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

作者: 刘海舰 张莺莺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浅层学习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因而深度学习内涵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是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立足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素养,追寻真实情境下的实践探究,朝向问题解决的项目化学习思维。同时围绕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中适切的单元主题,通过与语文学习内容、语言实践情境、自身语文经验进行对话,使学生与文本中的语言内容建构全新的关系。

一、建构高质量基础性作业

学校要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

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基础性作业旨在为学生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需要教师从宏观角度系统设计,指导学生学习全过程,促进学生积累与运用优质语言材料,形成丰富的语言材料库。基础性作业包括课前预学作业、课中达标作业、课后巩固作业三类。

(一)课前预学作业

课前预学作业是上新课之前的预习与前测,目的是帮助学生做好学前心理准备,唤醒学生头脑中的旧知,初步感知新知。同时,教师可以以此为抓手聚焦学情,识别学生学习起点和难点。课前预学作业拨云见雾,以生为本,贵在精而不在多。

《火烧云》一课的课前预学作业可设计为自学本课生字,拿不准的生字可以查字典解决并注上拼音。通过批阅基础预习单,教师发现有4个难度较大词语:模样、紫檀、笑盈盈、跪下。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把这4个词语作为重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做到省时高效,重点突出。

(二)课中达标作业

课中达标作业在日常作业中占比较大,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练结合的方式,辅助学生学习的同时,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课中达标作业与课前预学作业是相呼应设计的,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识字、积累、探究兴趣。

《火烧云》中的多音字“模”,学生由于受方言发音影响,阅读课文时常出现乱用、错用的情况。为此,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课中达标作业:“模”表示“形状、样子”的意思时读mú,表示“效仿”的意思时读mó。请学生根据这一特点完成下面的词语填空题。

联欢会上,小明惟妙惟肖地模(    )仿各种动物走路的模(    )样,赢得了大家的阵阵喝彩。

(三)课后巩固作业

课后巩固作业重点指向运用及巩固学习成果。此作业不强制设置,教师可以根据当堂教学达标情况或学生近期学习易错点进行设计。如在“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恰当运用”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理解运用有难度及多次出错的词语,教师可以安排课后巩固作业进行练习,如下面的习题。

小华为“五韵黄河”校本探究课程写了一段介绍词,下列选项中画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水资源丰富,举世闻名。

B.为了连接多省市的交通,建筑家们呕心沥血,建造了一座座黄河大桥。

C.最让我们得意忘形的是,近年来,黄河流域的红色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D.在一个个动人的革命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黄河岸边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目标与基础性作业目标一致,以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避免出现僵硬呆板的全教或抄写数遍的机械性作业。设计高质量的基础性作业,让课堂教学指向语言文字的本质,为深度学习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设计真实情境下的实践性作业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科实践是指在复杂而真实的情境中,以语言文字及其作品为核心,学生以自主实践、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获取和应用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的过程。

深度学习背景下学科实践是实现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必要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单元任务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实践性作业单,用问题导学的方式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横向关联,单元整合的组合性作业

综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创新设计。语文深度学习需要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关联,使之形成合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世界各地”,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基于对单元文本的解读,横向关联教学内容后创设的情境任务是:省文化旅游局发布了招募令,让我们去寻找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并在视频号上增设“云游世界”栏目,现在向全市小学生招募讲解员。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采用招募水城威尼斯讲解员的方式,共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走进水城,图说小艇之妙;乘坐小艇,探究船夫技术之高;品读文字,感受水城之美。这三个活动围绕小艇这一主要交通工具进行深度学习设计,以介绍威尼斯之美为讲解任务的为终极目标,使用图说、表格、对比等方式进行学科实践的课堂训练,引导学生挖掘教材思想内涵,感悟水城威尼斯的独特魅力,学习如何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二)纵向关联,关注学情的进阶性作业

教学过程中除注重横向关联外,还应关注语文要素的纵向关联,以实现语文素养发展的梯度上升。为此,需要采取应对学生需求的方式,提供难易度适中的作业,学生才能得到飞跃性的发展。作业倘若过分艰深,容易引起学生的挫败感;作业倘若过分容易,学生就会觉得毫无挑战。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即使学生拥有学习所必需的充分的预备性知识,也仍然需要支持与指导的领域。

小学第二学段提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不同学段呈现梯度式安排。教学《小英雄雨来》时,教师可以以制作小英雄雨来纪念卡为任务,通过了解课文内容,记录雨来的事迹和品质以更好地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唤醒学生抓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方面的知识储备,先概括出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再尝试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基于真实情境的实践性作业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探究问题,由学科知识逐渐转变为学科实践,从整体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价值观念、文化修养等,实现具有语文学科属性的深度学习。

三、实施多学科融通的项目化作业

作业创新设计要在理解、识记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

项目化学习的作业设计着眼于学习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进行持续性探索与研究,各分支课程合理关联,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绝佳路径。

笔者所在校为三年级学生设计的“萌兔驾到”项目化课程,以语文学科为依托,融通多学科,系统进行作业创新设计,历时6个月进行实践检验。具体如下所示。

新学期,有两只兔子将做客三年级,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如何让兔子朋友健康、快乐地成长呢?请你快快来支招,做好全方位准备,迎接兔子朋友吧!

此项目化作业分为三大板块。在板块一“谈兔不凡”中学生借助读过的绘本故事《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菊花》,探究自己名字的寓意,再为兔子朋友取名字。在板块二“大展宏兔”中设置讲故事的任务:大家都知道我可爱又机灵,可是你了解我的来历吗?即将见面了,快读一读《兔的故事》吧!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在板块三“兔飞猛进”中则安排了整本书《兔子坡》的阅读任务,学生需要按计划阅读、积累好词好句、记录读书感受等。

在“萌兔驾到”项目化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借助探究单,深入学习与兔子有关的全学科知识,并沉浸其中。真正做到了儿童的生活与传统文化、动物喂养、观察思考、生命教育融为了一体。

在深度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语文学习之中,作业是一个小而特殊的部分。说它小,是因为它处于教学中的一个微小节点;说它特殊,因为从目标制订到学习内容安排,从作业建构到课堂推进,从教学评估到学习检测,它都可以作为终端评价指标。遵循目标导向、整体设计、关注差异、结构合理等基本原则,形成反映作业设计质量的系列指标及相应的质量标准。教师可以从作业这个小切口入手,寻求教育教学改革之道。

深度学习背景下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通过建构高质量的基础性作业、设计真实情境下的实践性作业、实施多学科融通的项目化作业等方式,提质、控量、增效,为教育教学改革找准切口,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保障,为打造良好教育教学生态提供可能。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山东省滨州莲华学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