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草药文化融入项目学习的实践
作者: 曹小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出,开展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学习作为一种面向未来教育趋势的教学模式,是为了解决一个真实而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学习并创造性地整合不同学科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以形成项目成果和新理解。[1]中草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项目学习,有利于增强课程的思想性、创新性。
中草药文化为实施项目学习提供素材,而项目学习又促进学生对中草药文化的认同与理解。在五年级项目学习实践中,我们以良渚地区常见的中草药——豆腐柴为对象,尝试在科学、语文、劳动、艺术等学科间加强整合、建立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种植、实验、制作、推广等活动深入研究豆腐柴的生命周期与食用价值,以探究启智,以劳动育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基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选择项目主题
项目学习注重基于真实问题,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出发,赋予他们更多的选择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将中草药融入小学科学课程,通过项目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育人的目标导向。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在新冠病毒防控攻坚战中,应用了中草药治疗的患者,恢复时间快于其他患者,中草药在调整人体免疫力、?改善症状、?控制病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继续引导:“中草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该如何弘扬和传承中草药文化?”由此引出了项目的方向,聚焦探索和传承中草药的生命周期与食用价值。
为使项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兴趣更契合,教师鼓励他们参与项目资源梳理和具体选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梳理课内外书籍资料、与家长交流等方式获取信息,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想法:首先,应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有代表性的中草药,最好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记载,便于针对这一中草药开展深入研究;其次,中草药应便于种植,最好能依托学校楼顶农场资源开展中草药种植,长周期地研究其生命周期与价值;最后,产品要有吸引力,该中草药的产品或者项目成果能便于展示。
在此基础上,教师自然引出典型的中草药——豆腐柴,确定项目学习的主题“豆腐柴传承者”,提出驱动性问题:“作为中草药传承者,如何设计作品或产品让大家认识并喜爱豆腐柴?”
二、挖掘豆腐柴文化价值,明确项目目标
豆腐柴是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繁育方式是利用茎枝进行扦插,其全身都是宝,根、茎、叶富含果胶、蛋白质等成分,生活中常被用于治疗上火牙痛、清热解毒、消肿止血,市场上利用豆腐柴叶开发了“神仙豆腐”、饮料、果冻、粉条等多种食品。[2]豆腐柴是典型的中草药代表,“豆腐柴传承者”项目就是要设计作品或产品让人们认识并喜爱豆腐柴,这需要与多门学科建立跨学科联系,并确立项目的目标。
1.建立跨学科联系
项目学习注重跨学科。该项目中,“让大家认识并喜爱豆腐柴”是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神仙豆腐”是该项目要呈现的成果之一。当面对这一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到科学、语文、劳动、艺术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这些学科之间通过问题解决、成果呈现联系在一起,加深学生对项目学习的理解,如怎么描述豆腐柴、豆腐柴的生命周期是怎么样的、“神仙豆腐”怎么制作、怎么更好地向大家介绍“神仙豆腐”等。该项目将分解驱动性问题分配为几个子问题,将子问题转化为任务,并关联多个学科(见表1)。
2.确立项目学习目标
解读并整合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分析与驱动性问题相关的核心素养及具体的学习目标,可确立该项目的学习目标(见表2)。在面对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时,学生需要不断沟通、交流,伴随着驱动性问题的解决,他们的责任担当、团队合作意识及有效沟通、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也得以发展。
三、依托项目学问题,设计项目任务
基于该项目的三个子问题,可以设计相对应的任务,并在任务驱动下开展项目学习。
1.何以“豆腐柴”
调查身边常见的中草药,收集豆腐柴的生长习性、繁殖方式、食用价值、历史文化背景等信息。在春季开学初,借助一年一度屋顶农场开播仪式,介绍中草药文化,完成豆腐柴的扦插,启动项目。
定期对豆腐柴进行浇水、除草、养护,在劳动课和科学课上,观察豆腐柴生长经历的各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发生的变化,学习描述豆腐柴的形态、功能、生长习性的方法,记录豆腐柴的生命周期。
2.何以“神仙豆腐”
了解豆腐柴是不可多得的中药材,食用价值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豆腐柴能制成的食品有哪些。在食育劳动课中,探索制作“神仙豆腐”的方法与步骤。利用豆腐柴的叶子、钙粉、矿泉水,探索制成“神仙豆腐”的最佳原料配比。
让上火牙痛的同学试吃“神仙豆腐”,初步验证“神仙豆腐”的功效,并开发不同口味的“神仙豆腐”。学习以多种方式表达对豆腐柴的理解,展现豆腐柴的魅力。
3.何以传承
学习将前面两个长周期活动探索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感受到各个学科间知识的相互补充和碰撞,发现这些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可以综合作用于项目的问题解决(见表3)。
四、公开成果展示与评价,促进项目迭代
在该项目展示环节,举办一场中草药文化传承的推广活动,邀请全校师生、部分家长等参与。项目组成员展示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的成果,与参观人员互动交流,展现跨学科素养,传承以豆腐柴为代表的中草药文化,扩大项目影响。
1.多元化的成果展示
一是手稿成果展示,包括学生手绘的豆腐柴生命周期的海报,探究制作“神仙豆腐”的原料配比实验记录单,撰写介绍豆腐柴中草药文化的文章、“神仙豆腐”制作方法说明书等。
二是多媒体成果展示,包括学生观察记录豆腐柴不同时期的照片、制作“神仙豆腐”的照片、整个项目过程的视频剪辑等。
三是成果发布会。发布会前期,项目组将所有成果进行创意场景布置,讲解员口头汇报整个项目研究过程、解释方案以及项目体会,制作成员向大家展示用豆腐柴新鲜叶子制作“神仙豆腐”的方法(如图1),邀请大家品尝。
2.过程性的评价引领
项目学习离不开评价的引领。从评价和反馈看,学生能不断修正与反思,获得高质量的项目成果。该项目将过程性评价量表前置,与项目学习目标(参见表2)对应,让学生在实施项目的同时,能对照评价量表进行自我评价,还加入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
3.终结性评价激励
项目学习最终能形成公开的、有质量的、有意义的成果,通过将成果在多个群体中进行分享与交流,获得多方对项目的终结性评价(见表4),检验学生的项目成果,有助于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项目方案与项目成果,激励他们以终为始、不断创新。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天长世纪小学)
参考文献
[1]夏雪梅.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内涵、设计逻辑与实践原型[J].课程·教材·教法,2022(10).
[2]张建设,邱林,王晓云,等.豆腐柴研究进展与应用综述[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