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段式”特色作业探索
作者: 陈玉艳
“双减”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强调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入小学科学“三段式”特色作业,即根据时间跨度分为常规教学阶段、复习阶段和寒暑假阶段。
一、“三段式”特色作业的基本策略
“三段式”特色作业旨在通过开放、整体、多元的作业设计来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其科学素养。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作业,“三段式”作业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是促进他们主动学习、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学实践中,注重趣味性、开放性、探究性、多元性。
一是趣味性策略。爱因斯坦认为,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调查,高达87%的学生认为特色作业首先是有趣味的作业。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源源不断的动力,赋予作业以趣味性,告别机械乏味,可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即使遇到困难,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去克服。
二是开放性策略。课程改革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这要求作业设计从统一走向开放,不仅开放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还要开放作业的数量和答案,给学生更多选择的自由,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
三是探究性策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意味着,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鼓励他们进行适当地探索,在探究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再创造过程,进一步巩固知识与技能。
四是多元性策略。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爱好。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力求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作业,使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有较好的发展。
二、常规教学阶段作业
1.学生讲坛——小荷才露尖尖角
首先,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在每学期科学教材中选择一到两个单元,或由他们自选主题,作为学生讲坛的主题。其次,学生自主报名、自选课题、自查资料、自做课件(中年级学生可由家长辅助),允许同课异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再次,利用科学课时间,学生作为坛主开讲。最后,对于坛主的表现,师生分别从内容、课件、开讲表现等方面进行点评。以2022届603班为例,全班在六年级下学期共有21人次参与“宇宙”和“环境”单元12个主题的开讲。
通过学生讲坛,让一部分在科学上先“富”起来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机会,同时也给其他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就这样以点带面,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愿意尝试。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侃侃而谈,或长或短,或严谨或活泼,台上台下频频互动。学生讲坛不仅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且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共享,开阔了科学视野,增强了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图1)。
2.研究性作业——我是小小科学家
研究性作业即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和扩展,让学生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学以致用,让学生处理实际问题是设计作业的关注点。
例如,六年级“物质的变化”单元,各种化学变化一直是学生的兴趣点,物理变化反而被大家忽视了,为此,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研究性作业(如图2)。
与教材相关联的研究性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大小选择适合的作业去完成(如图3)。由于是自主选择,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很高,不仅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能提升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时事类作业——星辰大海我知道
中国的航天事业捷报频传,每到探月工程、探索火星、天宫课堂、中国空间站建设重要事件节点,教师可以布置作业,既可以是观看发射回放小视频或者天宫课堂,又可以是办一份航天手账或者是绘制一幅科学幻想画,还可以是利用周末观看《飞向月球》《hi,火星》等纪录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就在时事类作业中不断增强。
三、复习阶段作业
复习阶段教师通常会整理归纳知识点,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总结,读读背背,参加考前检测。这样的复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单调机械,效率不高。教师可以引入“我是总结小能手”,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归纳知识点,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互为补充,提升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创新引入“我出试卷考爸妈”,即:将学生由应试者转变成小老师、出卷者,将考试对象转变成学生家长。这一角色的转变令所有学生欢呼雀跃,纷纷表示要给爸爸妈妈“挖坑”,名正言顺地做一回爸爸妈妈的老师。接下来的科学课堂中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每一个人都在认真看书,思考如何出试卷。一周之后,大家都高质量地完成了此项作业。
要保障“我出试卷考爸妈”顺利完成,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进行充分的作业指导。教师可以和小老师“约法三章”。首先,要根据书本上的知识点出试卷,题型必须要有选择、判断、填空、连线和简答题,并规定了每种题型至少要出的题目数量,除此之外,可以自由增加题型和题量。其次,有计划地把本册教材知识点讲授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最后,利用周末时间在家里认真监考、阅卷和讲评。
二是留出一定的课堂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三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通读教材、划出考点、完成出卷、安排分数,不增加课外负担,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是获取家长的支持。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家长进行此类作业的沟通,讲明目的和意义,并请家长写下寄语。活动后,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收获和家长的付出,感谢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也许学生出的试卷并不完美,但是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他们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有了更全面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信息的判断分析能力、出卷的逻辑思维能力、做事的统筹规划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升!
家长也纷纷晒出自己的体会,例如:“孩子非常认真地完成了这次监考、改卷、讲评的特殊作业!从未见过孩子这么主动地学习!”“作为家长,我们第一次发现孩子学的科学知识是如此丰富多彩、贴近生活,同时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我们发现学好一门知识是多么不易,感觉自己更理解孩子了!”家长在当“学生”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孩子的科学学习,而且更加理解他们,真正做到蹲下身来和孩子共同成长。
打破常规的角色转换,使学生在复习阶段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内化,设计出属于自己的特殊试卷,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寒暑假阶段作业
寒暑假阶段的科学学习应不拘泥于课本,教师可以采取自愿、分层的原则布置一些拓展性作业,或对本学期学习内容进行补充,或对下学期学习内容进行预热,供学生选择完成。每年暑假,教师还可以给刚刚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推送中科院科学公开课的信息。六年级2023年寒假科学作业如图4。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生动有趣的科普书籍,观看严谨又不失活泼的科学纪录片,了解中国古代科学典籍和科学家的故事,在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中畅游神秘的科学世界,既开阔了科学视野,又领悟了科学精神,一举多得。
五、实施成效
“三段式”特色作业实践以来,学生的科学学习有了可喜变化。
一是学生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一方面,特色作业因其有趣、开放、探究、多元的鲜明特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使他们在选择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愉悦的心理体验,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另一方面,特色作业的正面效应很自然地迁移到科学学习的其他方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制作硫酸铜晶体时,没有铁架台,有的学生就用乐高搭一个;没有滤纸,有的学生就用干净的眼镜布和洗脸巾代替;在展示硫酸铜晶体时,有的学生会用直尺或者硬币来进行比对;有的学生甚至挑战制作其他结晶材料。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的探究活动非常可贵,比考一个好分数更让人欣慰。
二是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情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很多学生看完《典籍里的中国》之“本草纲目”,被李时珍“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的精神所感动。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一定会激励着他们做更好的自己。
三是促进了亲子关系,形成了家校合力。
不可否认,部分家长认为科学学得好与不好无关紧要。小学科学“三段式”特色作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家长的这一思维定式,不仅促进了亲子关系,而且形成了家校合力。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李淑红.做个研究型教师:微课题研究实施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马燕婷,胡靓瑛.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