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的天气》教学与分析

作者: 孙江波

《多样的天气》教学与分析0

《多样的天气》为湘版教材2024年修订内容,编排在一年级“认识天气”单元,是单元的第1课,单元后两课分别为《天气的影响》《记录一周的天气》。该课指向的核心概念是地球系统,学习内容为天气和气候,内容要求是“知道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该课也是小学阶段“天气和气候”学习的第一课,教材以“问题情境—科学探究—拓展迁移—反思”为脉络,安排了主要活动“观察不同天气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探究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对中高年级相关学习起着奠基作用。根据单元内容编排,我制订了该课的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能观察和说出常见的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变化的影响。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识别不同天气的特点;识别不同的天气对人类生活有不同的影响。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态度责任: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天气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如实描述天气现象,乐于表达和分享。

一、情境导入

(课前,教师将当天天气拍照并录制一段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该课的学习。)

师:孩子们,老师拍了一张大家在校园里活动的照片,还录了一段视频,我们来看一看。今天是什么天气?

生:晴天。

设计意图:科学课提倡创设真实情境展开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发现身边的自然现象,激发他们科学学习的兴趣。这节课从当天的天气现象导入,简洁、真实,便于学生描述天气特点,也能够了解学生对天气的前概念。如果当天不是晴天,也可以实际天气现象导入课堂。

二、探究活动

1.认识晴天的天气特点

师:大家说今天是晴天,晴天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太阳照在校园里。

生:天空的云很少。

师:“有太阳、云量少”是晴天的特点,也是同学们判断今天天气是晴天的证据。同学们能够准确地说出晴天这种天气的特点,现在加大一点难度,把晴天的特点画出来。想一想,怎样画,能够让其他人一看就知道是晴天。

(学生自主画画,教师鼓励他们将自己画的“晴天”贴在黑板上。)

师:请这几位学生来介绍自己画的晴天的特点。

生:我画了一个太阳,几个小朋友在太阳下玩耍。

生:我画的晴天有一个太阳,还有一朵云。

师:其他同学评一评,他们画的晴天特点怎么样?

生:我认为他们画了太阳,这是晴天的特点。

生:我觉得画晴天的时候,只要画太阳就可以了,人们一看就知道是晴天。

生:画晴天的时候,也可以画几朵云,云朵不能画多了。

生:我觉得画晴天的晚上,可以画月亮和星星。

生:画太阳和云朵时,可以用简单的图形表示。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简单的图形也可以叫作天气的符号。

设计意图:教师展示多名学生画的晴天,让他们介绍自己画的天气特点,相互评一评。通过说、画、评几个连贯的小活动对当天的天气特点进行描述,指导学生用简单、形象的文字或图画表达天气特点,再相互补充形成对晴天这种天气特点的认知,这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此处的教学,重在说、画、评一种天气(晴天)的特点,以学生对一种天气的认知为主。从“说”到“画”再到“评”,形式变化的同时也有思维的递进,学生能够从展示的画中发现晴天的特点。教师指导学生画晴天时可以要求画简单些、用形象的符号表示等,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2.认识不同的天气特点

师:自然界中,其他常见的天气还有哪些?

生:阴、雨、雪、风等天气。

师:同学们说的雨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和今天的天气比较,雨天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生:下雨天有很多云,看不到太阳。

生:雨天,路上会有雨水。

生:雨天,人们出去要打伞。

师:我们用刚才画晴天的方法,用简单的图形(天气符号)画出其他不同的天气吧。

(学生自主画画,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天气图贴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天气图,用下面的句式,说出图中天气的特点,评一评他们画得怎么样。

(出示句式:  同学画的是 天气,这种天气的特点是 。我认为他画得  。)

生:王同学画的是阴天天气,这种天气的特点是天空中有许多云,云挡住了太阳。我认为他画的云很像,不过云朵可以画得大一点。

生:李同学画的是雪天,这种天气的特点是有很多云,天空有雪花飘落,很冷,还会冰冻。我认为她画了雪花,可以看出来是雪天。

生:刘同学画的是有风的天气,这种天气的特点是树叶会摇摆,学校操场上的红旗会飘动。我认为他把树枝画得弯了,是在刮风,画得很像。

师:画出这些天气的同学,你们对其他同学的评价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王同学):我接受他的意见,画云朵时画大一点,这是阴天的主要特点。

生(李同学):我看书上说雪花是六角形的,可以把雪花画得更像一点。

生(刘同学):画风的时候,也可以只画一条弯弯的线来表示风。

生:还有其他的天气,我们也可以用简单的图形画出来。

师:是的,晴、阴、雨、雪、风等天气都是常见的天气,自然界中有着多样的天气。

设计意图:该活动的形式与上一活动类似,学习方式仍然是说、画、评,不同的是学生要对更多的天气现象的特点进行描述。学生在比较中“说”,用形象的符号“画”,“评”他人画的天气特点,从图形到符号,从一种天气到多种天气,建构起多样的天气这一科学观念,这让他们的思维更广、更深,学习更自主。考虑到是一年级学生,在描述画的天气时,教师设计了统一的句式,既是语文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一种策略,也能帮助学生使用有逻辑的语言来描述事实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根据人类活动分辨天气

师:同学们发现,不同的天气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天气里,人们又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课件出示不同情境:放风筝、春游、晒玉米、堆雪人。)

师:这些情境中人们的活动适合在哪种天气里进行,请同学们在记录表上连线,和大家分享并说出理由。

生:放风筝需要风,风筝要在有风的天气才会飞得高。

生:春游适合在晴天或者阴天进行,我更喜欢晴天去春游。

生:农民伯伯晒玉米需要晴天。

生:下雪天才能堆雪人。

师:不同的活动适合在不同的天气进行,有的活动也可以在多种天气里进行。看来,天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刚才的连线中,好像雨天不能做什么事情,是这样的吗?谁来说一说。

生:人们在雨天不好做什么事情,可是,农民伯伯种的庄稼需要雨水才会长得更好呀!

生:我认为小鸭子也喜欢雨天,它们可以在雨水里玩,还可以在水里游泳。

师:不仅是人类的活动适合不同的天气,动物和植物的生存也与天气息息相关。

设计意图:实现学习的应用迁移,将天气特点、天气与人的生活建立联系,通过分辨不同的活动适合在不同的天气进行,有的活动可以在多种天气里进行,让学生实现科学观念的应用。教师将“雨天”单列出来,引导学生从人、动植物角度思考,发现雨天与人、动植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提升他们发散、批判的科学思维。同时,这也激发了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天气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个环节的教学,有活动的深入,更有思维的进阶。

三、拓展延伸

(教师播放视频:介绍极端天气现象,如台风、龙卷风、雷暴等。)

师:除了常见的晴、阴、雨、雪、风等天气,还有几种很少见的极端天气,包括台风、龙卷风、雷暴、冰雹等,这种天气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会带来很严重的破坏,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极端天气里,我们要特别注意安全。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多样的天气,同学们,我们给自己也评一评吧(出示自评单,见表1)。

生:这节课,我认为我可以得到5颗星。

生:我和同桌讨论还不太积极,我只能得3颗星。

师:关于天气,你们还能提出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生:我想知道,还有哪些不同的天气现象?

生:不同的天气是怎么形成的?

设计意图:除了常见的天气外,教师还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极端天气现象,拓展他们对天气的认识,鼓励他们继续提出与天气相关的问题,渗透跨学科概念“系统与模型”。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内开展学习评价,评价维度包含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以画星的方式记录,形成量化评价结果。这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小结,也能够延续今后的科学探索。

[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新课标下科学课程小学必做探究实践活动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编号:XJKX22B421]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文化路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