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下水作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 郭学谦

教师专业成长是实现课堂提质增效,推进学校优质发展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一所学校如果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自我成长意识,变被动成长为主动成长,树立学习意识,不断创新突破,就可走上一条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专业成长之路。其中写下水作文就是实现这一想法的突破口之一。学校可先从语文教师抓起,辐射带动其他教师,从写下水作文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育叙事等,营造积极的阅读、写作氛围,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打造更加优质的教育,让教师拥有幸福而完整的教育人生。

下水作文最初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后经刘国正、于漪等教育名家的扩充提升,已为大多数语文教师所接受。下水作文是一种形象说法,是语文教师进行的一种学科实践活动,是教师主体为了特定的目的进行的独特的写作实践,可以强化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写作,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在笔者看来,写下水作文不仅是语文教师应该进行的学科实践,还是所有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法宝,通过写作唤醒教师阅读、观察、思考、聆听、表达等关键能力,促使教师自觉学习,进而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敢于“下水”,打造有说服力的作文课堂

笔者对246名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教师均为一线教师,有10年以上教龄的占46%,20年以上教龄的占36.44%,他们均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所带年级覆盖了小学一至六年级,因此调查数据带有普遍性。参与调研的大多数教师都能够认识到写下水作文的重要性,其中154位教师认为写下水作文很有必要,认为自己写了才能更好地教学生写作。但是参与调研的教师中经常写下水作文的教师只有66位。参与调研的教师中有41位教师觉得如果写不好下水作文会被人笑话,61位教师觉得自己缺少阅读,145位教师觉得工作过于繁忙而顾不上写下水作文。

教师写下水作文是一种示范,只有进行了这种示范,才能经历整个的作文写作过程,即审题、立意、选材、定序、详略、修改等,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作文指导。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进行组织与呈现。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学习任务群中,“交流”与“表达”的主要方式就是以文交流。从中考、高考的语文试题来看,作文分数占比很大,就目前作文现状来看,套作、抄袭等问题特别严重,把写作文从脑力劳动变成了体力劳动,把妙趣横生的创造性劳动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机械运动,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失策导致的,教师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应多写下水作文。

写下水作文有利于教师个人的作文教学。教师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在一起的,与学生有很多共同的生活环境,写出来的作文更有信服力,而且更能直面感知学生作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作文教学,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写下水作文不仅是思考的过程,还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写下水作文反思教学过程,有利于提升个人的教研能力,形成更多的教研成果,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下水作文的写作形式十分宽泛,可以与学生同题作文,也可以另外选择题目和材料写下水作文。下水作文是语文教师通过自己写作文这一方式进行的一种旨在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和学生写作能力的语文教学活动。而对教师来说,只要坚持写作,不管是文学的还是非文学的,都可以为自己的写作助力,从而完成生命的绽放。而且写作可以拓宽个人的眼界、改变心境、升华境界、锻炼思考力及提升表达力等。

二、善于“下水”,打造更有价值的语文天地

教师只有坚持不断写作,才能够从“敢写”走向“能写”,进而从写作的门外汉变成写作的高手。写作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回忆的过程、观察的过程、聆听的过程、练习的过程,这样的实践活动对语文教师能力的提升是全方位的。高超的写作水平就是教师的一个重要光环,专业的写作能力能帮助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加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下水作文就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的语文活动,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文化自信需要作文来反思提升,语言运用需要作文来实践升华,思维能力需要作文来系统深化,审美创造需要作文来激发融合,等等。无作文则不成语文。为了使教师善于“下水”,创造更有价值的语文世界,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加强学习,深入实践

学校要把教师的学习作为实践和研究的首要任务,引导教师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共读《致教师》等书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和分享活动,鼓励教师写读书心得,以读促写,以读养写,不论文章长短,鼓励独特见解,并做好相应的考核和奖惩。例如,在我们试点的收水中心校,教师每在《四圣文学馆》发表一篇文章可以获得5分的积分,这很好地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同时深入开展了培训活动,邀请县域内名师进行授课,以及鼓励本校优秀教师现场分享写作经验,做到让教师的写作有法可依。收水中心校注重校本培训,加强校际交流,教师在培训与交流中不断成长,全体教师既当好了实践者、学习者,又成为引领者、推广者。收水中心校为全体新任教师作了《写作,美好的遇见》专题培训,薛婷婷老师在小学继续教育中承担了《数学教师更需要写作》讲座,等等。这些活动都得益于下水作文的实践与研究,给了教师更多的写作启发。

(二)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和教育报刊书籍等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料,不断地向不同媒体推送学校教师的文章,使教师品尝到写作的甜头。同时尽力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利用校级写作工作室和一些文学公众号将全体参研人员的下水作文、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等进行归档整理,以便于教师成果的交流,使这些作品的作用和使用范围扩大,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开发,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和资源保障。

(三)加强研讨,不断反思

把写下水作文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向阅读延伸,向课堂迈进。做到至少每月开一次研讨会。研讨会一般设置以下议程:一是每位教师分享自己撰写的文章或者写作心得,以及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等等。二是围绕育人育德主题,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生成,如何在写作中进行再教育。三是集体研讨,群策群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反复斟酌,直到得到满意的答案。

三、智于“下水”,构建更有亲和力的作文体系

语文课标倡导真实情境、真实世界、真实问题,而对语文教学来说,就必须服务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这个真实生活是当下的生活,也是过去的生活、未来的生活。当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就能感受到语文的“有用”“有料”“有趣”。智于“下水”就是让语文回归生活的本质,回归做人的本质,坚持最朴素的原理,“写作即做人”“写作即生活”,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让教师的写作有细节、有情节、有感情、有思想,从写下水作文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育叙事,再到写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让教师真正成为阅读者、学习者和创造者。

(一)明确写作的意义

写作是写我们独特的生活,是表达真善美,使真善美在我们的表达里变成身体的一部分,写作也因此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对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写作是源于对生活的爱,能细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能怀一颗感恩之心,铭记我们越长大越要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写作是表达真情实感,而表达是一种天性,表达是有目的的,表达必须清楚,即要具体、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具体来说就是,要有话说时,方才说话;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要说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写作其实就是说话,教师不仅自己要说,也要引导学生说,要滔滔不绝地说。写作是写真情实感,是为情造文,而不是为文造情,千万不可本末倒置。有话必须说,这就是写作的趣味,写作的意义,写作的吸引力,千万不能被条条款款、字数格式等所限制。写作是让我们记住有意义的过往,我们的过去是由许多故事组成的,而过去的生活足以温暖现在的自己,真实记录生活,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充实。写作就是学会与己交流、与人交流、与物交流,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打开心结,获取生活经验,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二)观察法在写作中的作用

教师只有认真观察,仔细记录,才能写好下水作文,这也是提升个人下水作文能力的方法之一。例如,郭杨娟老师2023年2月18日在《四圣文学馆》发表的散文《如约而至》中写道:“行至铁牛河畔,清新雅致美景阻止了我的前行。于是驻车、撑伞、倚栏、远眺,虽说在这条路上往返了三年有余,但此刻心境下的如此美好却是独有。河中心的冰层开始融化,并向四周慢慢延伸;环伺的山峦退却了冬日的甲胄,覆盖的草木松松的、软软的,贪婪地吮吸着可贵的春雨,为山花烂漫时做着充分的准备。春,如约而至……”这就源于写作改变了个人的观察和思考,使人变得敏锐而细致,同时学会了将想象融于观察之中,这也正是我们所提倡的“五觉”观察法的一种。只有做到观察足够细致,才能用好多种修辞手法,实现文笔细腻的目的,使写作对象更生动有趣。

教师布置作文时可以采用作业前置的方式,可以先给学生布置观察作业,之后再让学生写作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会更好,甚至能成为学生的“代表作”。例如,学生朱涵铄写的《尧头村即景》:“村口有一座高大的石门,门头上用鲜红的颜料写着‘豆腐第一村’五个大字,门旁有两头张牙舞爪的石狮子。曲径通幽的小路旁农家小院数不胜数,院门前有一排高大挺拔的银杏树,每到秋天,金黄的树叶铺满小路,好像一条‘黄金大道’。往前走就来到了尧头湖,湖水碧绿如玉,微风习习,湖面荡起层层涟漪,湖边孩子们在打水仗,原本平静的湖面水花四溅,好不热闹。湖边有一棵柿子树,每到柿子成熟时,树上挂着又大又红的柿子,远远看去像是挂满了大红灯笼,喜庆极了。尧头湖对面是一条小吃街,那里可是吃货们的‘天堂’,陕西各地小吃一应俱全,有大名鼎鼎的裤带面、美味无敌的豆花泡、金黄软糯的油糕、酸辣爽口的面皮、地道正宗的肉夹馍。小吃街左侧圈养了许多只孔雀和鸭子,每每吃完饭,孩子们都会用野草喂它们。走过小吃街,就来到了网红观赏桥,观赏桥修建于深沟之上,胆子小的人走在桥中央向下望去,肯定会吓得头皮发麻走不动道 ,晚上,桥上的彩虹灯就会亮起来,那场景着实迷人。”写作的方法易学,但写出好作文的人却很少,而观察法不仅是教师打开下水作文的一把钥匙,还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更关键的是,学生通过观察法既锻炼了思维,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境界,又很好地提升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享受写作,收获成长

每个教师既是写作者,也是研究者,而其中的佼佼者是可以成为引领者的。因此,学校要学会发现佼佼者,培养佼佼者。例如,试点学校的郭杨娟、薛婷婷等老师带头写作,仅仅两年的时间创作经验就已经变得十分丰富了,进而影响了一大批教师的专业成长,薛婷婷老师写的《以学定教 实现教学有效性》发表于《中国教师报》,《齐读共写 共享暑期好时光》《新年新愿新世界》《别有滋味的暑假》发表于《教师报》;《写不了她的美》发表于《自学考试报》,《怀家长之心 尽教师之责》发表于《德育报》,《关于特色学校的思考》《那个为我补作业的孩子》发表于《渭南日报》,等等,成为学校教师写作方面的引领者、实践者和推广者。2023年暑假,郭杨娟老师为全体新入职教师作了《做无声有爱的老师,享沁人心脾的教育》专题培训,薛婷婷老师在小学继续教育中承担了《“双减”背景下数学特色作业设计实践》讲座。在这些优秀教师的带领下,学校教师积极写下水作文、教育随笔等,业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专业成长加快,这一改变也很好地推动了课堂改革,激发了学生主动写作意识,参与写作的积极性更高,综合能力得了到提升。

作者单位  陕西省白水县教学研究室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