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课预习作业有效设计研究
作者: 马锐玲随着“双减”政策实施的深入,教师感受到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紧迫感和推进力。英语课标要求学生的语言技能三级目标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 万词以上,这个数字足以说明阅读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了。本文就初中英语阅读课预习作业有效设计类型进行了探讨。
一、扫除生字词障碍
单词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学生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他们阅读的速度。人教版英语(Go for it!)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篇幅不等的泛读材料,信息输入量很大,学生只有做好充分的预习,如扫清单词障碍及理解记忆生词等,才能更好地读懂文章。然后组内分享预习成果,取长补短。这既能发挥学生自主预习的作用,又能充分调动组内成员合作互助、齐头并进的积极性,还能改变学生在词汇学习环节中反复抄抄背背的机械记忆方式。
二、背景知识渗透
英语课标强调围绕核心素养使学生了解异国文化,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渗透跨学科知识,并提出在起始阶段借助教材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区分中外文化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合理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查找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开发利用教材资源,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方向,做到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又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课后借助学生人手一本的《英语阅读》划定阅读主题范围,并给出相似背景知识和文化话题的阅读练习。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共同体意识,涵养学生品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教学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B (2a-2e) Thanksgiving in North Amercia时,若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顺利完成对语篇的理解,可以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感恩节的背景、感恩节举行的活动及感恩节的饮食文化等。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师也可以对任务进行拆分布置,允许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预习作业,然后课中交流分享,共同扫清文章中的理解障碍。
三、阅读策略渗透
阅读策略是指用以提高阅读效果所形成的方法和技巧等。在英语教学中,阅读占比之大显而易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巧设丰富多元的阅读活动,促使学生在深层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互动讨论等,在深度阅读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反思和评价学习进程,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从而在学思结合中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发展核心素养。
作为英语教师,应关注阅读课教学中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一方面,提醒学生要学会从标题或图片入手对文章进行预测。标题往往是对文章内涵的提炼,是文章精华的浓缩,图片则是文章中关键人物及场景的再现,因此可以通过阅读标题及观察图片得到启发,然后判断文章类型,粗略掌握文章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可通过skimming快速浏览全文,关注段首或段尾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笔者还以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B (2a-2e) Thanksgiving in North Amercia预习作业计为例。
学生通读文章之后能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并试着利用已有知识独立完成以下问题:(1)When is Thanksgiving Day?(2)Why do they have this special festival?(3)How do they celebrate it? (4)What do they eat and how to do it?
学生通过scanning详读文章完成核心短语的互译:传统节日__,把……切成碎片__,用……装满__,用……盖住__,at this time__,high temperature__。此外,笔者还设置了一些语义判断题,以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完成此类相对容易的问题之后,笔者在课堂上才会给学生布置诸如判断分析、信息加工及处理之类的题目,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且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喜欢的段落或者人物对话时,可以利用读本原配音频进行模仿学习及实际操练,并录制成视频上传至钉钉群。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模仿音频中的阅读语音、语调、节奏和语气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初中英语阅读课预习作业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教学方式,更是落实课改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举措。因此,一定要保证学生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进而促进学生的深层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
作者单位 陕西省合阳县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