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本问题为统领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作者: 吴丽梅
摘 要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是提炼单元基本问题。单元基本问题是连接大概念与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支点,是重组单元学习内容、设计单元学习任务与单元学习评价的主要依据。基本问题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实现素养进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中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 基本问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特别强调要以学习任务群理念实施语文教学。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从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我们不难看出,单元整体教学是其基本的教学形式。而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在于基本问题的提炼以及以基本问题为支点的单元学习内容重组和学习任务、学习评价设计。
一、什么是基本问题
美国麦克泰格和威金斯在《让教师学会提问》一书中提出基本问题是重要的、可迁移的概念;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刘徽认为基本问题是和大概念目标相匹配的,指向理解专家思维方式。从以上关于基本问题的定义来看,基本问题是与大概念息息相关的,是以问题为呈现形式的大概念。那大概念又如何理解呢?“新课标”虽然没有具体阐述,但提到过要重视以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的观点。能使内容结构化的必然是学科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北京市基教中心夏宇就曾从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这一角度对基本问题进行过界定。他认为教学基本问题是在教学中指向核心素养,基于本课、本单元的关键内容和学科关键能力的主要教学问题或概念,是任务群学习任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或直接可作为任务群的主要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我们将基本问题定义为“基本问题是与大概念相匹配的,是促进大概念理解的,是指向单元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可迁移的,是学习任务的主要组成部分,能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是连接大概念与单元整体教学的支点。”
二、单元基本问题的确立
基本问题的确立主要依据大概念,而大概念的提炼则主要依据“新课标”和语文教材。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18个学习任务群,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这是提取单元大概念的理论依据。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在编写时主要采用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结构组织单元内容。每一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单元又由单元导语、单元内容、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组成。这些资料是提炼单元大概念的主要参考依据。此外,在统编教材教师用书中,还为教师提供了单元学习目标和编写意图的说明性文字,这些材料反过来可以帮助教师印证单元大概念提炼得是否准确。下面就以统编教材上册第一单元“青春的价值”为例来谈谈单元大概念的提炼过程。
“青春的价值”单元由5首诗歌和2篇小说组成,属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在单元导语中要求学生“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本单元与学习任务群相关的学习任务是“反复诵读本单元诗歌作品,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蕴和情感,感受不同的风格;从《百合花》《哦,香雪》两篇小说中各选择一两个感人的片段,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并作简要点评;借鉴本单元诗歌在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方面的手法,创作一首与青春岁月有关的诗歌。”综合学习任务群学习要求、教材单元导语和学习任务,我们发现在单元导语中提到的“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即体现了学习任务群的学习要求,又体现了单元学习内容的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同时也与单元学习任务相呼应。唯一不足之处是小说的抒情特点没有明确,只是在学习任务群中提到细节描写这一概念。由此,我们可以从细节描写这一概念分析一下两篇小说的写作特点。《百合花》以百合花为细节描写对象,表现新媳妇和小战士纯朴善良的人物形象,同时表现了军民渔水情这一主题;《哦,香雪》则是以铅笔盒为细节描写对象,表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以香雪为代表的农村青年渴望知识的人物形象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从以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本单元的关键知识是诗歌中的意象与小说中的物象,因此,本单元的大概念是理解诗歌和小说是借助形象表达情感的。
提炼出单元大概念后,就可以结合单元学习内容确定单元基本问题。确定单元基本问题的方式可以从理解的五个维度来确定,即解释、释译、运用、洞察和自我认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怎样和读懂作者与读出自我。因此,我们基于统编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理解诗歌和小说是借助形象表达情感这一单元大概念来确定本单元基本问题,即诗歌和小说如何借助形象表达情感的。
三、以基本问题为统领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1.以“1+X”阅读模式重组学习内容
“1+X”阅读模式是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以单元基本问题为核心开展单篇阅读、专题阅读、比较阅读、自主阅读等活动。“1”是单篇阅读教学,“X”是专题阅读教学、比较阅读教学。单篇阅读侧重单元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专题阅读、比较阅读、自主阅读侧重关键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建构。下面结合“青春的价值”学习单元为例具体阐述这一阅读模式。
(1)围绕单元基本问题,确定精讲篇目,落实单元关键知识
本单元的基本问题是诗歌和小说是如何借助形象抒发情感,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的意象,在小说中就是物象。而对于什么是意象或物象这两个概念,学生在初中有过一些接触,但不是很清晰。尤其像诗歌如何通过意象抒发情感的这一问题,更需要通过精讲篇目来落实。因此,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有必要通过确定一二篇精讲篇目,让学生把握关键知识,落实关键能力。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由五首诗歌、两篇小说组成,诗歌包括《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其中《沁园春·长沙》在教材中是独立设课,诗歌以毛泽东独立橘子州头所见的湘江秋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画面,抒发了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了毛泽东以天下为已任、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生动形象,用词考究。如百舸争流的“争”字、鹰击长空的“击”字、鱼翔浅底的“翔”字,都充满了生命张力。因此,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把这首诗确定为精讲篇目,以此引领学生认识什么是意象,把握意象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意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的两篇小说包括《百合花》《哦,香雪》。《百合花》写的是战争年代一名革命军人的牺牲,《哦,香雪》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两篇小说的时代背景不同,表现的青春情怀却都是非常感人。两篇小说在教材中被设置为1课,其共同特点是通过物象塑造人物表达情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将《百合花》视为精讲篇目,通过《百合花》引领学生把握小说的叙事思路,认识百合花在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情感上的重要作用。
(2)围绕单元基本问题,确定比较阅读篇目,架构单元关键知识
学生通过精讲篇目的研读,基本掌握了诗歌借助意象抒发情感的基本知识,但对于意象的类别、意象选择与情感抒发方面的知识还不具备。因此,我们通过比较阅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进一步认识意象选择对于情感抒发的重要性。在确定比较阅读篇目时,我们要考虑学情基础,不必贪多求全。本单元共选5首诗,在比较阅读中,我们可选两或三首进行比较阅读。如《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三首诗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引领学生认识《沁园春·长沙》是通过江边之人、山上之林、水中之船、空中之鹰等多组多个意象的组合方式表达作者昂扬向上的青春之情;引领学生认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以巨人、白云、北冰洋、太平洋等一组多个意象呈现方式表达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引领学生认识《红烛》以单个意象的不同角度呈现形式赞美红烛奉献精神,表达青春的困惑与希望,对理想坚毅追求的情感。通过比较阅读帮助学生架构意象选择与组合方式这一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意象与情感抒发的关系。
(3)围绕单元基本问题,确定专题阅读篇目,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单篇精读、比较阅读等学习活动后,基本把握了单元关键知识,落实了单元关键能力,但对于本单元的关键知识还没有达到迁移运用的程度,我们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可以通过专题阅读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同情境下的相关问题。如在诗歌研读活动中,可以安排学生自读《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两首诗,引领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梳理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情感,总结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撰写札记的形式,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再如在小说研读活动中,可以安排学生从小说叙事视角研读《百合花》《哦,香雪》两篇小说,引领学生认识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同时,引领学生进一步研读物象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情感上的独特作用,并通过撰写点评方式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总之,专题阅读活动是拓展与延伸,迁移与运用的过程,是指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
2.以基本问题为统领设计单元学习任务
通过单元内容重组,我们对教材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能够从单元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角度认识理解单元基本问题,单元学习任务也相应清晰。基于本单元诗歌和小说借助形象抒发情感这一基本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三个学习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学习任务一:小说是如何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
活动1:精讲《沁园春·长沙》,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意象,理解诗歌如何通过意象抒发情感?
活动2:比较《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三首诗歌意象的不同特点,分析诗歌意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活动3:自主阅读《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写一则札记,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学习任务二:小说是如何借助物象表达情感的。
活动1:精读《百合花》,梳理小说的叙事思路;赏析小说关于百合花的细节描写,体会百合花在小说中的作用。
活动2:自主阅读《哦,香雪》,说说小说的叙事思路;找出小说中关于铅笔盒的细节描写,点评铅笔盒在小说中的作用。
学习任务三:运用意象创作青春诗歌。
活动1:尝试运用一组意象表达青春激情。
活动2:设计诗歌评价标准,评选学生优秀诗歌作品。
活动3:举办诗歌朗诵会,编辑青春诗集。
3.以基本问题为统领设计单元学习评价
单元学习评价设计主要依据单元基本问题、单元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水平。单元基本问题和单元学习内容是指向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学业质量水平是指向学生在完成本单元学习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学习对象是高一学生,因此我们在设计学习评价时应主要参考学业质量水平第三项中的水平1和水平2。具体内容如下:
基于以上相关内容,我们根据教学评一致原则设计如下学习评价:
(1)请同学从本单元中任选一首诗,在音画情境下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同学为优秀作品写推荐词。
(2)请同学结合本单元所学,围绕诗歌意象与情感写一则札记,总结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根据本单元诗歌习作的学习,尝试运用一组意象表达情感,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四、以基本问题为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关注人文主题,实现课程情境化
以基本问题为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注重帮助学生建构单元关键知识与关键能力,倡导在单篇教学基础上的专题阅读与比较阅读,强调知识的理解、建构与运用。同时也关注以人文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使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情境设计主要依据单元人文主题、单元学习内容和学情。人文主题是单元组合和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能发挥语文铸魂培元作用。这些都与人文主题与选文内容或文本特征有关,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基本价值观,既贴近学生生活,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味,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又将选文与学生个体、关切社会重要发展关联起来,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单元涉及的主题是青春激扬,学习内容以诗歌为主,学生是高一新生。基于以上特点,本单元学习情境设计主要以研读青春诗歌,创作青春诗歌,举办青春诗歌朗诵会为学习情境,形成教学评一体化的情境设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2.形成学习任务群,实现各学习单元的素养进阶
以基本问题为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是以知识建构为目标的教学活动,而知识建构不是通过一个单元就可以实现的,因此特别强调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提炼学习任务群下各学习单元所蕴含的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帮助学生通过不同单元基本问题的研习,建构相关领域的知识框架,实现素养进阶。如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中关于诗歌的学习单元有两个,被分别安排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还有一个诗歌单元被纳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学习任务群,被教材安排在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这三个单元虽然不属于同一个学习任务群,但都以诗歌为主要学习内容,我们通过单元内容重组,在提炼单元大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三个基本问题,“文学作品是如何通过形象抒发情感的(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诗歌形式与情感抒发有着怎样的关系(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不同诗歌体裁在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有何异同(选必下册第一单元)。”[10]通过以上三个基本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诗歌这一文体的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实现学习任务群下各学习单元的素养进阶。
五、结语
以基本问题为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倡导围绕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进行单元内容重组,注重在单篇细读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阅读、专题阅读等活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以人文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的教学理念,将人文主题作为情境设计主要依据。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 2022 年度课题“基本问题统领下的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CP2022-002〕
[作者通联: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