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的单元重构策略

作者: 施昌魏

项目化学习的单元重构策略0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

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STE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专家组成员

与传统学习相比,项目化学习具有鲜明的特点:注重真实性,通常围绕真实问题或情境展开,促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注重探究性,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收集资料、实施项目和反思总结等过程,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究和思考,不断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注重合作性,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习沟通、协调和分享,培养他们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注重创新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设计新颖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挑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理念重构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等。课程方案要求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科学教师要重视用项目化学习重构单元教学,探索高效的单元项目化重构策略。

一是以任务前置促学习主动化。

任务前置策略,意味着在保持单元核心内容不变的基础上,将终端任务提前设置,用“以终为始”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学习全过程。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任务解决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例如,“船的研究”单元的“创意小船”项目,就是结合校园科技节的真实情境,将单元终端任务“设计与制作一艘具有一定载重量、能行驶一定距离的创意小船”作为驱动性任务前置,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意义,增强内在学习动机,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二是以流程再造促学习系统化。

流程再造策略,意味着通过对单元学习流程进行精心设计与再造,实现学习的系统化和知识的结构化。这一策略精准对接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实践,强调学生像科学家、设计师、工程师一样系统而创造性地探索未知。例如,“营养与健康”单元的“设计营养午餐”项目,就是让学生化身“小小营养师”,围绕“如何设计成本在15元以内又受欢迎的营养午餐食谱”这一驱动性问题,通过问题拆解、知识构建、食谱设计、迭代改进和成果展示等环节,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学习生态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被设计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不仅学习了相关知识和技能,还学习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路径设计,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三是以深度融合促学习素养化。

深度融合策略,意味着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调整,更是站在宏观社会视角与高远教育立意上,深度融合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这一策略通过拆解与重组,构建出一个既根植于教材又超越其限制、富含深度与广度的学习单元,引导学生跨越学科界限,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实现从知识到素养的跃迁。例如,“健康生活”单元的“趣游健康集市”项目,就是以“摆一个科学有趣的健康公益摊位”为驱动性任务,将健康生活知识与集市摆摊活动巧妙结合,引导学生经历“定义问题—知识储备—设计规划—制作摊位—展示改进—评价反思”的完整学习过程,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综合体验跨学科知识的应用与价值。通过角色扮演与团队合作,学生不仅掌握了运动、循环、神经等系统的科学知识,更在实践中提升了健康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了知识向素养的转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