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土红色资源 培养政治认同素养

作者: 杨娟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是开展思政教学的宝贵资源。而本土红色资源由于贴近学生生活,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对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意义重大。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印发的《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旨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注重通过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因此,如果能借助本土红色资源,为加强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提供更加贴近他们生活的优质素材,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更利于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的内在要求,更能促进思政教学方式的转变及内容的不断丰富。

一、咸阳市红色资源概况及运用现状

(一)咸阳市红色资源概况

咸阳市红色资源是指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在咸阳市辖区内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育人价值的各种精神及物质载体的总和。咸阳市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资源,如马栏革命旧址、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爷台山反击战纪念馆、金池革命旧址等。这些本土红色资源为加强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提供了重要资源,同时还是赓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二)咸阳市红色资源开发和运用现状

咸阳市重视本土红色资源的开发,赓续红色精神,传承革命文化。《红色咸阳》这一作品反映了咸阳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贡献,《红色马栏》《马栏革命史》等文艺作品促进了本土红色资源的传承。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强调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等,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近年来中共咸阳市委组织部着眼于打造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红色研学基地,如马栏革命旧址、爷台山反击战纪念馆等。但笔者发现其在本土红色资源运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如下。

一是学校。很多学校对本土红色资源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中的认识不足,由于高中阶段的高考压力,很多学校对本土红色资源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在行动上缺乏主动性。例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专门的有关本土红色资源的课程,校园文化建设也缺乏本土红色资源的展示,举办的有关红色资源的学习活动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多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二是教师。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本土红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影响着运用本土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效果。但由于很多思政课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本土红色资源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没有看到本土红色资源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中所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思政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本土红色资源的人数较少,而且即使介绍本土红色资源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对本土红色资源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刻,内涵挖掘不够深入,没有真正发挥本土红色资源的价值。

三是学生。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学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活跃状态,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当下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这对本土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挑战,网络上各种文化相互激荡、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了对革命先烈恶意诋毁的事情,这令人十分痛心。因此,必须重视本土红色资源开发,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是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单一。近年来虽然红色研学逐渐兴起,很多学校也积极参与其中,但是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参观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会议遗址等,存在着走过场的情况,没有充分发挥本土红色资源在思想教育、培养政治认同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在活动之初对学生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活动举办的目的性不强。学生在参观时也没有充分领悟本土红色资源内涵的精神、价值等,参观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没有上升到理性层面,因此这种活动形式难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二、本土红色资源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中的意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为了争取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红色资源,这是思政教学的宝贵资源。政治认同素养是高中思政核心素养之一,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由于本土红色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把本土红色资源引入思政课堂能够增加思政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本土红色资源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切实使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发挥本土红色资源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中的重要价值。

三、立足本土红色资源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路径

(一)重视本土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中的融入

首先,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要把本土红色资源引入校园,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借助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开发和宣传本土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校园文化的优势。其次,学校可以开设本土红色文化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引领学生学习及了解身边的本土红色资源,在自主学习探究中增强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再次,学校要多开展与本土红色资源相关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体验中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最后,在思政课评价体系中融入本土红色资源,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全面而客观。

(二)提升思政教师本土红色资源运用能力

首先,思政教师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本土红色资源在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改变以往的思想认知。其次,思政教师在行动中要提升自己对本土红色资源的挖掘和运用能力,全面系统地整理本土红色资源。作为思政教师只有自己先对本土红色资源有深刻了解,才能达到运用本土红色资源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目的,进而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本土红色资源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思政教师要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借助本土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素养培养。因此,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是一味“灌输”,而是要转变教学方式,增强红色资源对思政教学方式的引领,在备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掌握的本土红色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以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四)真正领会本土红色资源的内涵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复杂形势,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意识。其次,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和领会本土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以红色资源浸润生命,增强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本土红色资源志愿服务队,增强学生对红色资源内涵及精神的深刻理解,激励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之中。

(五)在红色研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

近年来红色研学悄然兴起,但是很多学校的研学活动存在着形式主义,没有真正发挥本土红色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因此开展内涵式红色研学活动非常重要,一定要把研学活动落到实处。思政教育中的红色研学是基于特定问题的探究性、体验性学习活动。在研学之前要求学生提前查阅有关红色研学基地的资料,掌握背景资料之后,带着问题去研学。在研学过程中要态度端正,认真参观,仔细浏览本土红色资源,深入思考。研学是行走的课堂,在研学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及对社会主义的认同。研学结束后积极撰写研学报告,对研学活动进行总结,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研学取得的成果。教师要善于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素养。

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本土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今后在思政教学中教师要继续增强本土红色资源在教学中的融入意识,以提升思政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多贡献。

作者单位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