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 潘时军摘要:在进行自然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的优势,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自然教学;地方资源;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60-001
我校处于丘陵山区,地形复杂,是个广阔的天地。有美丽的山峦,纵横交错的河流;各种各样的虫、鱼、鸟、兽;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种类繁多的农作物等,这些都是进行自然教学的活材料。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农村自然教学资源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一、结合地方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现行自然教材中,有部分教学内容,由于安排上与当地时令特点有所差异,我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把这部分内容提前或推迟进行教学。例如教学《蚕》这一课时,我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农村养春蚕的时候进行教学,让学生回家认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这样,学生在亲自观察蚕的发育成长过程中,不仅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还目睹了由卵——幼虫——成虫——蛹的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再如教学《用根、茎繁殖植物》一课时,我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三、四月份进行,因为这时刚好赶上红薯的栽培以及果树的嫁接时期。这样,可把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而且学生的知识范围也扩大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利用资源优势,合理进行科学教学
1、充分利用生物资源优势
在农村,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遍地可取,形形色色的植物随处可见;如蚂蚁、蚯蚓、蝗虫等唾手可得,各种各样的动物经常可以看到,大自然可以说是一个丰富、美丽的天然“实验室”。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取材,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并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实验,感知事物,获得知识。这样自然课就能上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如在教学《植物的根》一课时,我首先带领学生到室外采集各种植物的根的标本,如青菜根、狗尾巴草、凤仙花、大理菊……其次,引导学生根据植物根的特点给其分类,从而进一步认识直根、须根和贮藏根。教学《昆虫》一课时,让学生课前捕捉蜻蜒、蝗虫、蝼蛄、蚂蚁等各种小动物,上课时,将各种大大小小的昆虫摆在同学们面前,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认识昆虫的各种特征。
2、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
农村自然环境资源丰富,为我们进行自然教学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比如在讲解岩石的风化一课时,我们组织学生到我镇近邻的横山水库进行实地考察,学生发现了许多带有裂缝的岩石以及表面即将脱落的岩石,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从而对岩石的风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再如在教学《土壤》一课时,带领同学们到野外进行考察,学生通过比较、观察、进一步了解了沙土、壤土、黏土的不同点,而且通过观察发现了各种不同土壤有哪些适宜生长的作物。这样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考察能力。
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优势,开展好课外活动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必要的基础和准备,那么课外活动就是它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两者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1、指导课外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课外观察是学生获得自然科学感性知识和增强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为了进一步了解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必须让学生进行课外观察。但学生的观察一般是无意识注意,因此。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育其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明确观察的任务,提出观察目的和要求。如:学生采集各种植物的叶,应让学生认真观察各种树叶的形态,并且能根据形态的不同进行分类。
②、结合教材内容与本地时令节气。如教学种子的萌发时,让学生到自家菜地里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及其生长过程。
③、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和观察记录。如养蚕是我们农村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许多学生家都养蚕,于是我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它的生长发育过程,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同时指导学生撰写一些观察日记,在此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2、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业生产过程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和父母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如学生学习了植物的繁殖一课后,有的学生帮助父母用扦插法繁殖了甘薯;有的学生在父母的指导下用嫁接法嫁接了银杏树、板栗树等;还有的学生用压条法繁殖了草莓、桑树等。这样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既学到很多科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实践能力。
3、进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研素质
多年来,我校将自然教学与当地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对当地的自然资源进行了综合的考察研究,如《挖掘山区资源,开发花木盆景》的课题研究。在活动中,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一些园林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花木盆景的造型、管理方法。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查阅资料,请教农艺师,从而克服困难。同时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结合研究过程,指导学生撰写一些科学小论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于此同时,我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媒介,对活动研究成果做好宣传,让山区的农民对科技兴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提高农民的科学意识,用科学来发家致富。选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既获得了科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
总之,在进行自然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的优势,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