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

作者: 张涛 焦雪清

课程标准进一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单元知识衔接和进阶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可能依然呈现碎片式,无法形成系统、整体的知识体系,难以做到深度学习。基于此,教师可以将课程标准作为主要依据,以科学教材为依托,践行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进阶式大单元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整合现有教材内容,设计大单元主题

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为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它能在跨学科视角下提升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的四维目标。同时,它也要求教师立足小学科学教材现有编排结构,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利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整合教材科学知识,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补充与优化。

首先,统筹教材内容,整合单元信息。科学教师要明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知晓科学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意图,尤其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要知道教材现有的单元体现出了哪些具体的核心概念和学习内容,再结合课时要求,分解每学期的学习内容,搭建大单元的整体学习框架。

然后,建立大单元关联,实现知识进阶。具体到执教的每个单元内容,教师要继续细化研究,对照课程标准的13个核心概念和54个学习内容,对整个单元的探究活动和学习内容进行系统规划、设计,从单一、分裂的课堂,走向大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帮助他们实现科学知识的进阶。

最后,确立探究主题,提升学生素养。在完成单元的关联研究后,教师就要确立相应大单元的核心概念和探究主题,提炼出该单元要解决的大情境、大项目或大任务等基本问题,再列出小问题,最终指向科学问题的解决。

例如,教师在统筹、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时,发现四年级“植物的生长”单元设置了《种辣椒》《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和《调查家乡植物》等课,与三年级“植物的繁殖”单元《植物的花》《植物的果实》《种子发芽了》《植物的“分身术”》等课有关联,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和态度责任等素养方面具有明显的进阶,较为容易搭建大单元的整体学习框架。

以上内容体现的学科核心概念不仅包含“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还涉及“结构与功能”的跨学科概念。具体的学业要求是:认识不同环境下的植物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特点,能分析不同环境中植物的不同外部形态特点对维持其生存的作用,能收集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外部形态特征的信息。

在教材现有编排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三年级和四年级相关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最终确定大单元主题“在校园寻植,在家里种植”。

二、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大单元目标

课程标准视角下教师在制订单元目标时,要努力让目标看得见、读得懂,最重要的是能做得到,并最终指向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等方面的提升。

在大单元主题“在校园寻植,在家里种植”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了三年级“植物的繁殖”和四年级“植物的生长”单元的相关内容,基于课程标准,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认识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外部特点,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知晓制订观察计划的重要性;认识植物各部分的形态与相应的功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分析,依据不同植物的外部特征,对其生存环境做出合理的推理;概括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的不同外部形态特点对维持其生存的作用。

探究实践:通过对不同植物特点的观察、比较、分析,了解植物是怎样适应生存环境的;在种植辣椒过程中,能通过种植、观察、记录等探究实践活动,搜集植物生存、生长所需条件的证据,为后续种好辣椒做铺垫。

态度责任:在探究植物如何适应环境的活动中,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人的观点,改进和完善探究活动;乐于观察、调查植物,能积极参与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活动;了解学校及区域范围内的植物资源,认识植物的价值,意识到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三、基于真实情境,设计大单元任务

大单元教学要基于生活,结合新、旧知识的联结与应用,创设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问题情境,以真实且递进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促进其深度思考。在“在校园寻植,在家里种植”中,大单元的实践任务围绕“寻植”“种植”的真实情境展开。

“在校园寻植”实践活动中,学生在了解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制订观察计划,预设观察的植物内容及观察视角,并提前准备好观察工具。例如,第二、四小组走近学校的池塘时,教师适当引导他们观察莲叶,可以看一看莲叶、叶柄,再摸一摸莲叶的表面,猜想莲叶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对其特点的分析及视频的学习,学生发现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叶柄可以起到储存空气、空气流通的作用,莲叶有“防水功能”,叶片的特殊结构可以让雨水凝成水珠,使叶子实现自我清洁,还使得叶子不易积水。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莲的生存环境,了解藕、莲子的结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适应水生环境。学生通过探究一种植物初步了解它如何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从而建立“植物—植物特点—植物对应环境”的逻辑联系。

学生结合所学调查学校内的其他植物及其拥有的生长环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信息采集、分类综合,又有分析比较和归纳总结等科学思维的提升,实现科学素养的进阶,更重要的是能够把科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关联,激发了探究兴趣。

“在家里种植”实践活动中,学生基于前面的学习,尝试种植辣椒,在了解种植辣椒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完成种植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知道了植物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成幼苗、开花、结出果实等阶段。最后,学生还制作了一份《辣椒生长档案》,运用文字、图表、照片等方式记录辣椒的生长过程,梳理植物生长、繁殖等过程。

四、基于“教—学—评”理念,实施大单元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教学,要有具体的评价任务、评价目标、评价量规等内容,教师要在遵循“激励上进,奖励为辅”评价原则的基础上,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在校园寻植,在家里种植”中的“寻植”部分,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在校园寻找植物和观察植物过程中的观察力、专注力、和同学的协作能力以及科学学习态度等方面,所以在设计评价要素时,确定观察力、专注度、协作力、参与度、分享度等维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寻植兴趣,还特别设置了“我观察的更多”“我做得更好”两个个性化的评价内容,通过对部分植物生长环境的细致观察,发现植物的形态与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该评价量规,教师能较为精准地分析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学习表现。

“种植辣椒”属于进阶性活动,学生在种植之前要制订观察计划,包括观察内容、观察时刻、记录方法等;在种植过程中,要观察辣椒的生长状态,做好记录,既可以是拍照片、画图画,也可以是写观察日记、表格记录等。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从制订计划、种植、记录、倾听、表达等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按照完成水平分为优、良、合格,评价主体包括自主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在评价时,要基于学生完整的种植历程,真实体现其在活动中的参与成效。评价不仅关注学生行为表现的结果,更要关注其行为的表现过程,帮助他们反思在探究过程中的不足,以改善后续的探究任务。

[课题:青岛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进阶式大单元教学实践与案例研究”,批准号:QJK2023D002]

(作者单位:张涛,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三实验小学;焦雪清,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