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探微
作者: 杨福昌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既关系着人类社会的今天,又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未来。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新时代的教师要有理想、有追求、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锤炼育人本领,提升育人品质,真正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下面,笔者就教师专业成长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认真学习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一桶水”早已不够了,现代教师应有“长流水”,有了“长流水”才能把鲜活的知识带给学生。读书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丰富教师的理论储备。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勤勉奋进。特别是青年教师,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二、学会思考
思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更应该学会思考。一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思考,就会机械地重复昨天的故事;一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思考,就难以获得教育的真谛;一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思考,就难以获得教育的智慧。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由此可见,在孔子眼中,一个人若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没有资格称为“君子”的。
三、善于观察
陶行知曾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教师要善于观察和鼓舞学生,特别是有些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相仿,千万不要为了师道尊严而戴上面具让自己老气横秋,也不要只盯着学生的缺点,要包容学生的缺点,而是要给学生希望和动力,激发学生的斗志,激活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成长。
四、身教重于言传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举止优雅,行为大方,言为心声。因此,教师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与缺、长与短,要扬长避短,补齐短板,提升育人本领。育人先育己,做好表率,行为世范。教师一定要记住:身教远远重于言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教师整天和学生在一起,教师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表现,对学生良好人格、高尚品德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五、注重积累
积累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备课时参考他人的教学设计,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上课时借鉴他人的教学技巧,吸收他人的评价方法;下课时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思考他人的教学思路……教师只有不断积累各种有价值的资料和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走向成功。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教师一定要虚心求学、潜心钻研,初上讲台先站稳再站高,先模仿再创造,先练好基本功再寻求突破与提高。
新时代的教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教师需要一辈子去学习、去探索、去揭示规律、去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为每个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育;做教师要不断完善健全自己的人格,升华自己的思想,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做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追问。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动和情感的共鸣。研究表明,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触及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
六、激发创造活力
创造是一个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而要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和品位的教育家。教书匠只知教不知研,教育家既知教又知研。教育家将教育视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注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创新和智慧,而教书匠则将教育视为一种重复性劳动。教育事业是实践的事业,教育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把全部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按照“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指导思想,深耕教育,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启明星,为学生搭建起通往未来的脚手架。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成为激发学生潜能的思维场,成为滋养心灵的情感场,助力学生健康生长。
新时代,新征程。希望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躬耕教坛、踔厉奋发,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