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 王同洲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指出,数字化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增强,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使用在线教育平台、智能教学软件,毕业年级德育量化管理评价等,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价的个性化和精准化特点。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供了可能,让优质教育资源可以覆盖更为广泛的“名校+”地区和学生群体,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的时代意义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基础教育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是紧跟时代的迫切要求,将数字化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是面向未来教育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

二、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的探索与践行

(一)创建有特色的“名校+”共同体智慧校园体系

学校“名校+”共同体积极响应国家智慧校园号召,依托“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创新教学、评价、研训和管理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建有特色的“名校+”共同体智慧校园体系。作为第五批西安市智慧校园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满足了学校管理及移动办公、远程办公的需求。目前建有师生实名网络学习空间,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学校数字化教室安装了85寸希沃触控一体机、高拍仪,以供课堂数字化教学和班班通应用需要。同时,录播教室、互动教室、移动直播录播一体设备等可供课堂、会议现场直播。学校还设置了先进的数字化理化生实验室、数字探究实验室、生涯规划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五育”并举,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数字化赋能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更新

2023年,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提出:“能够掌握在教育教学中选择数字化设备、软件、平台的原则与方法;能够运用数字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应用智能阅卷系统、题库系统、测评系统对学生知识准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进行分析;能够利用数字技术资源发现学生学习差异,开展针对性指导等。”因此,学校应根据《教师数字素养》的要求,积极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1.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积极提高教师数字化的能力,打造数字化课堂,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引入动态地图,将抽象的地理概念转为动态直观的地图,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地理位置就会有直观的感受,为阅读教学的深入开展做了铺垫。在讲授《对数的概念》一课时,数学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GGB软件探究对数概念,将抽象的对数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数字化技术创新应用示范

(1)数字化赋能阅卷测评

学校租用了阿里云服务器,搭建了“博乐学阅卷系统”平台,借助该平台进行考试管理,可视化成绩分析,大数据精准教学;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利用云数据分析,精确定位知识漏洞,辅助教师定制个性化辅导测评方法,因材施教,有效提升学生成绩。

(2)优质带动促进教育均衡

为了体现“名校+”共同体的引领辐射作用,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跨行政区域,每学期与耀州中学、临潼代王初级中学等“名校+”共同体成员校开展系列线上教学,帮扶薄弱学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

(三)数字技术赋能新高考,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1.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中心

为了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学校建立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心。职业生涯规划中心由探索区和资讯体验区两部分组成,通过场景沉浸、游戏互动、AI机器人科学评测的方式,系统地协助学生实现职业梦想。

2.科学分析选科走班

新高考要求学生客观、科学地分析与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科。学校建设了新高考排课走班平台,不仅能够方便地安排课程和分配教师,还能够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绩变化,做好选科走班工作。

三、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回顾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的过程,有收获也有不足。如由于规划和资金问题,导致后期数据不兼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师生数字素养不高等。展望未来,在数字化的浪潮中,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名校+”共同体将继续探索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质量的方法,相信在数字化技术的助力下,学校将迎来高质量的发展,学校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