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学习平台支持的“茶韵满园”项目探索

作者: 杨鹏勇

智能学习平台支持的“茶韵满园”项目探索0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当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他们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着力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然而,传统的项目化学习多采用同一化的学习模式,忽视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探究能力、不同知识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这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核心素养时代的现实需求。有鉴于此,设计融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方法、完成项目化学习模式的转型已成为当下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在“茶韵满园”项目中,教师通过融合当前的智慧中小学、钉钉等App实时监测学情,利用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更精准地因材施教,同时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他们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构建个性化的项目化学习模式。

一、项目前:学情前测,确立项目起点

课前阶段,教师利用智慧中小学App进行学情前测,从而确立项目化学习起点。首先,根据即将学习的项目主题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并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系列前测题目。这些题目覆盖项目的主要知识点,并且难度适中,既能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能发现他们在某些知识点上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通过App里面的“作业活动”将前测题目发送到班级群里。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些题目,并提交答案。最后,系统会自动收集学生的答题数据,并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些数据包括学生的答题时间、正确率、错误答案分布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哪些知识点上存在疑惑或误解。例如,通过App的错题分析发现,学生对“哪种类型的土壤更适合种植龙井茶”存在知识盲区,正确率仅为14.4%。基于学情前测的结果,教师便可以确立项目的学习起点,对于那些学生普遍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如茶园养护等知识,可以适当减少教学时间;对于那些学生普遍存在理解困难的知识点,如土壤酸碱度的含义及土壤类型的判定等,则需要调整教学策略,将其作为项目的教学起点,进行详细讲解与实践。这种基于数据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教学起点,从而制订更加有效的项目化学习计划。

二、项目中:素养导向,落实个性学习

1.明确任务,打开思路

在本环节,教师使用钉钉App向学生推送了具体的任务:“请你们想办法优化学校教学楼楼顶茶园的种植环境,提升校园龙井茶的品质。”这一任务不仅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而且紧密结合了校园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实践。学生分批去教学楼顶考察茶园现状,回教室后,教师引导他们积极利用智慧中小学App进行自学。该App包含了丰富的关于茶园种植、龙井茶品质提升等方面的知识资源,如学生进入科学公开课栏目,便可以观看诸多茶馆茶艺等视频资料,了解茶树种植的相关知识。这个自学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为他们后续的项目实施奠定了基础。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与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对话来打开思路。文心一言是具备高度智能和对话能力的语言模型,能够与学生进行自然、流畅的交流,为他们提供创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灵感。通过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对话,学生获得了新的视角和思路,进一步丰富了对项目的构想。例如,部分学生对茶园推广不是很了解,便可以直接打开文心一言App,输入问题:什么是茶园推广?App便会立刻进行详细的回答,具体内容包括茶园推广的定义、目的、主要方式、挑战与对策等。对于茶园的推广方法,学生往往忽略了线上推广,App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回答: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推广,也可以借助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进行推广销售。部分小组受此启发,纷纷在抖音上进行线上推广。如果学生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还可以进一步向App提问,直至最终获得新思路,与直接同老师交流相比,学生可以充分与文心一言进行沟通,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综合来看,本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项目化学习的特点,即问题导向、学生主体、实践性和创新性。

2.设计方案,完成作品

为更好地开展项目活动,教师将“茶韵满园”项目分为四个子项目:土质研究项目、茶园养护项目、茶园改造项目、茶园推广项目。这些子项目分别在特定的教室开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一个子项目,采用“走班制”进行项目化学习。

以土质研究项目为例,学生在子问题“如何改善楼顶茶园的土质,使茶树能够更好地生长”的引领下,进行小组讨论,并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项目。①查阅资料,学习土壤酸碱性和渗水性的相关知识。②设计实验方案,列出测量楼顶茶园土壤的酸碱度以及渗水性的操作步骤。③利用教师提供的pH试纸和三种土壤样本(黏质土、砂质土以及壤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测定楼顶茶园土壤样本的酸碱度和含沙量。④通过文心一言App查阅适合种植茶树的土质,最终小组成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形成一份楼顶茶园土质的调查报告(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并提出土壤改良建议。例如,有的小组对土壤的渗水性提出了改良建议:楼顶茶园的土壤更接近黏土的性质,而龙井茶树最喜欢的是壤土,壤土的特点是渗水性和透气性都比较好。为了提高楼顶茶园土壤的渗水性和透气性,学生建议可以往茶树的土壤当中加入适量的砂质土,因为砂质土颗粒较大,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渗水性。

学生在设计或完成作品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通过与App进行对话,能够随时随地提出问题、寻求帮助或展开讨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无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进行学习,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挑战。

生成式人工智能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提供的信息和建议。这种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3.交流展示,评价反馈

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通过钉钉App,高效地收集了学生的作品,为后续的展示和反馈环节做好了准备。班级展示中,各小组成员参观作品并根据《活动手册》上的项目评价标准(见表1),完成自评和互评。同时,每位学生都可以结合项目评价标准,为其他小组的作品投上一票。以土质研究项目为例,各小组展示土质类型、土质酸碱度、土质调查报告、土壤改良报告、《活动手册》完成情况等内容。学生依据《活动手册》中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在线投票,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同时,教师也能迅速收集到全班学生的作品并进行精准评价。

通过App收集作品、班级直播展示和学生在线投票等环节,项目化学习中的学生作品反馈得以有效实施。这种反馈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同时,教师也能从中获得宝贵的教学反馈,得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三、项目后:学后分析,及时精准指导

在项目学习结束后,教师借用智慧中小学、钉钉App布置少量精选作业,通过系统综合分析学生在本项目中的探索情况和素养发展程度,并生成分析报告,为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辅导提供依据,帮助个别学生解决在课堂实验学习过程中暂未解决的困难。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图1是通过智慧中小学App生成的雷达图,其中,橙色的线条表示的是满分线,蓝色线条表示的是A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通过对该雷达图进行分析不难发现,A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虽然知道土壤酸碱度对龙井茶长势的影响,但将所学知识应用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且科学思维中的证据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由此,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先与他们在线沟通,精准把握其知识盲点,同时通过App为他们推送相关学习资料,提供推理论证的思维支架(观点—证据—理由),并在线上线下为他们答疑解惑,布置新的任务,如测量学校种植园地土质的酸碱性,评价学生迁移能力的达成情况,从而避免了“一刀切”的项目方式可能带来的问题。

对于那些在课堂上暂时无法跟上进度的学生,也可以借由App为他们推送个性化作业使其深入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从而逐步缩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对于那些在课堂上已经掌握知识点的学生,他们也可以通过这些个性化的作业和辅导,进一步拓展知识面,提升自我挑战的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

参考文献

[1]杜尚荣,田敬峰.论教师课程标准执行力的内涵、特征及功能——基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05).

[2]王成龙.智适应学习系统支持的精准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3(1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