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评价的多维探析
作者: 周良发 年晨曦[摘 要]对高校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进行评价,有助于检测数字教材教学适用性,探察数字教材潜在性风险,进而实现数字教材高质量建设。思政课数字教材既有作为思政课教材的价值坚守,又具有数字化技术产品的特质以及作为电子出版物的独特属性,这些为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评价提供了基本理据。据此,要从思想政治引领、教材内容编排、教材呈现样态、教学过程适用、数字技术应用等维度构建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从提升评价主体胜任力、增强评价方法多样性、注重评价过程高效性、凸显评价结果客观性、重视评价机制支撑力等方面入手,切实将高校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评价向纵深推进。
[关键词]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评价;高质量建设;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3)06-0144-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3.06.022
伴随数字技术的持续狂飙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赋能,人类社会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迈入数字时代。数字时代的全面到来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发生显著变化,也给教育教学带来根本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战略决策,要求“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1]。在此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可谓恰逢其时。青年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和生存模式推动着高校思政课教学数字化转型,高校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日益成为理论界探讨的重要议题。如吴满意、高盛楠对高校思政课数字教材的基本内涵、价值构成及作用发挥作了系统分析[2],刘超对高校思政课数字教材开发与出版的必要性、面临的困境及实践策略作了深刻剖析[3],笔者对高校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的动因、特征及实践路径作了初步探析[4]。相关研究成果的涌现为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由学理探讨向研发编制夯实了理论基础,但鲜有论者围绕高校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评价进行深入探究,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思政课教材数字化建设向纵深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5]。科学构建和完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扎实推进思政课数字教材评价工作,无疑能保障思政课数字教材高质量发展,进而为思政课数字化教学提供优质高效的数字化教材,以此发挥思政课数字教材在传播官方理念、形塑主流意识、促进国家建构等方面的作用[6]。有鉴于质量评价在思政课教材数字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拟就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评价的现实动因、基本理据、指标体系与构建路径等加以探讨,为建设高质量、体系化的思政课数字教材提供有益资鉴。
一、厘清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评价的现实动因
作为思政课数字化教学的载体和依据,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正由构想转为现实、由边缘转向中心。但是,目前思政课数字教材研发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思想政治理论数字化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加之思政课教材建设因技术要素的嵌入而变得更加复杂,迫切需要质量评价来引领和规范思政课数字教材高质量发展。整体观之,扎实推进评价工作有助于检测思政课数字教材教学适用性、探察思政课数字教材潜在性风险以及实现思政课数字教材高质量建设。
(一)检测思政课数字教材教学适用性
思政课数字教材是数字技术与思政课教材深度融嵌的产物,是对思政课纸质统编教材的数字化转型,因而具有鲜明的数字技术和媒介产品特征。数字时代知识变革的不断加速和青年学生的数字化生存渐成常态,倒逼思政课教材建设随之发生数字化嬗变并强势进入思政课堂中。然而,相关的政策法规与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对接迟滞,不能及时对思政课数字教材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使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质量受到广泛关注。而一旦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收效甚微,不仅无法有效保障思政课数字化教学,还会变相增加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负担,进而弱化思政课教学效果。为此,思政课教材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督促思政课教材编写者重视数字教材编制质量的问题,并基于质量评价来检测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优劣,将教学适用性作为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的底线,引领编写者严格遵循中央精神、紧扣纸质统编教材以及正视受众需求期待,标准化规范化地推进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
(二)探察思政课数字教材潜在性风险
作为技术性存在,思政课数字教材变革着传统的教学形态而被赋予更多价值和意义[7]。思政课数字教材看上去是数字技术与思政课教材的完美结合,然技术二重性又使看似光风的背后暗流涌动。进而言之,数字技术自身的不完备性致使思政课数字教材面临着安全隐患。具体来说,思政课数字教材研发应用的潜在风险可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从客观风险来看,当前数字技术的研发、应用、监管等措施的缺失,从客观上助长了思政课数字教材潜存的风险。从主观风险来看,思政课数字教材编写者和使用者对数字技术过度认可而轻忽其潜存的风险,对技术风险缺乏认知而难以识别其内蕴的风险,对数字教材应用不熟而无暇顾及其存在的风险等。诸如此类的主客观风险无疑会影响和规制思政课数字教材的编制和使用,亟待评价工作全面介入对其风险加以探察和揭示,使思政课数字教材编写者和使用者在编制及使用数字教材时能够及时制定相应的风险规避方案和策略,进而确保思政课数字化教学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
(三)实现思政课数字教材高质量建设
在数字技术与媒介产品的双重赋能下,思政课数字教材给青年学生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等立体多维的感官刺激似乎能促进其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快速接受和有效理解。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思政课数字教材所承载的教学资源是否具有立德树人功能,是否契合主流意识形态,是否滋养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是否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如果数字教材不能有效呈现纸质统编教材的内容,那么思政课数字教材即便再光彩炫目,其教材研制仍可以说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通过对思政课数字教材进行质量评价,能够动态识别思政课数字教材研发进展、编制实况及使用效果,及时反馈数字教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掌握教材使用者对思政课数字教材编制的期待,进而用充分的证据研判数字教材能否达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并将反馈意见同步传递给思政课教材研发编制人员,促使研发编制人员通过修订、改写乃至重编等方式,推动思政课数字教材编写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明晰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评价的基本理据
对思政课数字教材进行质量评价是强化国家事权的重要表征,也是转变育人载体的关键举措,更是提高青年学生思想获得感的必要环节。而构建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评价指标,首要的是明晰思政课数字教材的内涵与属性。从概念内涵来看,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评价是依据相应的评价指标对思政课数字教材进行价值评判的过程。它以思政课纸质统编教材为依据,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技术支撑,并结合青年学生的需求期待而研发编制且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新形态教材。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评价既要考虑到其作为思政课教材的价值坚守,也要兼顾其作为技术媒介产品以及作为电子出版物的独特属性,这些构成了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评价指标构建的基本理据。
(一)作为思政课教材的价值坚守
新时代加强思政课教材建设,旨在为青年学生成长和时代新人提供优质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使其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的濡染下成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有生力量。数字教材作为思政课新形态教材,尽管在教材内容、载体选择乃至呈现方式上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但仍然是思政课教材体系之一。思政课数字教材的研发与应用,终究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契合受众需要、服务教学实践,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这是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必须始终坚守的价值立场,深刻表明思政课教材的本质属性没有改变,依然是为思政课教学服务的教学文本[8]。但是思政课数字教材毕竟迥异于纸质教材,完全按照纸质教材的评价标准来检视数字教材建设质量显然不可取。因此,需要紧扣思政课数字教材本身来构建评价方案和指标体系,从内在机理与外在条件的双重视域来审视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思政课数字教材进行更为合理的价值定位,进而更科学地激发数字教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潜力和优势。
(二)作为数字化技术产品的特质
思政课数字教材虽然植根于统编纸质教材,但其内容编排、载体介质、知识呈现等带有明显的数字化标签。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广泛应用,使文字处理、语言表达和知识传播出现显著变化,推动着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的数字化转变。思政课数字教材所具有的智能化、动态化、个性化等特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远程交互、全息传输、同步反馈等功能的实现,实际上端赖于移动网络技术、智能语言技术、可视化技术、云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技术的有效赋能。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保障和支撑,思政课数字教材才能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载体将思想政治理论立体式、动态化呈现出来,真正使思政课教学“活”起来、“动”起来。在此意义上说,思政课数字教材具有数字化技术产品的特质,这对思政课教材质量评价提出新的要求,也面临新的挑战。即评价体系和指标的制定无疑要充分考虑思政课数字教材的技术产品特质,实现思政课数字教材评价的政治性、理论性和技术性有机统一。
(三)作为电子出版物的独特属性
数字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为思政课教材建设服务,它利用网络新媒体将语言文字、图片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动漫等融为一体,并以立体化和动态化方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精心组织和有效呈现。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子出版物,思政课数字教材具有独特的内容和呈现样态,同时兼具可读性和教学性。从出版视角来看,思政课数字教材的研发编制不仅涉及确定选题、内容组织、技术加工等编排环节,还要经过编审、校对、修改等质量管控,以及发行、试用、推广等传播过程。这一过程充分说明,思政课数字教材作为出版物只有达到出版标准才能获得发行标识,进而成为可准入应用的数字教学产品。换句话说,思政课数字教材的本质是思政课教材,但同时又是电子出版物,须充分考虑其作为电子出版物的基本理念。为此,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评价应充分体现思政课数字教材作为电子出版物的独特属性,在具体的评价过程环节中须着力彰显其出版流程、产品内容、结构规范等影响因素。
三、构建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评价思政课数字教材不可随意为之,而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标准扎实推进评价工作。鉴于指标体系的重要性,指标体系构建的优劣直接影响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正视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提升的现实吁求,对标思政课程的本质规定和教学目标,从思想政治引领、教材内容编排、教材呈现样态、教学过程适用、数字技术应用等维度构建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思想政治引领
思政课作为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课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价值指向性,这决定了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同样要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党对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的全面领导和政治把关。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引领是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的“生命线”,思想性和政治性构成了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评价的首要依据,并据此引领思政课教材编写者编制出理念先进、理论科学、政治正确的思政课数字教材,才能为思政课数字化教学提供优质教材。加强对思政课数字教材的思想政治引领的评价,可从政治方向与价值导向两个层面严把质量关。从政治方向来看,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必须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原则立场,切实将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纳入教材体系中,使思政课数字教材既承续统编纸质教材内容,又体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从价值导向来看,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要以是否遵循中央指示精神,是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否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价值判断。总之,要把思想政治引领作为评价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质量的核心要素,杜绝存在思想政治问题和意识形态缺陷的思政课数字教材出版发行。
(二)教材内容编排
内容编排是思政课数字教材文本生成的重要环节,其编排的科学规范程度决定了数字教材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思政课数字教材以纸质统编教材为蓝本,但绝不是纸质统编教材的简单数字化翻版,而要正视青年学生的需求期待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此,可从教材内容的编排思路、编排逻辑、编排体例等进行考察评估。首先,编排思路是否清晰。着力考察思政课数字教材的编写思路是否清晰、能否把握教材演进规律,可否凸显“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编制目标,进而提升思政课数字教材的可读性和教学性。其次,编排逻辑是否严谨。着重评估思政课数字教材的内容编排是否设计科学、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让数字教材使用者能够迅速适应教材载体的变化而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再者,编排体例是否规范。重点了解思政课数字教材的编排体例是否遵循教材编制的行文规范,是否体现课程设置的行业标准、思政课程的学科要求,同时符合作为电子出版物的教学产品的结构规范。概言之,内容编排是思政课数字教材建设有序推进的关键环节,编排是否合理成为评价思政课数字教材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