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唱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作者: 牛建虎

合唱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音乐学习和合唱训练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合唱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素质和创造能力,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丰富音乐课堂,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出它的魅力,教师就必须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相结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视听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创设合唱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唱活动是一种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在这种艺术形式中,学生之间的配合和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不少学校在开展合唱教学活动时,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合唱氛围的营造,通过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歌曲中的人物,并进行合唱表演。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还能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总之,只有学生真正融入合唱活动中,他们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对音乐的热爱,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表演教学法等。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它能够通过视频、音频等手段增强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合唱作品,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体验合唱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合唱鉴赏能力。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它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唱歌比赛、舞蹈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设计适合他们的游戏项目,让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享受音乐。

四、科学选择曲目,激发学生表现欲

在中学合唱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合唱曲目。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音乐基础,选择适合他们演唱的曲目,让学生间能够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其次,要考虑作品的难度和风格,选择简单、易唱、易理解的歌曲,以便学生掌握。最后,还要考虑作品的情感表达,选择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歌曲,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五、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中学音乐教学除了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因此,在中学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唱活动感受和体验集体合作的力量和价值。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音乐博物馆或艺术中心,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各种乐器和声乐作品,从而获得更多的感性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校外专业人士来校为学生举办讲座或音乐会,让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和社区服务活动。如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节日庆典等活动,与社区联合开展文艺演出或公益活动等,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六、注重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合唱艺术是一种集体性的表演活动,它要求学生互相配合、相互支持。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合唱表现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既要考虑学生技术层面上的表现,又要关注他们情感和审美方面的感受。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唱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优秀的合唱作品或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在观看完这些视听资料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艺术素养。

提高学生的合唱鉴赏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能使学生在快乐中收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  陕西省靖边中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