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访谈 | 语文教学的专业性和语文教师的专业性 徐默凡,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当代修辞学》《辞书研究》编委,上海市语文学会、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
文本解读 | 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与策略探讨 摘要:“文本细读”虽然诞生于文学批评领域,却是一种与“新课标”极为契合的文本解读方法。它不仅有助于语言建构与运用,能提升思维的品质,还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理论价值极为丰富外,它的实践性也很强。前
文本解读 | 鲁迅的“忘却”与祥林嫂的生存悖论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对鲁迅《祝福》等作品的主题和人物解读存在片面性、单一化的倾向。从文本中关于“忘却”等词的分析来看,作品中的“我”体现了作者作为思想启蒙者的心理复杂性和自我反思;运用生存哲学的理
聚焦与思考 | 论认知语言学文本世界理论视角下的语文教学解读 摘要:“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其他核心素养的基础,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积累一定的言语经验,有利于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语言的最高层面是语篇,语篇汇聚并整合着各个词语的意义。掌
聚焦与思考 | 述评与建构:语文学科大概念的理解和实施 摘要:语文学科大概念是学科大概念融合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的特定化表达,是指向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教学理念。在述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语文学科大概念“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用”三核心,
聚焦与思考 |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高中语文当代文化深度参与路径研究 摘要: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高中语文当代文化深度参与路径研究是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本任务群学习目标的指引下,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以学习共同体为学习组织形式而展开的。具体路径以项目化学习内容的开发与规划为起点
聚焦与思考 | 古代文评与中学古文教学 摘要:统编中学语文教材引录了很多古代文评,既有对古文作品具体的分析、阐释与评价,也有宏观揭示古文创作和批评经验的理论话语,并被赋予具体教学价值。学习古人品析文章常用的评点方法,可帮助学生养成细读文章的
聚焦与思考 |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语文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 摘要:项目化学习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有益探索,本文以编写《古典诗词鉴赏集》为例,探索了基于大概念的高中语文项目化学习设计,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厘定大概念,确定项目化学习的核心内容;聚焦大概念,
教材 | 基于“篇性”开掘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摘要:语文大单元教学体现出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者呼唤语文课堂转型的价值取向,是当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大单元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心,部分教师却出现将大单元生硬地视为“教材单元
教材 | “活动单元”是边角料吗 摘要: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中设置的四个活动单元在目前实际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其实,活动单元透露出高中语文学习内容更新的信息,契合动态认知的理念,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活动单元作为新的学习内容,
教材 | 语文主题学习单元整合教学的策略探研 摘要: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基于系统理念下的语文主题学习单元整合教学模式正在激发教师加快转变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实现高效课堂。本文针对语文主题学习单元整合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些重
教材 | 鲁迅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解码” 摘要:对鲁迅文学作品进行“色彩解码”是探寻鲁迅人格魅力和文学意蕴的有效途径之一。纵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其色彩的应用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冷色冷用、冷色暖用、暖色暖用、暖色冷用,多元
教材 | 真的只是写给小学生看的吗 摘要:《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有着特定读者指向的任务型游记。阿来以一滴水的视角,用生动而又朴实的文字为小学生展现了一个童趣美、景物美、人文美的丽江,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命的三重思考:一是源于自然,化归自
课堂教学 | 让古典诗歌的教学再多一点“诗味”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古典诗歌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中学古典诗歌的教学除了重视诗歌的情感、内容、结构、表现手法外,还要关注诗歌的韵脚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关注诗人对诗歌句法节奏的锤炼和重塑,关注诗人对典故
课堂教学 | 学科大概念视域下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新课程标准引领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依据整本书阅读价值和学生的具体阅读情况,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整合碎片化知识,实施结构化的教学设计。基于学科大概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助力中小学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 | 例谈黄河文化和高中语文课程深度融合的教学路径 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2020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讲好“黄河故事”,如何让黄河文化助力时代发展变得异常重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传扬黄河文化。学校作为国家的教育机构,理应承担传扬
课堂教学 | 从“大学科”教师走向“大生命”设计师 摘要: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实现结构化,项目化学习则是重要的课型表征。本文认为:以项目为凝聚中心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应以项目产品为指向,以大概念为统领,以项目完成的过程为学科学习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重
课堂教学 | 科学精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之一,初中语文教学也要承担起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这一重要任务。该文分析科学精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落实现状,通过课例探求
课堂教学 | 基于回目视角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再探 摘要:章回体小说的回目生动而凝练,对每一回的故事情节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提示作用,理解章回体小说回目的总体构思,熟悉回目的特点及作用,对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红楼梦》是古典章回
课堂教学 | 散文教学中任务群设计的几个注意点 摘要:散文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散文教学中的学习任务群设置要扣住散文文本特征,要基于对文本内容的正确理解,要注意任务设置间的逻辑顺序,要紧扣文本语言文字表达。关键词:散文 任务群 注意点散文是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 古代诗歌思想内容流变视域下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提升研究 摘要:该文植根于高中语文教学研的实际,着眼于高考对学生古诗解读鉴赏能力提升的高标准要求,探索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流变特点和趋势,研究学生诗歌解读鉴赏能力提升的方法。关键词:古代诗歌 流变 解读 鉴赏能力
课堂教学 | 基于项目化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路径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视当下语文教学现状发现,综合性学习始终落于被忽视和模糊的尴尬境地。以项目化推进综合性学习,为突破困境提供一些有益路径:提炼核心知识,明确学习目标;介入真实
课堂教学 | 泛在学习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创意读写教学实践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泛在学习”越发具有可能性,充分利用好“泛在学习”优势进行真实语境的语文创意读写教学成为落实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关键概念的内涵做了
课堂教学 | “大概念”背景下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学科“大概念”是新课标背景下的热点话题,名著阅读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大概念”背景出发,基于近五年苏州市中考语文名著试题的分析,从分值设置、
课堂教学 | “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突围与思考 摘要:“活动·探究”单元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主体板块之一,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加入新闻这一体裁,课本设置了三个任务板块,分别为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板块设置清晰明了、有梯度、有深度。一直以来,这
名师手记 | 扣住“要素”和“灵魂” 营造生命化语文教学现场感 《壶口瀑布》是统编教材八下第五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
写作 |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教学适应性开发策略 摘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共有35个专题写作板块,自成系统。但各写作板块编写太过简略,据以设计、开展教学难度很大,可以采用整体规划开发教材、程序性知识可操作化、逆向设计大单元写作教学全过程、调整完善写作板
写作 | 基于整合教学 落实关键能力 摘要:笔者利用“综合性学习+写作”策略,整合教材当中的课程资源,基于综合性学习设置教学情境,依托写作关键能力确立教学目标,通过将综合性学习与写作教学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融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知
考试与评价 | 从作文命题的情境角色谈高三作文的备考策略 摘要: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在立德树人的原则下,对写作者具有明显的情境角色要求。隐含其中的社会角色,要求写作者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时代青年的精神与品质、深刻剖析历史与现实现象、真切感悟当下社会生活。从
语言 | 统编版课文“必以情”改注释疑 摘要:《曹刿论战》“必以情”句中的“情”历来争议不断。长期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注为“实情”,但最新的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却改注为“诚,诚实。这里指诚心”。为解答一线教师之困惑,通过大量的文献梳理,结合
语文新锐 | 学习任务群视野下初中名著多篇整组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反思初中语文名著“必读”与“选读”教学割裂现状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以九年级诗歌名著教学为例,提取“大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借助学习任务群从文本、表达和情感角度整合名著篇目,实践多篇整组教学,为学生
经典案例 | 一亭连三人 千年快哉风 【设计背景】1.教材分析《黄州快哉亭记》选自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唐宋散文选读》“山水游记”单元。唐宋山水游记散文放意于登临游览,寄情于山水泉石,形成了物我相融的意境和言志载道的风格。本文正是苏辙遭遇贬
博硕论坛 | 新《课标》的语文“跨学科”问题:横纵比较与实践空间 摘要:学科边界的分合现状与素养培育的时代诉求赋予了“跨学科”问题以讨论的必要性,而在其方法、理论及概念框架的理论基础上,《课标》(2022年版)中对于“跨学科”的阐述也显示了这一概念对于语文学科的嵌入
博硕论坛 | 《秋天的怀念》的文体再甄别与教学切入点的确定 摘要:《秋天的怀念》作为经典文学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各地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就其文体而言,存在争议,但目前的语文教育界,如备课笔记、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几乎都清一色地将其置于回忆性散文的体式框架分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