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项目化学习的单元重构策略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STE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专家组成员与传统学习相比,项目化学习具有鲜明的特点:注重真实性,通常围绕真实问题或情境展开,促进学
专栏 | 基于发展高阶思维教学《电铃的能量转化》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思维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必备的关键技能,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思维方式,是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在科学探究中,学生需要学习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得
专栏 | DIS赋能:高效探究实验教学的实践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全面升级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教育资源的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以提高教育质量、效率和普及程度。DIS(Digital Information Sys
专栏 | 基于课程标准新理念用好旧教材 2022年秋季开始,全国各地都执行了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4年秋季开始,与课程标准相匹配的小学科学教材从低年级往高年级逐步推开,过渡期内如何用好旧教材让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在课堂上落地生根?现以《
专栏 |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教学片段与反思 六年级《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一课,是继前面学习了斜面、杠杆、车轮、剪刀等几种常见的工具之后过渡到技术与工程领域。该课通过带领学生亲身体验手工抄写与活字印刷的过程,旨在让他们深刻理解活字印刷的独特魅力
专栏 | 基于工程思维教学《电和磁》 课程标准重视技术与工程实践的素养导向,要求学生经历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和发布成果等过程,体验完整的工程实践活动。六年级《电和磁》一课主要内容是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指向核心
专栏 | 有效开展高年级科学阅读的实施策略 科学阅读可理解为科学类文本的阅读实践活动,主要对象包括科普读物、科学文章、科学史、科学故事等。在科学教学中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科学阅读,可以使学生积累科学知识、提升科学能力、端正科学态度。教师可以为学生量
专栏 | 《化石里的古生物》教学实录与评析 《化石里的古生物》是六年级“生命的延续”单元的第3课,该单元隶属于“生命科学”领域,单元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稳定与变化等跨学科概念,是他们在中年级认识了动植物的生命历程、繁殖方式等知识之后
专栏 | 《多样的天气》教学与分析 《多样的天气》为湘版教材2024年修订内容,编排在一年级“认识天气”单元,是单元的第1课,单元后两课分别为《天气的影响》《记录一周的天气》。该课指向的核心概念是地球系统,学习内容为天气和气候,内容要求
专栏 | 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思路 根据2022年版科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新版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从2024年秋季学期起陆续投入使用。课程标准有不少重要的改变,如课程目标对核心素养的强调,课程内容对核心概念的强调,以探究实践迭代科学探究来
专栏 | 基于生态科技教育开发“清洁能源”课程 威海市普陀路小学“清洁能源”课程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核心,以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作为科学探究活动对象,通过一系列的以实践调查、体验、创新为主线的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践 | 基于课堂数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科学学习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对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在科学探究中学习提出科学问题,能促进形成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及大胆质疑、追求创新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参与潘翠君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
实践 | 指向“结构与功能”教学《不倒翁》 科学课程标准首次增加了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4个跨学科概念。跨学科概念与学科核心概念联系密切,掌握相关跨学科概念,能够加深学生对学科核心概念的理解。“结构与功能”是指一个研究系
实践 | 科学课堂的情境导入策略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情境导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升
实践 | 例谈指向“系统与模型”的单元教学设计 “系统与模型”是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跨学科概念之一,在教学中指向“系统与模型”,不断引导学生积累其下位的实例,有助于帮助他们从整体角度认识事物的组成,并且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意识到复杂的系统可以用
实践 | 浅谈以推理论证深化思维型教学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推理论证体现在基于证据与逻辑,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见解。在推理和论证的思维历程中,学生需要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质
实践 | 跨学科与多重资源助力“宇宙”单元学习 在小学科学课程体系里,宇宙内容因深奥和抽象而使学生的探究显得非常困难,他们常常无法完全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尽管学生对宇宙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但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却极其有限,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对宇宙的认知产生
实践 | 小学科学开展SSI教学的策略初探 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对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遵守科学与技术应用的公共规范、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s,简称SSI)因
实践 | 例谈在技术与工程实践中发展学生科学思维 科学课程标准四大科学素养中的“探究实践”要求学生通过技术与工程实践,体会科学原理在技术与工程中的应用,促进对学科概念的理解,形成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等跨学科概念。技术与工程实
实践 | 基于工程素养的单元重构探索 中小学的工程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为目的,以工程设计为核心,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予以实施。[1]这意味着工程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可以通过课堂内的情境设定来实现多学科融
实践 | “鱼皮馄饨”跨学科主题活动实践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浙江省玉环市坎门东海渔村具有丰富的科学实践资源,学校从主题筛查、方案设计、活动开展、文化评价等维度设
实践 | “科学种植油菜并合理利用”项目实践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校园环境中的花草树木、种植园等与科学有关的资源,让校园成为学习科学的大课堂,促进学生从亲近自然走向亲近科学。劳动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学业水平
实践 | 将中草药文化融入项目学习的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出,开展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
实践 | 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活动的教学实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科的主动跨界学习,强调将社会实践融入学校教育。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取消学科课程,而是要通过“10%”的硬性要求撬动学科课程改革,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主动参与,为他们未来的社
观察 | 引入数字传感器教学“蜡烛的燃烧” “蜡烛的燃烧”是科学课程标准核心概念“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是认识物质变化的特征。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流下液态的蜡油,冷却后又会凝固,对这种物质形态的变化学生有之前“水的变化”学习基
观察 | POE策略下数字化实验案例开发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数字化实验的出现给小学科学实验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POE策略是在观察渗透理论、哲学观念和建构主义、前概念、概念转变等教育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基于PO
观察 | 在导热实验中引入温度传感器 五年级“热”单元涉及比较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教学中常规的实验方法是在各种材料表面涂抹感温油墨并使其接触热源,通过观察感温油墨的变色情况间接地推断各种材料的传热性能。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仅能通
观察 | 芬兰中小学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观察与启示 芬兰学生在每三年一次的PISA测试中的成绩突出,在科学领域的成绩表现也优于我国发达地区学生在相应学科的表现。综合七次PISA测试结果得知,芬兰学生的科学素养在OECD(经合组织)成员国中一直位居前三,
观察 | 依据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制订路径 科学课程标准规定了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学段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科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把握的是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目前,匹配课程标准的新教材还没有全部投入使用,使用旧教材及相关教学参考资料时,
观察 | 湖北省探索大中小学一体化模式推进科学教育 湖北省积极打造“中小学提需求、高校送服务、教育搭平台、地方汇资源”工作模式,助推大中小学科学教育有机衔接,着力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搭建
观察 | 重庆市3~5年评定100名正高级中小学科学教师 3月11日,重庆市教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最基本的、必备的项目,每周至少要有1节课后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类的科学教育内容。力争202
观察 | 辽宁将科学教育作为学校课后服务必备项目 8月16日,辽宁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出台《辽宁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区建设方案》,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探索科学教育实施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观察 | 云南各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科技节 6月5日,云南省教育厅等十六部门印发《云南省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二十条措施的通知》,要求从加强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建设、善用社会大课堂拓展科学教育、做好相关改革配套衔接、强化保障支撑引领等方面着
观察 | 我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成功着陆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68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此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渐趋成熟,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
观察 | 上海立法融合中小学生学习与实践 9月1日起,《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正式实施。上海市教委方面表示,这部地方性法规着眼于强化社会协同育人的责任,促进全社会资源挖潜汇聚和有效利用,为推进与城市定位相匹配、与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