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育融合的STEAM校本教材开发
作者: 夏亚男 邱晓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五育融合与STEAM教育的学科整合性以及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STEAM教育往往基于真实生活情境进行问题设计或项目活动,打通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利用STEAM教育促进“五育融合”有着可行性。[1]
五育融合下的STEAM教育要遵循怎样的路径?长沙岳麓区第一小学利用传统玩具(风筝、不倒翁、七巧板、陀螺、九连环等)作为教学资源,开发STEAM校本教材,实现德、智、体、美、劳元素在课堂中的深度融合。
一、构建校本课程,融合有“本”
课程启动前,我们进行了“传统玩具知多少”问卷调查,发现:只有70%的学生玩过几种比较常见的传统玩具,如陀螺、风筝、风车等;关于玩具背后的科学原理,了解比较浅显;对于传统玩具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知之甚少。利用传统玩具作为教学资源,构建校本课程很有意义。
我们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确定了课程目标(如图1)。
STEAM校本课程目标分为学科知识、STEAM素养、文化自信三大维度。其中,学科知识对标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STEAM素养包含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对标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文化自信对标核心素养中社会参与的责任担当。我们通过将课程具体化,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看得见、摸得着,从而促进五育融合有效落地。
我们围绕以上目标,基于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玩具,开发出一至六年级的“传统玩具”校本教材,并在实施过程中多次改进、完善,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例如,“风筝”课程中,我们结合本校项目化校本课程体系和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跨学科目标中彰显五育融合的价值(见表1)。
二、探索实施路径,融合有“道”
确立目标后,我们从空间建设、主题活动、教材研发、课例实施四条路径实施校本教材(如图2)。
空间建设既包括专业的教室和场馆,也包括随处可见的学生作品、科普文章的校园走廊等。校园里的格子空间、展览角等展示着学生的探究和实践成果;实验室、木艺室、编程教室、图书馆、劳技室等专用教室供学生使用,校园充满着探索氛围。
主题活动是进行五育融合的好时机。学校连续三年以“传统玩具”为主题,开展历时一个月的科技节。科技节上学生研究的具体问题有:风筝怎样飞更平稳?投石机怎样投得更远?等等。校内外传统玩具主题活动氛围浓厚,“传统玩具代言人”等系列活动融合育人,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和班级微信公众号均进行了活动分享和报道。如校园公众号以“传统玩具点亮科技光芒,STEAM探究面向未来教育”为主题,记录了学校传统玩具嘉年华的盛况。
“传统玩具”校本教材是结合风筝、竹蜻蜓、投石机、铁环、弹弓等36种传统玩具,基于STEAM视角开发的系列内容,是实施五育融合的“源头活水”。
课例是在融合多学科的活动载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是实现五育融合的有效途径。以“投石机”为例,学生以“认识投石机—设计投石机—制作投石机—测试投石机—投石机创意”为主线进行长周期活动,追溯历史、了解起源、探寻科学原理。
三、成果丰富,融合有“效”
1.自成体系,课程育人
学校基于传统玩具进行了案例编写和教学,并不断改进教材,使之更适合学生。现已开发了一系列以传统玩具为主题的STEAM校本课程和配套的材料箱及资源包。其中,“传统玩具”校本教材已正式定稿并在学校实施,通过和科学课、综合实践课融合,在科技节主题活动日集中呈现。“孔明灯”“磁悬浮玩具”作为科学课相关单元教学的拓展课程,在科学课上展开教学。“风筝”“投石机”以项目的方式利用综合实践课开展前期工作和科技节的主题活动整合展示。
教师利用校本教材,开展了一系列课程。以“风筝”课程为例,项目的驱动问题为:如何设计一个有创意的风筝,在校庆活动上放飞我们的祝福和希望?最终任务为:让“乐学宝贝”和“乐善宝贝”(学校的吉祥物)带着我们的愿望飞上天空,为校庆添彩。为了完成更好地完成项目,我们将驱动问题分解为四个子问题和四个阶段性任务(见表2)。其中,在第二个子问题的探究实施过程中,学生从“风筝的结构与材料”“风筝如何获得升力”两方面着手,了解风筝飞行的伯努利原理。
“传统玩具”校本教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可以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情境中,改变以往课堂上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订、方案的选择、项目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了每个环节,成为活动的主人。
2.全面育人,注重创新
五育融合的“传统玩具”校本教材,让学生的创造能力明显提升。学习“不倒翁”课程后,学生的思维发生了迁移:不倒翁可不可以两头倒置呢?有学生采用铁环配重,发明了“双头不倒翁”。学习“风筝”课程后,学生思考:还可以用其他材料制作风筝吗?风筝越轻飞得越高吗?一定要有风才能放风筝吗?能为风筝编一套“舞蹈动作”让它随风舞动吗?学生发散思维,有了许多创意设计(如图3),如利用风力,让风筝发电;利用风筝测量风向,检测高空中空气尘埃的浓度;利用风筝进行高空录音、播放、拍摄和监测等。
3.亲子互动,家校共育
“双减”背景下,学生有了更多的游戏时间,“毽子”“不倒翁”“弹弓”“滚铁环”等STEAM活动延伸到了家庭,实现了亲子互动,达到了家校和谐育人的目的。例如,学校微信公众号以“放飞梦想,筝筝日上”为主题,记录了亲子彩绘风筝活动的过程,并将亲子作品悬挂在学校一楼连廊顶部进行展示(如图4)。
结语
“传统玩具”STEAM校本教材实践,让五育有机融合。以五育融合为根基的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种全新探索,需要大量的融合实践摸索。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探索如何将其他载体更好地整合融入STEAM教育的活动中,思考和研究学生在五育中隐形情感表现的评价等,以期为创建更好的教育生态“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第一小学)
参考文献
[1]王鑫,鞠玉翠.“五育融合”课堂教学实践:经验、障碍与路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