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课堂充满活力
作者: 陆树平摘要:如何发挥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的作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广大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18-001
“课堂学习空间”本应该属于学生,然而传统的教师唱主角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新课标呢?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不断激励唤醒和反馈,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从而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与引路人,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自始至终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通过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探索,我这里略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关爱学生是让课堂充满活力的必要条件
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疏导抑郁的心绪,多给些鼓励、关爱。教师要以自己真诚情感与学生交往,教师最重要的两个品质是亲切与热心;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感受到威胁,因为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己体验成功,求得自身发展必须具有的良好氛围,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能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作为我们教师要坚信;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都很棒,让孩子明白只要相信自己,就能成功。我想:有些学生之所以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是因为他们进行着“成功——兴趣——更大成功——更浓厚兴趣”的良性循环;个别学生之所以不想学习,是因为他们进行着“失败——缺少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使每一个学生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我能行”。
二、优化教学方法是让课堂充满活力的重要保证
“千人一面”、“千部一腔”令人生厌,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求做到“变则新、新则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例如,讲解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为了让学生明白一个物体改变形状,改变的只是表面积,这对于空间概念很差的小学生来说用语言来表述太抽象了。于是,我拿起一本书反复地打开,合上,学生感到纳闷,新奇,心想,老师要干什么呀?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我让学生思考,把书合上,打开,书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有何变化,于是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书的表面积改变而体积不变。再如,一年级新教材教学上、下、前、后、左、右,我发觉低年级儿童特喜欢站起来,于是我干脆让孩子站起来做徒手操,手上举、放下、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然后用头,腰分别歪向左右,伸向前后,孩子可高兴了,最后,我让孩子分别排成4个队,先用右脚跳,又用左脚跳,同学们玩得可开心了,一堂课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度过。另外,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维提出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把解决问题的机会多留给学生,要热情地鼓励学生,真正的赏识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这样就能更多地看到学生敞开的心灵之窗,就能不断听到学生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让课堂充满无限的生机。
三、给学生适时,技巧的问题是让课堂充满活力的催化剂
数学是从问题开始的,解决新问题的喜悦心情是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索。然而,传统的一问一答,频繁提问,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问必须在学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这正如同厨师烹调美味佳肴必须掌握火候一样。例如,讲解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之后,紧接着是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这时要强调求圆面积必须知道半经这个条件,首先让学生利用教具讲述圆面积推导过程,再出示公式让学生说出公式中字母的意义,这时学生已掌握了求圆面积的知识,于是产生“无疑之感”,教师适时抓住良好的提问时机,指着圆面积教具问,谁能求出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谁也算不出来,这个看来不成问题的问题把学生“难”住了,教师再引问:为什么求不出来呢,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呢,此时学生才深刻地理解到求圆面积关键是确定圆半径的具体数值,适时,技巧的问题犹如催化剂,让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
四、精心设计练习是让课堂充满活力的重要手段
课堂上大量乏味的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数学的枯燥、无味,学习知识就成了毫无乐趣的事。练习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为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通过练习,不但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查漏补缺,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内容,题型多变,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会学习数学的意识,感知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为了调动学生自编应用题的积极性,于是我在讲桌上办了一个小超市,摆上铅笔,文具盒,练习本,并标有价格,然后让学生自编应用题,于是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思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由于学生积极思维,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让每个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去点拨、引导,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我经常会问孩子,你在想什么?你有什么问题,你还需要知道什么?老师能帮你什么?唯有这样,才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让学生逐步由“学会”到“会学”,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