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
作者: 滕兴林摘要: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歌曲审美体验、积极参与歌曲舞蹈创作这三个方面,从理论和课堂教学的实例中介绍了新课改下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的主动性;爱的教育;歌曲舞蹈创作
中图分类号:G633.9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19-001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给音乐课堂教学这片沃土带来生机,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的做法是课堂上提倡丰富多彩的形式优化教学,延伸教学。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是怎样实施音乐课堂教学的。
一、创设情境、挖掘歌曲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作用就是使这颗种子发芽。”因此,教师应有一种呵护“种子”生根发芽的真挚感情,让孩子们在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隽逸才情和灵动思维。
如五年级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是电影《刘三姐》中的一首插曲,曲调活泼清新,以广西人特有的对歌形式描绘生活中的片段,歌曲中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本课所对应的广西、桂林山水无疑是最好的导入,以谈话的形式和学生说说美丽的广西,在悠扬的山歌中,走进那天下闻名的桂林山水,配合多媒体展现出广西山水的图片,立刻把学生带到了风景如画,民歌飞扬的广西。接着让学生猜一猜广西流传着许多同样美丽的故事和传说人物中和音乐有关系的是谁,根据学生的答案再介绍刘三姐这位神话中的歌仙,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
情境的创设不应只体现在多媒体、图片等表面和导入的环节上。而应自然地处处体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从一开始听音乐看风景图片到猜歌仙到参加“漓江边的对歌会”,再到后面的学习对歌、学生之间的对歌,都是在创设的特定环境中进行的,成功的将学生代入了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强歌曲审美体验、进行爱的教育
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的过程。一个具有丰富爱心的人必然是审美感受最丰富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爱心,比培养学生技术上的才能更重要。陶行知先生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五年级歌曲《爱的人间》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首歌。音乐课上怎样带学生走进残疾人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我思考了很久,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欣赏舞蹈的片段开始,优雅曼妙的舞姿、美伦美奂的造型,学生们被节目打动,感官和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和震撼,我提出了问题,舞蹈演员们都是聋哑人,是谁有这么大的耐心认真辅导他们,学生们谈到了辅导老师的耐心、爱心。此时课堂上学生都想到了爱,我介绍到因为有了爱,残疾人也会像正常人一样,接受教育,登台表演,欣赏老师朗诵小诗《爱的人间》,体会诗里蕴涵着怎样的情感?学生已经进入到爱的情境中去,我边读歌词边用手语表示,学生学习很认真,有感情地朗读小诗(歌词),一边认真地学习打手语,从他们的眼神里我读出了孩子们的爱心,学习的效果也比老师直接教唱歌曲,空洞地引导“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演唱歌曲”好很多。学唱好歌曲后和学生交流在生活中对残疾人细心关爱的人和事,从他们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们爱的真情的流露。音乐课中需要的不是整齐的歌声,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歌曲后的感悟。“技术”教学是短暂的,是容易生疏甚而遗忘的;而“艺术”教学给予学生的则是永恒的,相信歌曲里爱的教育是能让学生终生受益的。
三、培养学生创造力,积极参与歌曲舞蹈创作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舞蹈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舞蹈这门综合艺术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已经掌握一些舞蹈语汇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这时运用即兴舞蹈这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创造力,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曾上过《草原赞歌》,学生很快就学会演唱歌曲。蒙古族是个爱跳舞的民族,我让学生自己想想加入什么动作配合歌曲最合适,我再加以指导,如手的硬腕动作、抖肩、展翅、小猫跳、骑马等动作,大多数学生很感兴趣,站着跟着我努力地动着,有的动作不到位,但他们小脸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有个别学生不好意思跳,我鼓励他们跟上大家。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个点头,一个微笑,都能给学生以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一些舞蹈动作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我的态度更要亲切、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害羞心理,多加辅导,看着学生们开心地听着他们愉快的歌声,自己也和学生一样高兴。从学生的回答中听到了这样的话语:“边演唱歌曲边学跳蒙古舞蹈,我们仿佛走进了辽阔美丽的大草原;我们看到了飞奔的骏马;看到了点缀在草原上星星点点的蒙古包,我们闻到了飘香的奶茶,我们听到了悠扬的牧歌;我们看到了茂盛的草场,还有肥壮的牛羊……”多么可爱的孩子啊!虽然舞蹈动作不太整齐,但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找到了快乐。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的呢?
音乐教育家粱得灵先生曾把音乐教师比作“散花天女”,是的,天女尽管在天宫里的地位和资格不高,但天天把美丽的花朵散布到人间,美化了世界,分享快乐于人间。我愿做“天女”,在音乐的天宫里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学习探索,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实践,带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体会音乐的美,让孩子们都爱上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