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多模态五彩画笔 绘英语阅读灵动课堂

作者: 龚雅婷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致力于提高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教学实践来看,阅读是提高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然而,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以语言符号为核心的单模态教学,这不仅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悖,还会使课堂缺少趣味性,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下面,笔者具体陈述一下如何利用多模态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有趣,且多元的英语阅读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通过多模态信息输入和场景创设,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E教学模式不仅是多模态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和延伸,还是多模态教学的具象体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其分解五个环节:Experience、Explore、Express、Evaluate、Educate,通过多模态理论指导,学生从参与到深度探究合作,再到最终的知识输出与评价,由浅入深,由独立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考维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此外,教学资源最大限度的运用,使得教学环节逻辑通畅,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导或以学生为主体,而是师生的积极交流和互动,学生参与感和体验感满满,课堂效率自然就能得以提高。

一、如磁如铁,意随之动——Experience

该环节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刺激、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求知欲。

以阅读文本A Day in the Clouds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为学生播放了1分钟藏羚羊的视频,让学生结合视频中的图片、文字、图表、颜色等非语言模态了解藏羚羊。再为学生展示藏羚羊受害的照片,通过视觉模态刺激学生的语言模态,激发学生交流探究欲。最后让学生根据标题中的关键词“A day”“clouds”预测文章内容。

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图片、声音、语言、文字等多模态教学下,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看到藏羚羊遇到危险就能与之共情,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高涨。

二、探幽寻密,究理求真——Explore

该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探究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Task: 捕捉文字,提取核心

笔者和学生交流后,让学生速读文章,了解段落大意,在总结段落大意的基础上提取关键词。笔者还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段落大意及所对应的关键词,让学生直观地提取关键词。

例如,在讲授Para 1  The writer visited Changtang in order to observe Tibetan antelopes. place and purpose部分时,笔者通过多媒体采用字体颜色、字号、箭头符号等多模态手段,结合师生互动直观地给学生呈现了从了解主题句、关键词到段落大意这一过程,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文本信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消除迷雾,阐释真理——Express

Task1: 文本剖析,语言组织

笔者为学生清晰地呈现文章脉络后,依次处理了其他三个部分,如Part 1. What "I" observe:T: What is the place where the antelopes live like?在抛出问题的同时,为学生展示了一张藏羚羊栖息地的图片和一段小视频,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全方位帮助学生了解藏羚羊濒临灭绝的生存状态,这与栖息地看似平静的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即“peace - danger”。

笔者通过语言、图像、文字、视频等多模态手段,刺激学生大脑,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了解藏羚羊所处的困境,问题过渡、时间、数字等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比较、整合、吸收知识,让学生获取信息时更加多元、直观。相对于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多模态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Task2: 总结回顾,表达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what、why、how等关键词,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了文章内容。

例如,在讲解What: Tibetan antelopes are _________ animals. They live on __________. They have __________时,笔者用文字模态调动学生的语言模态,激发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描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在回顾和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思考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坚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学生的思维在这一部分自然而然会成为动态、立体的模式,逐渐形成结构化集成模式,为下一步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做足了准备。

四、多元评价,取长补短——Evaluate

笔者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自评或互评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了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此外,笔者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如何保护野生动物,人类可以做些什么,政府需要做些什么,个人或中学生需要做些什么的同时,为学生展示了野生动物保护相关图片,给少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了思维脚手架。各小组展示探讨结果后,笔者引导学生从思维、语言、文化、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自评和互评,让学生从多模态维度评价自己和同伴是否获取了语篇的正确解码、信息及建构意义,随后笔者给出总结性点评。其实学生对课堂上展示的图片、色彩、动画等多模态形式不会产生认知障碍,自评环节可以使学生将这些语言外的模态形式进一步转化为阅读能力、文化素养等抽象概念下的模态形式。

在这一环节中,笔者通过调动学生语言、视觉、听觉等多模态,让学生探究模块主题,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探究。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主题相关的表达方法。学生在讨论、交流、评价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且在合作输出部分创造了更多有新意、有想法的内容,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也更大程度地促使了他人的成长。

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Educate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建立完整的新知识体系后,尝试应用新知识解决相应的新问题,这就是真正意义上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Task: 文章内化,写作升华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从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出发,写一篇野生动物保护宣传稿,运用语言模态重点突出写作环节,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输出,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及灵活性。这项作业看似没有分层,但实际给了每个学生写的机会,基础薄弱的学生根据文本可以有针对性地写宣传内容,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内化文章的基础上可以发散地写宣传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这个过程是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多模态教学理论非常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年龄及认知特征,视频、图像、声音、色彩等多种感官模态的融合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元的教学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感官获取和理解阅读材料,从而更好地掌握了阅读技能。此外,多模态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总之,多模态教学理论的应用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整合多种感官模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笔者建议教师要积极推广和应用多模态教学,以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宜春天立学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