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阅读课堂的策略

作者: 管文礼

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在全球化浪潮中,作为全球交流的桥梁,英语在我国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此过程中,吸取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护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二)为学生奠定坚实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中外文化的比较学习,学生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提升英语语言能力,同时自发地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而且能让他们认识到文化差异,通过教师的引导,客观理性地对待文化异同,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

(三)培育契合新时代发展所需的人才

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而德育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通过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挖掘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优秀文化,并将其传递给新一代,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爱国主义情感,更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阅读课堂的策略

(一)强化文化融入意识,提升文化融入效能

实施英语情境化教学模式,重视师生互动与交流,在此过程中确保交流情境的适宜性,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语句创作。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理解与认知水平,精心挑选合适的文化融合素材。定期对累积的英语知识进行系统整合与概括,持续优化英语文化教学内容体系,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成效,高标准地完成新课程标准所设定的英语教学目标。

如PEP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 My classroom》词汇课中,在学习完教室的基础词汇后,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主题,如举办一场教室文化评比,主题为“最美中国风教室”或者“国潮教室”等。教师呈现各种装饰图片,给予词汇和句型支架,帮助学生构建框架,进行国潮教室的介绍,最后进行小组评选。

(二)依托英语教材蓝本,深挖文化资源富矿

为了遵循最新的课程标准,教师应当主动促进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并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技巧。这要求教师深入探究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层面,借助互联网资源来搜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以此加深学生对于传统及现代文化的认识,进而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库,持续提升其英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技巧。此外,鼓励英语教研团队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以增强课程规划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PEP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虽然有提到了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但相关内容较为简略,缺乏详尽的描述。为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可以整合其他版本教材中的资源来丰富文化教学内容,在课堂准备阶段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料,比如与节日相关的动画视频、富有故事性的短文等,以此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起源、庆祝习俗及特色美食等方面的理解。

(三)推进生活化教学路,丰饶文化融入内涵

在遵循新课程标准的框架下,英语教学应当积极探索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日常场景中寻找并整合相关的英语文化元素,并将其自然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文化信息及现象,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内在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从而提升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PEP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Dinner’s ready》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了筷子使用的讨论。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并且具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视野。通过对比不同文化的特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接纳外来文化,提高他们对文化的鉴别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各个国家背后的文化理念,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其客观评价西方文化的习惯,避免盲目崇拜或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做法。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与思辨的能力。

在《B Read and write》这一课时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短文中的插图来展开教学活动。可以将John 使用筷子时表现出的尴尬表情和动作作为一个切入点,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与西方国家餐桌礼仪之间的差异。

(四)依据学生学习实情,施展多元化教学术

在将文化元素融入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自然地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并通过网络平台向学习者提供多样的文化学习资料,以此加深学生对中国悠久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此外,为了更全面地展示课程资源并增强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英语教师需要精心挑选适合的教学内容,让学子们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提升他们对于本国文化的理解力,成为积极的文化传播者。

例如,在PEP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这一单元中,学习的主题是为中华餐厅设计菜单。该单元的核心问题在于探讨“如何布置一个能够吸引外国朋友的中国美食主题场馆”。以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作为切入点,本单元不仅限于表面的文化对比,而是进一步深入到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意义、地位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创新等多方面的探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增进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而且能够在跨文化交流时有效地向世界各地传播中国的饮食文化。

综上所述,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明确的文化资源来增强学生的认知,还应当深入挖掘那些未被直接提及的文化元素,以此促进学生对正确价值观念的认可。教学过程中不应仅仅满足于传授传统文化的知识点和语言技巧,而是要让学生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教师在授课时应着重体现这些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引导学生将所学转化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准则,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从而彰显英语学科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达成德育为先的教育宗旨。

责任编辑 钟嘉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