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育·科学课2024年第8期

湖北教育·科学课

湖北教育·科学课2024年第8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湖北教育》(科学课)前身为《科学启蒙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科学课》,是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刊,致力于传播科学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提升全国基础科学教育水平。教育部审定通过的8套全国小学《科学》教材为杂志支持单位。是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刊

目录

卷首 | 从课程发展角度理解跨学科学习

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学编辑室(科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编审,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编写组成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加强课程综合,统筹

专栏 | “物质的变化”单元跨学科教学实践

跨学科概念往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系统性和整体性,能给学生一个用于认识世界的组织架构,帮助他们跨学科、跨学段地理解和联结学科核心概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跨学科概念,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跨学科应用迁移和创

专栏 | 自然日记——科学教材的经典传承

记自然日记,是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中有规律地观察、记录、认识和感受自然的一种学习方式。自然日记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习惯,让他们更加关注自然、了解自然,探寻人类活动对自然

专栏 | 巧借科普剧助力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科普剧是科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科学课程标准提倡通过科普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从不同角度认识同一事物,逐渐形成对事物比较全面的看法。科普剧是一种独特且新颖的学习活动,充满趣味,贴近学生生活,将科学

专栏 | 社会性科学议题的项目实践探索

核心概念 内容要求 学业要求人体生命安全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能说出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类安全的威胁 能通过测量、调查、统计分析自身生活习惯和外部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自然资源 知道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

专栏 | “船的研究”单元项目化学习策略初探

课时学习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自主阅读资料,归纳总结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能说出一些工程的主要系统 通过认识船的历史,了解造船的技术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感受到船的

专栏 | 小学科学即时性复习策略

复习是认知的重温过程,也是知识脉络的整理过程。科学课上及时且多样化的复习是形成科学概念体系的必要手段,是思维建模的重要支撑。学生通过辨析回顾、系统梳理和实践应用,可以在即时性复习中夯实科学概念、完善认

专栏 | 智能学习平台支持的“茶韵满园”项目探索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当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他们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着力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然而,传统的项目化学习多采用同一化的学习模式,忽视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探究能力、不同知识水

专栏 | 《漂浮的船》教学片段与评析

《漂浮的船》属于六年级“大自然的启示与发明”单元中的一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仿生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船的发展历程、常用材料的漂浮能力以及它们的用途。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三个主要活动。活动一:探

专栏 | 《昼夜的交替》教学片段与分析

《昼夜的交替》是五年级“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整个单元按照由果溯因的思路,以人类探索地球及其运动的科技史为线索,引领学生从观察现象到揭示规律并用模型进行解释,重点培养他们的数据整理、分析、模型解释

专栏 |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昆虫》

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Cognitivism)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即向与客观主义(Objectivism)更为对立的另一方向发展,被喻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1]

专栏 | “船的研究与创意设计”项目化教学实践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它强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1]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化教学

专栏 | 例谈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

课程标准进一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单元知识衔接和进阶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可能依然呈现碎片式,无法形成系统、整体的知识体系,难以做到深度学习。基于此,教师可以将课程标准作为主要依据,以

实践 | 高效科普阅读的指导策略

小学阶段,教师要想办法使学生爱上科普阅读,带领他们进行广泛阅读、深度阅读、在知行结合中实践,这样不仅可以大大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还可以促进他们体悟科学家锲而不舍、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进而逐步内化科学家

实践 | 基于数学模型深化理解科学问题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打破学科界限,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应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鼓励他们整合多学科知识,构建全面的科学认知体系,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忽略数学与科学学科

实践 | 浅析“童创未来”项目的五大支柱

教学实践表明,项目学习正成为改变学生学习现状的新抓手,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近年来,杭州市萧山区坚持开展小学生“童创未来”项目,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社会性成长。“童创未来”项目是指用儿童的眼光、

实践 | 基于深度思维教学《刺激与反应》

科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思维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过程与方法也作为一种知识来教授,常导致以知识为重、机械模拟探究等突出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好奇心的发展,不符合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基于

实践 |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态教育新思路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武汉市硚口区红旗村小学坚持生态教育二十多年,逐渐摸索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态教育新思路。一、

实践 | 科学课堂要注重学生的探究体验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是注重探究和思考,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已知的条件去寻找和发现预知或未知的结论,提升科学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探究与体验,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辨析。一、提出问

实践 | 科学课堂如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思维发展置于核心位置,致力于拓展和深化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教师要秉持“教学与思维共进”的原则,确保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效提升思维能力,真正实现科学教育的内

实践 | 小学科学“三段式”特色作业探索

“双减”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强调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入小学科学“三段式”特色作业,即根据时间跨度分为常规教学阶段、复习阶段和寒暑假阶段。一、“三段式”特色作业的

实践 | 促进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问题链设计

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设计适宜的探究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其积极思维。对于科学学科而言,问题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触发器”,[1]有助于促进他们深度学习。教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层层递

实践 | 小学科学课堂表现性评价策略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与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为目标。然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因为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和缺乏发展性视角等原因,在促进学生核

实践 | “四维”推进:工程实践活动的序列进阶

科学课程标准首次明确了科学思维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同时新增了“工程设计与物化”这一核心概念。工程是一种人工造物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直接而实际的生产力体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

实践 | 基于“系统与模型”教学《血液循环》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13个学科核心概念,还提出了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4个跨学科概念。跨学科概念超越了学科核心概念,可以更直接地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道理,学

观察 | 日照观测仪的制作与应用

科学课程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需要为他们准备大量的活动器材和实物材料,自制教具、学具。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根据课程需要通过周边的事物制作出来可以用于日常教学使用的教具,其应用性会高度符合课程

观察 | “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教具改进

原教具不足此次教具改进是基于三个版本教材,教材中的三个原型教具的不足之处在于:在研究光的反射时,要用手固定两面及以上的镜子,这样就比较费人力;将白板纸立在平面镜上时费人力,也不能保证白板纸是完全垂直于

观察 | 教师科学态度的国际研究综述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时代的新技术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深刻变革、促使着人类社会向数字化和智能制造的时代转变。许多不断出现的全球化问题的解决也依赖于科技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科学教育是国

观察 | 模型建构、解释及预测系列(4):气球悬停问题

利用建模的方法,配合科学探究的模式,我们可以对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应用迁移。下面尝试对气球悬停的现象进行分析。一、气球在流动空气中的现象有时候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一阵风吹来,

观察 | 世界首份月背样品1935.3克

11个阶段,1935.3克!2024年6月28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向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移交嫦娥六号样品容器,交接样品证书。经测量,嫦娥六

观察 | 建瓯萌宝家里探究材料吸水性

2024年3月,我引导两个宝贝在家里做小实验——探究几种材料的吸水性。我没有刻意地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而是让他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但会提醒他们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看到一个吸水强一个吸水弱,

观察 | 秭归开展“生动课堂”送教下乡活动

2024年5月13日,秭归县小学科学1+1+N全体骨干教师、秭归县实验小学教联体和秭归县第一实验小学教联体全体科学教师,齐聚秭归县郭家坝镇郭家坝小学,开展小学科学“生动课堂”建设暨送教下乡活动。秭归县

观察 | 历城六中立足校园开展自然观察

济南市历城第六中学是坐落在美丽泉城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每周四下午,小学科学组教师会开展科学社团活动。2024年春季起,科学社团的同学在教师带领下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学校虽然不大,但是各色植物不少,按

观察 | 状元里小学开展“种桑养蚕”项目学习

2024年3月底至5月中旬,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状元里小学开展“种桑养蚕”主题项目学习。活动始于桑叶刚发芽的初春,止于蚕蛾死亡的至夏。在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学生经历“蚕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全过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