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活教育”焕发时代之光
作者: 刘佳星陈鹤琴通过扎实的理论、丰富的实践及精心的研究,提出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幼儿发展的“活教育”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活教育”思想,为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合理的建议和正确的指导。陈鹤琴“活教育”思想是一个系统、全面、完整的教育体系,展现了以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为核心的丰富的理论内涵,深刻回答了学前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讲授什么样的课程”“如何培养人”等重大问题。这一思想将科学理论研究和学前教育实践相结合,符合幼儿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学前教育的时代特征,为新时代学前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陈鹤琴将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儿学前教育作为一生奋斗的伟大事业,作为杜威现代教育理论在中国的积极践行者和创新者,他毅然选择幼儿这一社会化程度最低且与社会改造最为间接的教育领域,无不凸显其个人教育哲学的主旨是指向幼儿个体发展,即教育的最基础和最深层,同时因其个人留学经历,他最大程度地借鉴了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从做中学的新式教育思想,以及在欧洲诸国考察游历所收获的教育新感想等,在数十载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为核心的、突破五四运动之前旧式教育“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桎梏的重大理论创新——“活教育”思想。丰富的理论内涵与科学的价值启示对新时代我国学前教育的“中国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借鉴,为新时代学前教育改革及发展注入了鲜活的思想精髓。
一、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内涵
(一)“活教育”思想的目的论——“培养什么样的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既是“活教育”思想的理论精髓,也是对新时代我们要“培养什么人”这一关键命题的完美解答。作为“活教育”思想的目的论,主要包括身体健康、创造能力、团结协作、奉献精神四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基本目的都展现了新时代学前教育的价值指向,充分体现了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发展性。
第一,人的身体健康是一切社会活动的生理基础,幼儿具有强健的躯体是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美好期许,也同样是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第二,创新创造能力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支撑,着力激发幼儿的创新潜能、大力培育幼儿的创造能力是推动科技进步、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第三,团结协作是社会独立个体之于社会群体中必备的道德素养,每一个幼儿都具备各自独特的闪光点,只有通过团结一心的培养,让幼儿真正懂得合作,学会合作,才能凝聚起堪当重任的强大力量。第四,奉献精神是一个人是否具备先进性的生动体现,其中蕴含的服务意识与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因此具备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才是最终能否实现个人价值、实现强国重任的价值旨归。
(二)“活教育”思想的课程论——“讲授什么样的课程”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投身自然、从社会出发既是对幼儿心理启蒙的重要途径,又是幼儿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招。陈鹤琴“活教育”思想阐明了自然界是幼儿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内容,自然界和社会界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均能够为幼儿教育提供重要媒介。同传统教科书相比,幼儿在自然界、社会界中汲取的养分更能激发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进而培养幼儿主观能动性,激发幼儿积极性,达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现实成效。
在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就是要让幼儿回归自然,回归社会,将知识内容与环境有机结合,逐步构建幼儿心向往之的活动课程。按照此设想,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出场,其身份本质上就是自主能动学习的主人,按照幼儿独具的思维方式及学习习惯习得知识,这种主观能动性的自主性的活动取代了以往“教师—学生”的课堂“灌输”模式,将原本相互割裂的诸多部分统一并完善,在成为有机整体的过程中,追求幼儿发展需求与价值目标。
陈鹤琴鲜明地指出,幼儿的世界多么大,有伟大的自然亟待他去发现,有广博的大社会亟待他去探讨。感觉训练是认识一切环境的基础,幼儿对环境中各种事物的认识一定要是眼睛看到、耳朵听到、手接触到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真相和性质。一言以蔽之,“活教育”思想课程论在本质上就是从生活出发、重视生活以达到生活即教育的境界。
(三)“活教育”思想的方法论 ——“如何培养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鲜明地回答了“如何培养人”的具体方法,以及如何促进幼儿内心世界的健康成长,这一答案不在课本中,而是要让幼儿真正了解世界,加深他们的体验,强化他们的感知。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也与我国现行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高度耦合。
“活教育”思想的方法论在“如何培养人”方面主要从两个主体出发:一是以幼儿自身为主体。幼儿教育的基础是“做”,即增强幼儿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在日常幼儿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独立自主,如鼓励他们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探索答案,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二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技能,在日常教育工作过程中,善于从细节处观察幼儿和引导幼儿,善于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语言积极引导他们融入课堂,与幼儿交朋友,进行平等、民主的对话,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非采取灌输式或惩罚式的教学方式。凡是幼儿能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幼儿能想的,就让他们自己想,最终促成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启示
“活教育”思想体系框架中的理论内涵从产生到学界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发展和完善,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其中既有当时历史背景下给我国幼儿教育所烙下的深深印记,即受到时代发展的制约,带有相当的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即便如此,“活教育”思想的价值意蕴依旧深深影响着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并对新时代下的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五大领域课程的“雏形”——“五指活动课程”
“活教育”思想之所以历久弥新,正是因为它从理论的高度上进行了体系的重大构建,构建出了与原本模式截然不同的幼儿课程体系,突破旧的幼儿教学组织形式,击碎了传统糟粕式的学前教育的学科组织形式,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树立幼儿独立的主观能动性,追求幼儿全面、系统、科学的成长成才。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领域所遵行的五大领域课程,正是基于“活教育”思想体系的创新成果“五指活动课程”,即社会、自然、语言、艺术、健康如“人之五指”一般,共同构成不可或缺的整体,看似“五指”所代表的教育内容不相干涉,实则“五指”归于“手掌”之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不仅课程领域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幼儿所接触到的生活也同时包含这五种领域,在五种不同领域的课程设计中将内容相互穿插交融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五指活动课程”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着重体现教育的指向性,不同课程培养不同幼儿的不同能力,立足于实际教育环境及幼儿实际情况,在过程中分析幼儿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应明确幼儿的兴趣点,紧密围绕课程主题进行针对性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打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空间和发展契机,有效提升课堂的系统性、全面性,使学前教育更具科学性。
(二)新时代幼儿教育的中国化——“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育”
陈鹤琴为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终其一生矢志不渝。首要的原因是他真正了解中国教育的基本国情。近代以来,教育现代化思想涌入中国,无数教育家以救国为目标启迪民智,教化民众,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结构,再加之我国地域广阔、人口基数众多、国家积贫羸弱、教育普遍落后,尤其是学前教育可以说面对的是一片空白的严峻形势。
陈鹤琴率先呼吁,要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学前教育,可以说这是中国学前教育现代化中国化的起始,而要办符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就要基于我国当时面临的严峻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决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教育模式,陈鹤琴因其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留学海外的经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鲜明地指出学前教育决不能办有钱人的幼儿园,因为有钱人的幼儿园穷人读不起。只有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中国学前教育才能发展,教育公平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也才能随之进步发展。
陈鹤琴基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认为中国的学前教育必须要以破旧立新之势进行革新。因此,要着力变革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固化教育模式,重新树立以幼儿为中心的创新教育模式,尊重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激发幼儿学习热情;着力变革以往以课堂为中心的固化教育模式,重新树立以活动为中心的创新教育模式,寓教于乐,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开展教育;着力变革以教材为中心的固化教育模式,重新树立以社会为中心的创新教育模式,具体而言就是要将自然、社会作为学前教育的大背景,将幼儿活动和生活有机融入教学之中,进而形成新时代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方案。
(三)幼儿教师教育新理念——从“活教师”到“人民的教师”
教师们首先要自我改造,把自己从旧教师改造成为人民的教师。人民的教师顾名思义就是经过马克思主义洗礼的拥有崇高共产主义信念,将政治思想方面的各项要求置于首要位置且自我改造后的新型教师。“人民的教师”与传统意义上的“旧教师”有着根本的区别,“活教育”思想培养出的“活教师”才是“人民的教师”的时代表征。陈鹤琴倡导的“活教师”,其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已经与新时代大不相同,对教师的培育理念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逐渐更新。
幼儿教师是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回应时代发展过程中儿童需求的专业人员,同时也是参与民族建设、社会建设和国家建设的社会人员,在陈鹤琴眼中,从“活教师”到“人民的教师”,已经实现了幼儿教师地位的变革与提升,教师工作成为了受到全社会尊重的、具备无上光荣的一项事业,与此同时,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也更重了。新时代的学前教育工作,教师要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真正将学前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工作对待,深刻学习和领悟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以自身专业技能发展、精神文化提升积极参与新时代的学前教育,为推动新时代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理论从“培养什么样的人”“讲授什么样的课程”“如何培养人”三个维度呈现其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实践证明其符合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学前教育时代需要,所创新的“五指活动课程”,提倡的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学前教育,呼吁从“活教师”到“人民的教师”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开创学前教育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西安市第五保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