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作者: 刘向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23年9月9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笔者通过深入学习,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深刻认识到教育家精神是教师职业生涯的精神支柱,是教师成长的内涵引领,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是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石。

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需涵养高尚精神

在教育家精神与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学校通过“四史”教育、“习语润咸”“讲述立德树人故事 深化五育并举实践”“躬耕教坛做表率 潜心育人铸师魂”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筑牢立身从教、教书育人的信仰之基,树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的高尚情怀。

在教师道德情操培养中,学校通过内外联动的方式,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呼秀珍、“秦都好人”魏德军等走进校园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邀请“中国好人”郭恩伟来校开展爱心捐赠活动,号召广大教师向模范人物学习。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道德素养,增强了教师的职业精神,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加强了教师的团队凝聚力,使教师树立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2023年6月,学校召开天王学校教育共同体第十届班主任论坛,来自教共体10所成员校300名班主任参与了本次论坛,14名班主任以“交通安全”“文明礼仪”“自律成长”“行为举止”等为主题,将自身经历与理论相结合,或求真务实,情理兼顾;或深入浅出,浮现真谛;或孜孜不倦,锐意创新,毫无保留地进行了分享,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育人智慧。

学校还以“让每个学生都成才,让每个教师都成长”引领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力营造全科阅读氛围,从全员阅读、全面阅读、全科阅读、全程阅读四个角度打造了“好书伴成长”书香校园品牌。同时,学校实施了“1+X大阅读”策略,通过开展“每周共读”“世界读书日”“好书伴成长”等书香校园活动,营造了“浸润式”的阅读环境和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浓厚氛围,组建了新叶文学社、星光朗诵社等社团,开展了“唱响经典诗词 采撷最美诗意”诗词大会、“展现家乡魅力 真情诉诸笔端”讲座、优秀习作展、“乐诵经典韵,共飨古风淳”诗歌朗诵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以阅读“小切口”写好终身学习“大文章”的教育追求。

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需涵养职业精神

学校非常注重培养教师的人文精神,通过六项举措涵养教师职业精神。一是利用《教师心理资本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建立健全教师心理档案,了解教师心理诉求。二是建立多样的沟通机制,为教师提供积极的情绪价值。三是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教师做自己的心理健康保健师。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利用木工坊、科技室、面工坊、行知园等功能部室开展香薰蜡烛制作、团扇制作、蔬菜种植、烘焙、包粽子等活动,广开教师情绪宣泄渠道,丰富教师业余生活,促进教师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五是在师生层面分别开展“讲红色文化”“讲家庭文化建设”“讲社区道德模范故事”等活动,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在师生的行动中。六是通过红色、革命类书籍涵养教师的职业精神,通过家校合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各种研修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久而久之,学校已建设了一支“人人都是道德宣讲员”“人人都是班级管理者”“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者”“人人都是教学能手”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三、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需建立高位体系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一个全面科学的高位体系,这个体系不仅要在数量上达到一定规模,还要在结构、培养和管理等方面达到高质量水平。首先要对现有教师结构和教育体系精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通过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2023年12月,学校申报了教师专业成长省级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支持策略研究》,校长牵头,以学校省级教学能手、市级骨干教师为组员成立课题组开展调研活动,对学校和3所教共体及11所“校联体”学校3000余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从12823条信息中梳理、总结阻碍教师发展的七大因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六个诉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为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学校结合校本学情,研究制定了《天王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订单》,明确教师在不同阶段的专业成长任务,将教师专业成长任务分为必修任务和选修任务两个部分,引导教师明确职业生涯目标,让教师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专业发展计划,提升教师的职业满足感和幸福感。

课题开展以来,学校先后组织“观摩研讨扩思路 聚焦课堂促践行”课堂观摩活动,“专家引领促发展 研途逐梦启新篇”天王学校教育共同体、校联体、刘向媛优秀校长工作室教科研论坛,“凝心聚力谋发展 众行致远向未来”刘向媛优秀校长工作室会议,天王学校首届说题大赛,名师培养工作推进会暨校级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教坛新秀评比活动等10余次,承办“聚焦核心素养 赋能学考复课”咸阳市2024道德与法治观摩研讨活动、秦都区第二届教坛新秀评选活动等,以活动为载体,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课题组依托优秀校长工作室开展经典名著阅读、教育帮扶、教学诊断等活动,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了一条既符合学情,又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策略。学校在每个年级的教师办公室都设置了“悦心成长之旅”文化墙,让教师将班级管理方面好的经验做法及成长心得张贴在上面,相互学习。教师的反响特别好,尤其是新入职的教师,他们觉得“现学现卖”,学习路径广,成长速度快。

为了了解教师的心声,学校还设立了“校长信箱”,教师可通过“校长信箱”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对学校工作提出建议,表达诉求。“校长信箱”从“仁”出发,以仁爱之心为教师队伍筑牢基石,架起了校长和教师的沟通桥梁,凝结了校长与教师对教育的共同情怀。

学校立足实际构建起“1345”校本培养体系,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其中“1”指以教育家精神领航,“3”指抓住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三个维度,“4”指搭建新手期、胜任期、成熟期、卓越期四个教师成长阶梯,“5”指关注修、学、教、研、评五个关键点。同时,以问题为抓手,厘清教师成长的基本需求,以目标为导向构建培养体系,探寻教师队伍发展的基本路径。

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需借力校长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是老师的老师。”校长的本色是教师,只有读懂教师,才能成就教师。

校长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参加教研活动,承担适量的教学任务,深入课堂听课,参加主题班会等,做一名名副其实的教师,这样就能感受教师工作的平凡与伟大;要积极与教师对话,了解教师的需求,以人为本,以教师的兴趣、专业特长、发展愿景为依托,建构学校高素质教师队伍体系。教师要发展,必须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学校把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分为“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超越讲台”四个阶段,为教师铺就阶梯式培养、层级式发展的成长之路。

五、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需做好“传帮带”

一个好教师撑不起一所好学校,一群好教师才是一所好学校的标配。天王学校“老”教师占比超过30%,为推动“新老”教师的融合共进,学校充分发挥“接力”效应,大力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一方面发挥老带新、传帮带的作用,通过“老”教师的言传身教、经验分享等让“新”教师少走弯路,快速成长。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新”教师思维活跃、知识结构更新快等优势,激发“老”教师职业生命活力,形成了“勤学、博思、善诱、精深”的优良教风,营造了良好的教师发展生态环境。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高质量教育的根本力量,教师队伍建设是一所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永恒课题,是学校深化改革面临的关键因素。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育好每个学生,不仅是每个家庭的幸福所系,也是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所系。

(本文系2023年度陕西省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支持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JS2023RZ023)

作者单位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天王学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