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作者: 方梦慧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0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强调,要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标准对教育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综合性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和观念的整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实践性要求教师设计具有情境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作为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有机整合,其实施有一定的挑战性,容易出现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框架的问题,难以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初衷。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时,精心选择问题、明确目标、搭建合理的框架,并以有效的问题串和任务链为抓手,引导学生在解决真实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从而产生整合性的成果。

一、主题选择——提出驱动问题

不同于单一的、直接联系某知识的常规问题,跨学科项目式学习需要精心设计驱动性问题。一个好的驱动型问题是真实性与开放性的结合,既让学生能够基于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又能充分发展其综合素质。

“莲花湖水质改善的秘密”项目,是源于真实情境而产生的驱动性问题而开展的。武汉长春街小学蔡甸分校成立的水资源社团会定期对当地的一些水域进行水质监测,例如,对莲花湖水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莲花湖的环境与他小时候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也有不少长期生活在周围的学生表示赞同。这样来源于生活的真实而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学习和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解决多个子问题,完成多项子任务,非常适合转化成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二、目标设计——指向核心素养

教师在设计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目标时,不仅需要学科立场,也需要跨学科立场。只有学科立场,无法发挥跨学科学习的价值,会出现零散、肤浅、拼盘式的学习;只有跨学科立场,没有坚实的学科学习基础,跨学科学习将无法实现。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目标的整体设计逻辑应该呈现出所跨学科各自的核心素养,以及在这些核心素养下的一系列核心知识与能力,还应综合所跨学科共同的核心素养。

1.各学科核心素养

尽管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具有开放性,但仍然要立足于学科立场,学科是跨学科的基础。在“莲花湖水质改善的秘密”项目中,我们以科学、数学、信息技术三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所属学段(5~6年级),确定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见表1)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核心知识与能力(见表2)。

2.跨学科核心素养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不是简单的学科叠加,而是各学科基于共同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机整合。该项目涉及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指向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合作与交流能力、自主发展能力、信息素养等核心素养(见表3)。

三、框架搭建——明确项目任务

学习进阶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和探究某一重要的知识或者实践领域时,其思维是逐渐进阶的。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为了使学生达成对复杂问题的理解,需要将复杂问题拆分成他们更易理解的一系列问题串。

学生根据“莲花湖水质改善的秘密”这个驱动性问题展开交流讨论,确定完成项目需要完成哪些子项目,在讨论过程中搭建了“莲花湖水质改善的秘密”项目的框架(如图1)。

四、项目实施——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获取子项目任务后,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专家指导和问询、对莲花湖周围的居民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开展跨学科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及部分实践成果如下。

子项目1:了解城市湖泊治理的途径以及湖泊水质标准

查阅资料,阐述城市湖泊治理的途径,了解湖泊水质标准,并用电子表格的方式呈现。结合学校实验室现有条件,交流讨论确定湖泊水质标准中哪些项目可作为此次活动的水质检测项目。

子项目2:调查莲花湖过去的水质情况

查阅地方人民政府网站公布的2021年1月—2023年8月的每月水质状况,检索有关莲花湖水质的媒体报道(如图2)。

子项目3:监测莲花湖当前水质情况

实地调查2023年9—12月莲花湖水域现状,包括莲花湖水域情况和水域周围情况以及水质监测,用表格或统计图的形式呈现调查结果(如图3)。

子项目4:探寻莲花湖水质改善的原因

向专家咨询莲花湖水质改善的原因;走访区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处理厂在莲花湖水质改善中的作用;设计问卷(如图4)并调查居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用表格和统计图的形式呈现调查结果。

子项目5:了解湖泊价值

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湖泊对人类和生态等所具有的价值。

子项目6:调查莲花湖水质改善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走访调查莲花湖周边的居民,通过文字和录音的形式记录莲花湖水质改善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子项目7:撰写项目报告书

通过查阅资料和咨询教师的方式,了解项目报告书的撰写格式要求。交流讨论,小组分工合作完成项目报告书的撰写(如图5)。

子项目8:制作宣传作品

制作恰当的宣传作品,以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来。

五、评价反思——深化学习成效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最终要使学生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形成什么样的成果,这些都需要在评价设计时体现出来。评价既是对目标是否达成的检验,确保行动方向的正确性,又可以监控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因此,项目学习评价表的设计要紧紧围绕学生所要掌握的各学科核心素养与跨学科核心素养,并且要注重项目成果中所反映的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过程。

“莲花湖水质改善的秘密”项目的评价体系以学科核心素养、跨学科核心素养、项目成果为评价维度,并结合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对学生进行多维度和多主体的评价(见表4),旨在全面而客观地评估他们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反映他们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蔡甸分校)

参考文献

[1]夏雪梅.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内涵、设计逻辑与实践原型[J].课程·教材·教法,2022(10).

[2]杨渊艺.项目化学习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4(09).

[3]陶晨,王慧欢.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J].中学生物教学,2024(16).

[4]郑蓉蓉,蒋逸卿,唐恒钧.基于问题链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J].中国数学教育,2024(02).

[5]何秀珠.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设计流程与实践[J].中学生物教学,2024(06).

[6]Kokotsaki,Dimitra.Project-based learn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mproving Schools,2016(19).

[7]Blumenfeld,Phyllis etal. Motiva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Sustaining the Doing,Supporting the Learning[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1(2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