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1期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1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研天地》以“强化理论色彩,突出探索意识,推动创新教育”为宗旨,创刊近50年来在我国中语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刊载内容囊括了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各个方面,有大量的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

目录

名家访谈 | 诗教传统教学建构与诗意语文渗透

李定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诗词杰出专家,教育部、国家语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大型系列传统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命题专家组组长,中央电视台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

聚焦与思考 | 阅读教学高阶思维培养:由理解走向思辨

摘要:致力于文本内容理解和掌握的阅读教学,其价值取向是理解性阅读,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阅读教学,既要理解和掌握内容,又要超越内容走向掌握形式奥秘,故阅读教学价值取向在理论上和

聚焦与思考 | 论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语文教学解读

摘要:文本由词语组成,每个词语就是一个概念,词语的组合就是概念的组合。词语组合不是各个概念意义的叠加,而是新的意义的生成。认知语言学概念整合理论认为词语的组合存在着糅合型与搭截型两类,它们在生成意义时

聚焦与思考 | 叙事学视域下初中记叙文教学思辨与突破

摘要:叙事能力是中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叙事学是研究叙事文的科学,叙事学的理论成果可以运用到记叙文写作中去。本文通过收集与分析初中生叙事记叙文作文,探究初中生在叙事记叙文的写作表现与写作问题,借

聚焦与思考 | 例谈新课标背景下文本解读的三组逻辑

摘要:文本是客体在一定的形式规范下对主体情感的映照。真正纯客观的不包含作者情感的文本是不存在的,因此,文本解读时在坚持理性逻辑的同时要关注情感逻辑的审视;同时,要站在教与学的逻辑且侧重于学的逻辑,真正

聚焦与思考 | 初高中语文衔接校本课程设计探索

摘要:初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衔接不畅的问题,自编校本课程是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教育部倡导校本课程配合国家课程。因此,根据两个学段语文课标的具体内容,进行初高中语文衔接校本课程的设计,从初高中语文衔接校

聚焦与思考 | 初中语文适性教育研究

摘要:开展初中语文适性教育研究,对于立德树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激发内驱力和培养合作精神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初中语文适性教育是指在初中学段语文学科教育中,遵循“人本教育”的育人规律和语文教育规律,

聚焦与思考 | 理解文学文本中的空间

摘要:文学文本中的空间在阅读与教学中都被忽视,其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掘,需要关注。文学作品中空间有不同类型,其特征为:综合性、社会性、象征与隐喻性。文学作品中空间的教学实施,要开展还原空间活动,培养空间认

文本解读 | 《天上的街市》研究性解读与教学实践

摘要:统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选入的《天上的街市》一诗,在新诗史和语文教材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在熟悉《天上的街市》常见的解读与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有必要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创新。研究性解读中,如果结合诗

教材 | 四问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名著自主阅读推荐

摘要:自主阅读推荐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各名著导读板块的组成部分。名著自主阅读推荐目的何在?由谁推荐?推荐什么著作?又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借助这四个问题,分析教材名著自主阅读推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评价其优点

课堂教学 | 以逆向设计为指导的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在“双新”背景下,教学目标、教学定位的变格呼唤着教学方式的创新。“逆向教学设计”以目标明确、教学互动、操作性强等特点,成为一种可以付诸实践的教学模式。以逆向思维为先导的教学设计,将评价设计提到教

课堂教学 | 基于文本特征的整本书深度阅读策略探究

摘要:将课文中的重要特征作为整本书阅读的重要触发点来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原著,不仅体现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标理念,还能在形成阅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积极的知识迁移,形成高效的阅读效果。依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堂教学 | 语文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进行语文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研究,并从学科融合的理论依据,语文与美术学科融合的具体依据,以及两门学科融合具体的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展开。在具体教学策略部分提出了创设真实

课堂教学 | 口述童诗欣赏的四个维度

摘要:新课标要求小学每一个学段都应阅读与鉴赏儿歌与儿童诗,提升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力。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用简约且极具开放性的“四步法”口述欣赏优秀童诗,创设充满信任和支持

课堂教学 | 任务驱动下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探究

摘要: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是初中语文新课改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特点。本文以“为永兴桥申请省文物保护单位”为驱动任务,进行初中语文说明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真实情境的实践中,以解决“申请省文物保护单位”

课堂教学 | 基于深度学习的古诗文教学问题与策略探究

摘要:深度学习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深度参与,学生在此理念背景下学习,可以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究。针对当前古诗文教学中出现教师对深度学习理念不了解、学生对古诗文学习停留在浅层、教师对教学目

名师手记 | “脱解”经典阅读的“紧箍咒”

摘要:如何激发学生名著整本书阅读的热情和探究精神?如何引导学生能细读精思,发挥育人功能?一是“教学有法”,《西游记》为七年级学生必读名著,注重读法,宜采取精读和跳读法;二是“教无定法”,就是要打破固有

写作 | 写生、追忆、畅想:挖掘生活中记叙的三重路径

摘要:记叙文要写得真,才能写得好。这里的“真”指的是基于生活。挖掘生活里的记叙,是记叙文写作的绝佳途径。笔者归纳了三种方法——写生式、追忆式、畅想式,来探讨记叙文写作教学的路径。关键词:记叙文;生活;

语言 | “方宅”新解

摘要:陶渊明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长居高中语文教材,其中“方宅”一词或注或不注,或这样注或那样注,可见编者的艰难抉择。本文通过比较两篇学术论文肯定“方宅”的词形,引出对“宅”的合理“别解”,再罗列

语言 | 汉字形义关系巧分析

摘要:本文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理论基石,以汉字中的同音字、形近字、近义字、繁简字为研究对象,从形义关系的角度分析构成理据不同的同音字、类别不同的形近字、细微差别的近义字,偏旁不同的繁简字等,揭示汉字

经典案例 | 文言文教学解读:“词”“篇”“意”的结合

执教:王林,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教研员;专家点评:冯渊,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教研员。摘要:文言文的阅读教学,要把“文”和“言”结合起来,以“文”的解读带动“言”的理解,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掌握

博硕论坛 | 悟与恋:苏轼“赤壁系列”的内在精神

摘要:苏轼所创作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视为一个“赤壁系列”。前、后二赋主要是儒、释、道思想和优美与壮美的相互补充,词正是对二赋的集中概括,而“二赋一词”间一以贯之的,则

博硕论坛 | 基于阅读层次理论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摘要:整本书阅读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研究以阅读层次理论为视角,选取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篇目《骆驼祥子》为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调动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