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亭连三人 千年快哉风

作者: 林少苗 陈清华

一亭连三人 千年快哉风0

【设计背景】

1.教材分析

《黄州快哉亭记》选自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唐宋散文选读》“山水游记”单元。唐宋山水游记散文放意于登临游览,寄情于山水泉石,形成了物我相融的意境和言志载道的风格。本文正是苏辙遭遇贬谪后,登临快哉亭,欣赏壮观景象,对“快哉亭”的建造者张梦得被贬之后能“不以谪为患”,反而造亭观景,放任于山水之间的乐观处世态度的赞赏与肯定,同时也借此劝慰自己和手足情深的兄长苏轼,这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文构思独特,紧扣“快哉”两字,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物之“快”、景之“快”,全赖于人之“快”、情之“快”。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品读语言,在读中品味,在读中发掘,在读中探究,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读“快”,“快”读,悟“快”,得“快”;探究“主问题”,贬官黄州,本当不“快”,却“快哉”如斯,作者因何而“快”?引导学生进入到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课文研习过程之中,探讨情感主旨,实现审美鉴赏、培育核心素养,切实完成“感悟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的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本课系“同课异构”观摩课,借用的班级为高二理科班。了解而知,该班同学文言文基础、口头表达能力相对薄弱,但思维活跃、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对课堂设置的学习活动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引领和帮助下能够较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快哉亭的建造者、命名者、作记者都是仕途多舛、政治失意之人,然而他们却偏偏都能在“快哉”上做文章,如何由浅入深,引领学生着力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准确理解作者情感态度,深刻领悟文章思想文化,这是本课的重点。基于此,本课拟以探究“主问题”为核心,通过对文章行文脉络的梳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同时,通过外围史料,如宋玉的《风赋》,曹操、孙权、周瑜、陆逊等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和苏轼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等与课文的互证,紧扣“快哉”,渐次引导学生体味景中之情,感悟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本课教学须注重文本阅读的方法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生命主体,突出语言学科主体,积极组织表达与交流活动,高度关注“学程”发展与变化,十分珍视没有预设的生成。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准确地翻译课文。

2.品读语言,把握文眼“快哉”的深刻内涵。

3.感悟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任务实施】

任务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还记得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吗?

师生齐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何理解“闲人”?

生:贬官,没事做。

师:闲人指闲散的人。为什么闲?苏轼当时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当团练副使,有职无权,有名无实。可以说是无案牍之劳形,所以自称“闲人”。“吾两人者”是哪两者?

生齐答:苏轼和张怀民。

师:张怀民,同是被贬谪到黄州的友人,同是“闲人”“闲官”,也是快哉亭的建造者,“快哉”由苏轼命名,《黄州快哉亭记》则是苏轼的胞弟苏辙所写的,可谓一亭连三人。

(板书:苏辙、苏轼、梦得)

师:我们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掌握课文的字词内容,把握文眼“快哉”的深刻内涵,感悟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PPT展示学习目标)

任务二:读“快”,“快”读,悟“快”,得“快”

活动板块1:读“快”

师:文言文学习须先读懂内容。这节课,我们朗读先行,我先来读第一段,第二、三段分别由第一、二组来读,最后一段全班一起读。

师:“东西一舍”的“舍”怎么读?应该读shè。

师:此处的“舍”什么意思?

生:古代长度单位。

师:不要漏读“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刚才朗读时,有一个读音有误,“窃会计之余功”中的“会计”是指征收钱粮等公事,应该读huì,而非我们现在所说的kuài jì。

1.检查预习,读懂文本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十分流畅,看来预习得很充分,还有没有不懂的字词句?

(生无应答)

师:初次见面,同学们还比较腼腆,请允许老师提两个问题当作对大家预习的检测:“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中的“病”应当如何理解?

生齐答:忧愁,不快乐。

生:课下有注释。

师:是的,有注释。我们要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充分借助和利用课文提示、注释、课后习题等信息去学习。下面,请听第二个问题:“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请问这里的“遇”是什么意思?

生:遇见时机。

生:遭遇。

师:很好,遇见时机,生得逢时。

2.梳理脉络,品读“快哉”

师:本文有四段话,如果每段话最多只能保留两句话,且每句话均不超过10个字,你会怎么做?请大家先来看老师在第一段找出的句子,然后拿起笔,快速圈画,一会儿我请几位同学登台写下他所找的句子。

(PPT展示范例:第一段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请生登台板书,每段两生)

师:请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保留这些句子的理由。

(师巡堂)

师:老师为什么会布置这个任务?我们为什么要压缩这个语段?

生:是为了找出该语段的主旨句,了解文章的框架。

师:很好,这样能更清晰地了解文章的脉络。

(登台同学的板书已经完成)

师:请看黑板,同学们共写了六句话,大家认可吗?

生:认可!不认可!(意见并不一致)

师:我先不发表意见,让我们齐读一遍吧!

附:学生板书

第二段 1.亦足以称快世俗

2.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第三段 1.将何适而非快

2.人有遇、不遇之变

第四段 1.乌睹其为快也哉

2.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师:第三段第二句是哪位同学写的?请问,你为什么选这句话?

生:我感觉这句话比较有寓意。

师:有什么寓意呢?

生:写出了人有逢时和不逢时的变化。

师:人逢时自然春风满面,可人不逢时该怎么办呢?作者有没有在这句话里告诉我们答案?

生:没有。

师:所以这句话并非本段的主旨句。

师:第四段还有更合适的句子吗?

生: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师:请看老师所找的句子。

(PPT展示)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亦足以称快世俗

快哉此风

将何适而非快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乌睹其为快也哉

(生齐读以上七句话)

师:如果每句话都只能保留一个字,你们会保留哪个字?

生:快。

师:可以给出一个理由吗?

生:这七句话里都有一个“快”字!

师:我们保留下来的这个“快”字能够揭示主旨、升华情感,这样的字可称作文眼。下面,请七位同学分别读这七句话。

师:能品味出这个“快”字的含义吗?

(生七嘴八舌)

生:痛快

生:快乐

生:爽快

生:快意

……

(PPT展示“快”的含义:痛快、畅快、快意、快活、愉快、快乐……)

活动板块2:“快”读

1.把握情感,快意朗读

师:刚才七位同学基本上读出了一种痛快之意,但似乎还欠缺一点气势,全班同学可以一起“痛快”地朗读出这种“快意”吗?

(生齐读,大笑)

2.演绎快意,快意盎然

师:痛快意味浓了许多。可否请我们班的“痛快之人”为我们演绎一下课文中的那种快意呢?请大家推荐一位“痛快之人”。

(生雀跃,纷纷推荐“痛快之人”)

生(被举荐者):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生一手插口袋,略有拘谨)

师:请拿出你的手,放松你的心,做一个痛快人,再读一遍试试。

(生作调整,放声朗读,掌声热烈)

师:真是痛快淋漓啊!人站端正了,精气神就上来了,精气神一上来,畅快之意也就感染了大家。

活动板块3:悟“快”

1.主问题探究:贬官黄州,本当不“快”,却“快哉”如斯,作者因何而“快”?

师:经过同学们的演绎,我们确实真切体会到了文中的痛快之意了。可是,三人均遭贬官,本当不“快”,却“快哉”如斯,作者因何而“快”?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替作者去寻找“快”的理由。

生:“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他看到长江的景色特别的明丽清新,所以觉得快乐。

生:“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只要他心无杂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会觉得快乐。

师:你不但读懂了文本,而且还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堪为作者知音。

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面对流风遗迹,凭吊昔时英雄,感到快乐。

师:三国英雄战场杀敌之意气风发,丰功伟绩撼动人心,想想这些千古风流人物,自然是足以称快的。

生:“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这一部分说的是他在亭子里看到长江的景象,浩渺壮阔,让人觉得快乐。

师: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磅礴雄伟,这些美景让人快乐。

生:“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作者感受到清风,看到明月,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些当中,感觉到快乐。

师:大家对这句话怎么理解?我觉得这位同学很特别,找到了文中最后一句话。连山绝壑,长林古木,如此美景,骚人思士,这些失意的文人,心怀忧思的人,是悲伤不能胜,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们内心本来就是悲,他们看到的所有景象都是悲伤的。

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些都是外物,外物再美,如果心中不快,看什么都不快。

(PPT展示)

景之“快”  (自然之美)

人之“快”  (人文之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