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教具改进
作者: 王朝君 赵琼琼 张旭梅 叶超
原教具不足
此次教具改进是基于三个版本教材,教材中的三个原型教具的不足之处在于:
在研究光的反射时,要用手固定两面及以上的镜子,这样就比较费人力;将白板纸立在平面镜上时费人力,也不能保证白板纸是完全垂直于平面镜的,还不好控制入射角。
操作麻烦,耗时耗力。知识点分布广,每个知识点要通过不同的教具才能实现,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教具记混的情况,不能直观地区分折射与反射的区别。
教具材料
激光束光器、木板、打印有量角器的纸板、直线刻度贴、激光笔及旋转支架、亚克力盒、多功能镜(平面镜、漫反射镜、镜面反射三合一)、合页等。
教具改进
本教具能同时探究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平面镜成像等,主要由反射装置、折射装置、平面镜成像装置这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
用木板制作一个倒T形底座,将打印有量角器的纸板安装在底座纸板最上端,把刻度圆盘上半圆一分为二,在半圆中间安装两个合页,一半用热熔胶固定在下半圆上,另一半可以进行180°旋转。在支架上放置平面镜和多角度反光镜,可以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在支架上放装水的盒子,就可以探究光的折射,还可以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和光路可逆现象。
用合页将两块贴有刻度的木板连接起来,再将合页固定在木板上,让两个木板在同一水平面上。将固定好的木板用图钉固定在反射装置下半圆上,这样既不影响对光的反射的探究,还实现了对镜面成像的探究。操作时只需把木板向后旋转,放平木板就可探究平面镜成像(如图2)。
教具功能
1.探究光的镜面反射
先将圆盘上的载体移动到圆盘中间,放上多功能镜;再把激光笔夹在圆盘上方并打开,ON是法线,让红光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改变三次入射角度进行观察,并把实验数据记在活动记录表上,对比入射角与反射角是否相等(如图3)。
2.探究光的漫反射
把多功能镜翻转到漫反射镜面,重复三次反射操作,从实验现象中可以发现:当反射面不同时,平行的入射光线经凹凸不平的表面反射后,反射光线射向不同方向(如图4)。
3.探究光的折射
在柱子上放亚克力盒,把反射装置的刻度盘作为背景,用来调整折射角度。往亚克力盒里装满水,调整好激光笔的射入位置,这时可以看到光的传播方向出现了偏转(如图5)。把亚克力盒里的水倒出一半,再注入食用油,射入光线,可以清楚地看到,光线在每种不同的介质里的偏转角度不同。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实体玻璃,同时向水中、玻璃中、空气中射入光线,可以清晰地看到光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度不一样。
4.探究平面镜成像
把右边刻度盘向后旋转,放平木板,把平面镜移动到合页处,在平面镜前点燃一支蜡烛,在平面镜后面放一支点燃了的蜡烛,使其与平面镜前的蜡烛重合,观察两支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同(如图6)。
教具优点
用激光笔代替户外阳光,避免了只能在白天进行的实验。
在光的反射装置上安装了量角器、刻度盘,便于学生在探究时记录数据。
制作成本低,还以可循环使用,方便收纳,制作简单。
一套教具就可以满足探究光的折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要求。
(作者单位:王朝君、赵琼琼、张旭梅,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叶超,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媛媛.基于培养科学观念的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