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解”经典阅读的“紧箍咒”

作者: 徐海金

“脱解”经典阅读的“紧箍咒”  0

摘要:如何激发学生名著整本书阅读的热情和探究精神?如何引导学生能细读精思,发挥育人功能?一是“教学有法”,《西游记》为七年级学生必读名著,注重读法,宜采取精读和跳读法;二是“教无定法”,就是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桎梏”,引导学生具有整本书阅读的纵向思维,以“紧箍咒”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进行项目化活动的探究,剖析孙悟空“成长史”:从“妖猴”到“圣佛”。理解“紧箍咒”的深层含义,培养“自律”意识。惟有打破固有的思维“桎梏”,拓展学生的思维,方能有效开启经典名著的阅读之旅。

关键词:经典阅读;思维;紧箍咒;自律

《西游记》名著阅读教学课我上了三次,第一次是湖南初中语文“国培”,第二次是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百人千场”作为省派专家和名师去支教上课,还有一次是浙江省“互联网+同步课堂”上课,是面对城区学校和山区学校两个班的学生同时上课。

第一次备上名著《西游记》,是接受湖南邵阳学院组织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国培”的任务,要上一节《西游记》名著阅读示范课和做一个《名著阅读“六度法”》的讲座。虽然当时浙江省统编教材已经实施了三年,而湖南邵阳市使用统编教材不久,我仍然很重视,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好几个构思,是精讲一个章节,还是分析人物,抑或评议整部作品?

《西游记》是七(上)必读名著之一,与小学时期的阅读要求有所不同,初中的名著阅读要具备更为清晰的目的导向。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阅读经典的热情和探究精神?如何引导学生能读到细处、深处,从中受到良好的人生启迪,真正发挥名著的育人功能?我陷入了沉思,站在学生立场,《西游记》这本名著究竟该怎么读,又该怎么教呢?

最后我还是确定要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尝试。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是采用“精读和跳读”的阅读方法。七年级学生读法很重要,要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去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精读,就是细读、精思和鉴赏,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精读和跳读作为两种适应不同情形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西游记》等这些长篇著作时需要综合运用,它们有个共同目的,就是抓住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而忽略那些无关紧要或不相关联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效率。针对本次活动,教材中提供的三个“主题研究”不太合适:专题一,“取经故事”,学生感觉太“俗套”,脱不了小学名著阅读的趣味性,导致深刻性、经典型表现力不够强;专题二,“话说唐僧师徒”,内容太宽泛,从学情考虑,面对外省不熟悉的学生或山区的学生,说不出新意;专题三,“创作新故事”似乎也不太理想,名著还没上就来个创作,是没到火候。我以为,教贵得法,学贵适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管如何,还应“教学有法”,语文老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而开始要有一定的阅读“范式”。同时,“教无定法”,就是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桎梏”,“脱解”经典阅读的“紧箍咒”,那阅读经典著作的“紧箍咒”平时表现如何呢?

一是“一目十行猎奇性”,导致阅读的“浅层化”;二是目标不明确,导致阅读“随意化”;三是教法单调或单一,导致课堂“平庸化”;四是无序分组讨论,导致探究“扁平化”;五是缺乏独特体验,导致育人“空乏化”。

有鉴于此,备课中我想三个问题要把握好:一是对经典著作的敬仰;二是注重授之以渔的经典阅读方法;三是经典的教化功能。为此我确定采用以“紧箍咒”为“小切口”入读,以“一线串珠法”进行精读与跳读整本书阅读法,即围绕“紧箍咒”之线串联与“紧箍咒”有关的章回情节进行阅读教学,于是《走进〈西游记〉——说说“紧箍咒”》的教学构思应运而生。

为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经典名著的地位和评价,感受名著的无穷魅力。

2.初步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运用跳读法来整体串联相关的故事情节,精读法分析人物形象。

3.增强名著阅读信心,激发名著阅读的兴趣,感受“成长”历程,养成“自律”意识。

以上三个学习目标的确立,旨在让学生对《西游记》这部被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和林庚先生誉为“童心之作”的再认识,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的敬仰之情,加强读书方法的指导,和青少年对理想的追求,养成“自律”意识。

第三次课为“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授课对象为城区学校吴宁一中和山区学校三单初中,两个学校基础不一样,差距比较大,加上本课阅读量较大,需要课前组织好学生围绕“紧箍咒”等情节,共八个章回的原著阅读。受援的山区学校三单初中助教老师要配合,组织学生讨论,与吴宁一中进行辩论。这样需要课前一定的阅读。为此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

1.了解《西游记》中“紧箍咒”有关情节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紧箍咒”的深层含义,培养道德与法律的“自律”意识。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到情境中去,一开始我以《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作为背景音乐,启动了学生的情绪,教师亲自唱了几句,要让学生引起“共鸣”,然后教师适时提出,我们今天要探寻名著整本书阅读之路,以此来拉开学习序幕,再从“好读书,书读好,读好书,读整本书”引入课题。

鉴于学生对西游记故事及人物的熟悉,为了体现“会的不教,教不会的”,以及更深层次地开展阅读,就需要为学生搭建“阅读支架”,搜集资料,如介绍古今中外名人对《西游记》一书的评价,以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崇敬之情以及民族文化的自信力。先安排活动一:我来说说《西游记》的评价。城区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山区学生主要由教师补充:

《西游记》是一部奇书,环境皆奇地,人物皆奇人,故事皆奇事,时空皆奇想。书中的诗词歌赋,学贵天人,文绝地记,左右回环,前伏后应,皆奇文也。——张书坤(清)

鲁迅先生评论《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并称之为“神魔小说”;

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

《西游记》其想象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白化文(北大教授)

没读过《西游记》,就像没读过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样,这种人侈谈小说理论,可谓大胆。——艾登堡(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家)

《西游记》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法国大百科全书》

七年级语文学习,应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于是,设计了活动二:指导名著整书阅读的方法。(以“互联网+同步课堂”山区学校三单初中和城区学校吴宁一中上课为例)

先从“书读好”引入,引导学生如何读?

1.教师引导三单初中学生先回忆语文教材上关于精读,泛读、跳读方法,再由城区学校吴宁一中学生补充,以加强对旧知的掌握,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2.检测整体阅读效果。简要说说《西游记》主人公师徒四人之特点。

提供唐僧师徒四人的画像,说说你最喜欢四人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3.辨论赛:唐僧和孙悟空谁更厉害?

甲方:由三单初中主导,孙悟空厉害。

乙方:由吴宁一中主导,唐僧厉害。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对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需要筛选信息,并进行提炼;二是进行分析比较和思辨判断,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何以被作为凡人的唐僧所“控制”?

4.运用跳读法,快速找出含有“紧箍咒”的章回,然后梳理出《西游记》中的第14、16、27、38、39、56、58、100等章回均有与“紧箍咒”相关的内容,对照表格进行阅读,以便对有关“紧箍咒”的情节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通过“精读”相关情节,孙悟空和唐僧之间的“较量”(注意以下划线字的句子),唐僧能制约孙悟空靠的是“紧箍咒”,而孙悟空能被“压制”的也是“紧箍咒”。于是设计活动三:精读有关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阅读《西游记》中“紧箍咒”相关材料,分析孙悟空人物形象。

PPT1:三藏真个又念,行者真个又痛,只教:“莫念,莫念!念动我就痛了!这是怎么说?”三藏道:“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你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只教:“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三藏道:“你怎么欺心,就敢打我?”行者道:“我不曾敢打,我问师父,你这法儿是谁教你的?”——《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以上材料中孙悟空“望唐僧就欲下手”,凸显了孙悟空的野性,从敢打师傅可见一斑,从中感悟紧箍咒对“压制”孙悟空的“野性”还是有必要。

2.分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情节,感悟孙悟空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以唐僧来衬托。以下情节中,孙悟空为何要被唐僧念“紧箍咒”?

PPT2:三藏心中烦恼,懊恨行者不尽,却坐在上面念动那咒。行者扑的跌倒在地,抱着头,十分难禁,只教“莫念!莫念!管寻还了袈裟!”那众僧见了,一个个战兢兢的,上前跪下劝解,三藏才合口不念。行者一骨鲁跳起来,耳朵里掣出铁棒,要打那些和尚,被三藏喝住道:“这猴头!你头痛还不怕,还要无礼?休动手!且莫伤人!再与我审问一问!”——《西游记》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PPT3:分明是个妖精,那长老也不认得,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气到了: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行者就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便说。”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罢!”——《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二打老妇人

PPT3:好妖精,按落陰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唐僧道:“这个猴子胡说!就有这许多妖怪!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

PPT3:三打老公公 好妖怪,按耸陰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老公公,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八戒苦恨不息道:“师父,你莫被他瞒了,他有些夹脑风。你只念念那话儿,管他还你一个活人。”真个唐僧就念《紧箍儿咒》,勒得那猴子眼胀头疼。——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PPT4:话说那孙大圣头痛难禁,哀告道:“师父,莫念!莫念!等我医罢!”长老问:“怎么医?”行者道:“只除过陰司,查勘那个阎王家有他魂灵,请将来救他。”八戒道:“师父莫信他。他原说不用过陰司,阳世间就能医活,方见手段哩。”那长老信邪风,又念《紧箍儿咒》,慌得行者满口招承道:“阳世间医罢!阳世间医罢!”……行者道:“师父,莫念!莫念!待老孙阳世间医罢。”三藏道:“阳世间怎么医?”行者道:“我如今一筋斗云,撞入南天门里……见太上老君,把他九转还魂丹求得一粒来,管取救活他也。”三藏闻言大喜道:“就去快来。”——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