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链视角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 高伟

基于问题链视角的大单元教学设计0

开展大单元教学不仅是当前教育实践中的迫切需求,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高效手段。大单元教学并非将相关联的学习内容简单拼凑,而是依据科学逻辑进行有机整合与衔接。在此过程中,教师基于问题链将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串联,加强单元教学内容间的逻辑性,深化学生的思维层次,让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有效推动大单元教学的顺利实施。在“研究土壤”“植物的一生”单元(下文简称“土壤与种植”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全面梳理大单元的教学目标体系,设计与学生思维视角相契合的问题链,以整合单元内容。为确保学习进程的顺利进行,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单元评价体系进行监控与保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梳理大单元教学目标

1.分析现有教材,重组教学内容

以问题链促进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并非再造某个原本不存在的单元,而是运用问题链的策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这要求教师深入分析教材,聚焦核心概念及其在整个学科结构中的位置。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教师在了解教材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大单元的整体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调整知识点的顺序、删减或增补相关内容),以确保教学更加贴近大单元的整体目标,同时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在教材中,“土壤与种植”包含两个单元,分别在三年级上册和三年级下册,具体课程内容见表1。

教师可以将两个单元的学习有机融合,组合成一个新的大单元。在实际种植活动中融入土壤相关知识,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土壤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学习植物相关内容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引导学生将土壤因素纳入种植活动的考量之中。这样,土壤的研究就更有目的性,植物的种植也更加顺理成章,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而连贯的学习链,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教师为整合后的“土壤与种植”单元教学创设情境:学校有一块土地,要种西红柿,怎样种尽量多的西红柿?具体教学内容见表2。

2.充分了解学情,制订单元目标

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调查学生学情,了解他们的学科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并对他们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这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大单元教学,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制订大单元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不仅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旨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表3是“土壤与种植”单元的教学目标。

二、架构大单元教学问题体系

核心问题通常是统领整个单元的大问题,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教师需要将核心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可以是对核心问题不同方面的拆解,也可以是核心问题的各个环节。在分解问题时需要注意保持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确保学生在解决一个小问题的同时能够逐步深入核心问题。这样设计能够使整个教学过程更有效、更具有可操作性。

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要考虑学生对问题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问题链中的每个问题都应该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从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形成一个贯穿始终、层层递进的逻辑结构。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单元的知识。“土壤与种植”单元问题链的设计如图1所示。

教师提出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固定面积的土地中种出尽量多的西红柿?这是一个指向生活实际的、复杂的问题。由于土地面积有限,想要更多的产量,就必须充分利用条件,最大限度满足西红柿的生长需要。而西红柿的生长涉及的因素很多,例如:①西红柿需要怎样的生长条件?②这块地的土壤符合要求吗?③如何照料种的西红柿?每一个问题又都需要进一步拆分成更适合学生探究的、更容易理解的小问题,如“这块地的土壤符合要求吗”这一问题涉及:取样,也就是如何获得土壤;从哪些方面分析土壤,也就是颗粒度是怎样的、排水性如何、肥沃程度如何;土壤能否改进,以及检测改进是否成功。经过这样符合逻辑的问题拆解,就能构建一个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链。

三、制订单元教学评价体系

单元教学评价体系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一环。这个评价体系应该既能全面反映学生在单元学习中的表现,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反馈,以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1.多样化的评价工具

多样化的评价工具可以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科水平和综合素养,包括纸笔测试、口头答辩、实验报告,也可以结合现代技术运用,如项目作品、展示性作业、小组讨论等。

2.关注过程性评价

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最终的学科成绩,还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过程性评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这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科学思维发展。“土壤与种植”单元的过程性评价见表4。

3.兼顾自评和他评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互相评价是培养其学科思维和合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设计学生自评和他评的环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

大单元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科水平和综合素养,同时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科学大单元教学的不断优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其影响[J].人民教育,2017(07).

[2]贾国强.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中的问题链设计[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3(11).

[3]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

[4]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0(05).

[5]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9(0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