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研究
作者: 周晓旭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及文化素养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策略,以期能为一线教师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多个层面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管理创新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管理创新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行及小学各科教学改革的持续实施,小学语文教师纷纷调整教学方式及优化教学管理,使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配合教师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课程目标,但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缺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能够被教师自主支配的课堂时间有限,为了赶教学进度,多数教师仍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模式占据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因此教师几乎没有时间与学生进行高效互动。其次,学生缺乏有效的课堂参与。当教师提出问题后,第一时间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教师只能指定某一位学生回答,这导致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活动时消极和被动,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声音较低且答非所问,有的学生甚至直接说自己“不会做”。最后,课堂管理机制存在问题。有的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便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进行统计和量化,并在每周或每月对学生的得分进行总结,分数不达标的学生将会面临一定的惩罚。这种管理方式尽管在短期内能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活跃度,但会使学生丧失课堂发言的成就感、效能感、满足感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亟须创新。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一)转变教学管理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对人的行为起到引领和调控作用,要想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行为,就必须转变其教学管理理念。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将学生视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及课堂中被管理的对象,还要将其置于平等的位置创新课堂管理模式。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情感需求,不能将自己视为“权威”,而是要积极转变自己的职业角色,将自己视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管理中应注重营造积极、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问题驱动、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对需要深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需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教师可以采用实验、实践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使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各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三)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在小学语文课堂管理中,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加分或者小礼品等奖励。这些奖励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创新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等措施强化课堂管理,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第十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