本科院校的指数下降速度大于高职院校,说明整体上本科院校教学发展水平差异更大,院校间教学发展资源分布更不平衡。
2.高等院校教发指数区域特征解析。院校教发指数上榜数量以及地区分布比例可以反映地区高校教师发展竞争水平及整体实力(表1)。高职教发指数在区域特征上体现为4个梯队。第一梯队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北京和天津等6个省市为主,这些地区高职院校整体实力较强,在前100名中有50所上榜院校,说明这些地区高职院校教学发展水平较强,院校间教学发展竞争较为激烈。从上榜院校占本省高职院校比例来看,天津、浙江和江苏等3个省市占比最大,说明这3个省市高职院校内部差异相对较小,教师资源比较丰富,整体素质较高,区域内高职教师发展水平更加均衡。第二梯队以河北、湖北、黑龙江、陕西和四川等省份为代表,主要表现为区域内高职院校数量较多,但上榜院校较少,平均上榜院校占院校总数的10%以下,反映出区域内高职院校教学发展水平呈现“两极分化”的不均衡现象。第三梯队以安徽、江西、云南、贵州等省份为主,这些省份高职院校数量较多,但平均只有1所进入教发指数前100名,说明这些省份高职院校间教师教学发展水平差异悬殊较大,存在“一强多弱”的“孤岛”现象。第四梯队以西藏、青海、内蒙古、宁夏等西部经济地区为代表,教发指数前100名上榜院校数量为0,说明西部省份高职院校教学发展整体水平较差,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会影响高职教师教学发展水平。此外,研究发现上海市虽然拥有优越的区位因素和较强经济实力,但相关高职院校均分布于教发指数100名之后,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和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分别为147名和153名,说明上海高职院校在教师教学发展规模和水平上尚有一定提升空间。从本科教学发展指数分布来看,其在区域特征上也表现为4个梯队。第一梯队以北京、江苏、上海、湖北和陕西等省市为主,共有56所本科院校进入本科教发指数前100名,说明这些地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水平整体较强,教师资源更加丰富,教师素质整体较高,区域教师发展水平更加均衡。另外,区域内本科院校间教学发展竞争也比较激烈。第二梯队以广东、四川、山东和黑龙江等省份为主,这些省内本科院校总数较多,但进入教发指数前100名的本科院校较少,占总数的10%左右,说明这些省份本科院校教学发展水平还有提升空间。第三梯队以江西、广西、甘肃等省份为主,表现出院校基数大,但入围院校极少,平均仅有1—2所院校进入前100名,说明这些地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水平极不均衡,省内高校间教学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第四梯队包括贵州、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省份,这些省份由于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与教育要素基础薄弱,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水平整体比较落后,没有高校进入教发指数前100名。此外,河北、海南与山西等省份的上榜数量也为0,说明高校教学发展水平除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外,与区域经济类型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和适应性也有关[7]。
(二)高等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特点
1.机构数量。组织机构建设情况可以反映院校开展相关职能或提供服务的意志与目标[8]。从教发指数前100名高等院校调研结果来看,59所高职院校在组织机构中明确了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定位,25所高职院校在其官网或搜索引擎资讯中明确设立有教师发展中心,但未在学校组织机构中列明。16所高职院校既未在院校组织机构中明确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地位,也没有在官方网站或搜索引擎资讯中检索到教师发展中心相关信息。本科院校调研数据显示,90%的本科院校在学校组织机构中明确了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地位,在未明确组织地位的10%(10所)本科院校中,3所本科院校在其官网或搜索引擎中可检索到相关资讯内容,说明仅有7所本科院校没有设立教师发展中心。
2.成立时间。机构设立时间可反映出机构规模大小情况、机构专业胜任能力水平高低,以及机构组织建设与运转成熟程度[9]。我国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在教师发展中心机构设立上呈现阶段式发展。本科院校在教师发展方面的探索较早,超过50%的本科院校在2013年之前就已经建有教师发展中心。对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溯源发现,多数均是在20世纪就已形成了一定的教师发展规模。例如,2009年组建的北京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前身是1980年设立的教师培训科;成立于2011年的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基于1986年成立的教育部华东地区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改建而成。高职院校方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成立)是国内首先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的高职院校,其次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和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等院校。多数高职院校均是在2017年之后才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反映出高职院校在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上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与重视程度上同步滞后[10]。
3.机构名称。机构名称是组织机构体现机构性质和特征,以及承担机构管理与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11]。调查显示,70%以上的高职院校主要以“教师发展中心”命名,少数高职院校采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发展学院”或“教职工发展中心”命名。不同于高职院校,超过50%的本科院校采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命名,28%的本科院校采用“教师发展中心”命名,以及部分学校采用“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与“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等命名。
以“教师发展中心”(Center for Faculty Development)命名的机构,在功能定位上多以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为核心,同时兼顾教师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等方面的发展,力图基于教师个体或群体能力的全面促进与提升推动学校整体水平的发展。本科院校为了体现“三教”改革进程中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视,突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的教学发展部分,更多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Development)命名。这类机构有着较强的政策导向效应,基本都在2012年教育部《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发布后成立(或重组改名)。部分本科院校为突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强化教学质量评估等职能,则以“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或“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进行命名。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将教师发展中心的服务对象扩大为全体教职工,以“教职工发展中心”进行命名,突出对全体教职工职业生涯的支撑与促进。
4.机构归属。机构归属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机构具有的工作管理权限、权责关系及制度实施等特征,合理的组织架构体系可以提升机构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12]。调研发现,高等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在机构归属上主要分为独立部门、合署/挂靠和下属部门3类。从归属主体来看,主要有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和图书信息中心等。此外,少数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作为下属或挂靠单位,归属于本科生院或二级教学单位(表2)。
独立教师发展中心能有效保障顶层资源(经费、场所、管理制度等)的有效供给,而合署/挂靠的教师发展中心在人员编制有限的情况下有利于节约资源(经费、办公环境或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从归属主体来看,教师发展中心主要归属于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或教务处,以及部分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归属于本科生院。一般来说,党委教师工作部主要负责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或引领,人事处主要承担组织人事管理职能,这些部门职能虽然和教师职业发展有一定关系,但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联系却不明显。教务处和本科生院更多是面向学生学习发展、服务日常教学的教辅机构或教学管理机构,偏离了教师发展中心服务教师教学发展的主旨目标,若强行“合署”或“挂靠”,会造成主体机构体系庞大、职能不明等问题。
5.机构性质。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机构由于治理权力主体的不同,一般分为党政机构、教学机构、教辅机构、服务机构和学术机构,其在功能定位、治理权责和目标任务方面各有差异。党政机构承担思想意识形态引领,教学机构主要承担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教辅机构主要服务教学管理,服务机构主要支撑和辅助教学运行,学术机构主要开展科学研究。研究发现,高职教师发展中心主要定位为党政机构与教辅机构(58%以上),承担教师思想意识形态与教师教学辅助和管理等职责;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主要定位为服务机构(35%以上)与教辅机构(29%以上),用于支撑日常教学运行与教学管理服务,以及部分本科院校将教师发展中心定位于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学术交流机构(9%以上)。由此看出,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在教师发展中心性质和定位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并将最终反映在其承担的职能运行上。
(三)高等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定位
1.中心介绍文本网络分析。文本高频词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将复杂、非结构化的机构介绍内容,通过分词、构建共现矩阵和提取行特征词等手段,呈现文本高频关键词间交互关系,以获取教师发展中心关键职能信息与特征。常用中心度表示某个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作为衡量该节点在网络中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中心度数值越大说明影响力越强,其他节点与该节点关系就越密切,该节点就越能代表网络主题走向。节点间连线越粗,说明两个节点关系越强。研究采用Ucinet 6.0社会网络分析软件计算高职与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机构介绍文本高频词节点中心性,发现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机构介绍文本中中心度前10的高频关键词为教师(Degree=594)、发展(Degree=343)、教学(Degree=251)、培训(Degree=234)、能力(Degree=197)、建设(Degree=181)、组织(Degree=124)、研究(Degree=119)、交流(Degree=103)、职业(Degree=100),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机构介绍中心度前10的高频关键词为教师(Degree=3 187)、教学(Degree=3 109)、发展(Degree=2 146)、培训(Degree=1 341)、能力(Degree=1 331)、研究(Degree=1 108)、提升(Degree=1 101)、服务(Degree=982)、质量(Degree=927)、咨询(Degree=682)。结合绘制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来看(图2),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主要聚焦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教学研讨交流与竞赛活动组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方面,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主要聚焦本科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培训、教改课题研究、提供教学支持、开展教学质量评估与教学咨询服务等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