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意图到内容发展的过程“倒推”
作者: 尤金焕
摘要:习作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的难点,日常习作中经常出现大篇幅和大面积的“流水账”作文,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降低学生习作压力,本文从一种“独特”的路径着手,从写作意图/中心主旨的方向出发,“倒推”作文的写作,以一种“另类”的写作手段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的日常习作训练。
关键词:写作意图 内容推断 倒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及: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在教师日常习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主题习作,常常会围绕主题展开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进行描述,并在结尾点明中心主旨。例如,初中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写作实践板块的第三项习作练习。
航天、生物、计算机、新能源……你对哪个领域的科学技术最感兴趣?请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这种科学技术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可以想象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情况,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威胁和灾难。
2.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如果能像《带上她的眼睛》那样,设置一些悬念和伏笔,那就更好了。
3.写完后多读几遍,根据语言简明的要求,做进一步的修改。
针对上述例题,对科学技术加上想象,学生完全可以展开联想,天马行空,对作文做发散式思维的思考并完成习作。学生写作的主题,不乏将航天与外星人联系、生物中的跨物种交流或计算机中人工智能的无限发展可能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少有教师会“反向”思考,依托新课标的提示完成习作教学。按照《新课标》的相关提示,学生首先可以围绕表达的需要——主题范畴,确定表达的中心——中心思想,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习作的主体部分。这样的一种习作思路,不仅打破了常规的写作方法,其目的也指向核心素养,对学生思维跃迁和创新创造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许,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习作出发,去解决更多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一、虎头豹尾:从主题界定到中心确立
初中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写作实践板块第三项习作练习中的“提示”,第一步“可以想象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情况,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威胁和灾难”,即是让学生如“提示1”般从选择的主题范围出发,从自身的惯性思维及直觉作预判,该事件可能带来的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当学生选择一个方向之后,再进行思考,并将此思路作一定形式的转化,犹如思辨论证的过程。
因此,学生在习作之前,可以先围绕基本的写作思维出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确定习作的基本构思路径,再向“‘正或负’的影响、‘正或负’的表现、‘正或负’产生的原因及作为学生该如何面对”四个维度方向转化,完成基本思路的成型。继而在确立主题之后,再来确立文章的基本方向及对应的中心思想。
以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板块习题二为例。
在你的身边或社会上,每天都会发生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以某一件事情为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不少于600字。
按照正确的思维模式,从“有趣”或者“有意义”两种主题方向中选择其一,相对来说,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角度,“有意义”方向比“有趣”更符合初中生核心素养及正确的价值观取向,更适合选择后者“有意义”,在确定了方向之后,按照(图1)的思维逻辑,则应该判断“有意义”的具体内容,联系习作自身主体(学生),便是“XX事件对学生产生了XX有意义的影响”。此处,教师须代入考虑,受“两点一线”生活方式的影响,对初中生身心最佳的受益与学习、思想品德直接挂钩。因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或“我的父亲/母亲”等会在作文中频繁出现,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主题并非不可,朱自清《背影》、史铁生《我与地坛》等名家名作均包含了此类看似“俗套”的主题,课件,写作并非中心主题的俗套,更多时候是形式方式上亟待“创新”,毕竟对于人类而言,人性的进步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人类所独有的“爱”的主题也永远不落窠臼,而这些所谓的“俗套”却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二、虎头豹尾龙身:从中心确定到顺理成章
(一)豹尾:“逆向推理”的开局
初中生写作需要从主题出发选择正确的立意方向来架构全篇,一般情况下,许多学生在确立立意之后便开始撰写文章开头,然后流水账式的写完全篇。但无论是哪个年级、阶段的习作,都需要讲求写作的章法与术法。在确立了主题之后,确定立意方向及想要表达的中心主旨,可以从结尾着手,作“逆向推理”习作的开局。如此,不仅可以使得写作内容符合逻辑,也符合事物的一般规律,使文本结尾的内容更为丰富,中心指向明确的同时,往往也可以出其不意,成就不一样的经典佳作。例如,上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或“我的父亲/母亲”的主题方向,学生可以从此方向出发,确立结尾以什么样的一种形式来对应其主题,当然,许多学生都会将习惯式思维——“内心的触动”来套路式主题,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内心的触动”只是一种内心表达,有时候具体体现在“不一样”的行为方面才能够更为圆满地表达中心,而这种“不一样”需要从“惯性行为”中作“加法”或“减法”,将行为与生活中的行为予以明确地区分与处理,从而表达初中生写作时作为作者的一种独特的观察与思考,以表达中心主旨。
以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板块习题三为例。
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以《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该习题的主题是“值得挖掘的事或物”,要求是将其写成一篇富于“戏剧性故事”的作文。那么从上文提示来看,各个角度可以体现出不一样的中心,“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白发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校服和手机作为人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与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紧密相连;体会“军训”的艰苦卓绝、“旅游是眼睛的旅行,是心灵的畅游”等。于此,任选一个方向,在确立文章的中心主旨之后确定文章的结尾,便是围绕中心,从中抽选一个动作或者过程来结束,例如,从军训感受不一样的文化与人生历程,中心主题是“艰苦”,便可以以体现“艰苦”的军训俯卧撑留下的“汗水”结束,或者教官又一声令下,“我”再次卧倒,但是这次卧倒,倒下的不是“柔软的内心”,而是“能够与地面抗衡的身体与心理素质”。结尾巧妙的处理,使得文章结尾一下子丰满起来。因此,初中生习作豹尾的习得,是写好文章的关键第一步。
(二)虎头:规范开端,自然发育
确定了结尾,如果没有特别好的开头,文章的开端可以规范按照事物自然发展的规律开始撰写,不一定需要开头便一鸣惊人,夺人眼球,避免文章后续发展不如意料中顺利呈下坡趋势,无法挽救文章的脉络和叙述发展的命脉。学生需要明白的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文章开头发展平稳便是“好”,以便于文章“低开高走”,如同打开一扇窗,视野逐渐开阔明朗,使得习作的叙述如同人的“内涵”般需要逐步深入才能够充分了解,避免“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仍然值得一提的是在文章规范开局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叙事切入角度的“大”与“小”。俗话说“写文章要立竿见影”,既然要表达相应的中心主旨,那么必然需要相应的事或物来予以表现,历代诗人在作诗表现心与境时,都会将其投射到某一时刻的某一个场景的情境中去,虽然表现的可能是其中的某一种过程或者变化,但是意象的选取却“屈指可数”,可见写作与写诗涉及的部分“原则”是一样的。
仍然以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板块习题三为例。
对以《______的故事》为题的作文任选一个主题,例如“军训”,在确立了中心主旨为“艰苦卓绝”和结尾以后,开始进入正文开头的写作。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习惯性将“入学军训”作为文章的开头,来表示“军训的艰苦卓绝”,但是从写作的部分“原则性”考虑,从“小”的部分着手,落实到细节方面更加能够说清楚一件事情。因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于开头的布局更加需要落实到一件故事或者一个微观层面,以厚重的笔墨来刻画细节,继而表现故事中不一样的另一面。在以《 军训 的故事》为题的作文中,围绕所想要表达的中心,根据结尾,利用插叙或者倒叙等形式来唤起对军训中某个故事的开头。如此,不仅能够将开头自然引入,还能够将文本中心主旨表达到位。
因此,虎头的撰写虽然并不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在写作时,仍然需要学生提起十二分的注意力,处理好文章开头,才能够逐渐在写作过程中找到“自我”,找到写作的感觉。
(三)龙身:见招拆招,出其不意
在写完作文文章开头以后,应当顺着思维脉络去处理文章的中间部分,如果有一个好的叙事脉络,自然可以将文章表现出“虎头、龙身与豹尾”的格局,那么顺着开头的思路,将表现中心主旨的故事说清楚,成为学生在写作时候需要着重处理的关键性问题。那么如何将故事叙述到位呢?首先,可以顺着学生自己的思路将故事脉络有所呈现;其次,将表现中心主旨的着重“描绘”,而“描绘”的方式即在顺着故事脉络和正常的故事逻辑发展的同时,发生“不一样”的故事,如文章一样,一般体现在“递进点”或者“转折点”,而这些“递进点”与“转折点”所呈现出的不一样的一面,所表现出的是对作者或者故事人物认知有所递进或者相反的一面,便可以帮助学生在文中提取思维,在文中的“位置”点明中心主旨。这种“见招拆招”的方式,如果处理得当,可以使文章呈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抬高文章立意的同时,也使其表现出“曲折连环”的效果,尤其可以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得分“满满”。
最后再以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板块习题三为例。
对在以《 军训 的故事》为题的作文中,确定好中心主旨,表现“军训的艰苦卓绝”,确定好开头,“在某个烈日炎炎的夏日下午,文中的‘我’已经对充满‘挑战性’和‘自我约束’的军训十分不耐烦”之后,如何在结尾处获得“转机”,以表现我对“军训”的重视。心态由“不耐烦”变为“耐烦”,由“不重视”变为“重视”,其中我在某个时间节点的瞬间醒悟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来叙事,但是须对这个节点处的处理稍费一点“小心机”。如此,对于作文的脉络,虽然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仍然与“流水账”稍显相似,但是与之相比,却有了“质”的提升。教师从细微处着手,先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将细微处叙述到位,增添学生写作文的信心,也可以由此来逐渐扩大范围,在写好细微处的同时能够处理好整篇文章的内容与架构,到最后“出其不意”地写好作文。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考虑到学生对于作文日常习作的耐心与信心,也考虑到学生日常写作文的“长板”与“短板”,而且也将作文的教学与写作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
因此,写作文章的“龙身”不难达成,关键在于对写作文章的规范处理。对于教师而言,应当积极发现能够帮助学生写好作文的路径,针对学生的写作现象进行及时的优化与改进,才能够开辟出一条适合当前学生写作锻炼的有效方式,才能使写作“老大难”,成为学生不害怕、更乐意去写的“老大易”局面。
习作教学本属于教学难点,但是以写作意图/中心主旨为核心,从虎头豹尾——从主题界定到中心确立出发,进而构思虎头豹尾龙身——从中心确定到顺理成章,再从三个方面对后者予以解读,豹尾:“逆向推理”来开局;虎头:规范开端,自然发育;龙身:见招拆招,出其不意。构思流程就是要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思维与脉络,用这样的倒推,用理科解题的思维,用一个别样的构思路径,去开拓学生思维,写出理顺词畅的佳作。
参考文献:
[1]岑蔓茜.用好作文写作支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支架理论下以读促写的写作要素讨论[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04):2224.DOI:10.13525/j.cnki.bclt.202304007.
[2]仲玉梅.从“生命化作文”到“作文生命化”——李震作文教学思想与实践探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32):27-29.
[3]张华.文从题出 题助文成——高考作文怎样做好“结合材料”[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28):25-28.
[4]张磊.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述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04):7-9.
[5]陈晓英.指向写作本义的过程示范教学——以“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20):31-33.
[6]季勇.整合关联因素 牧养言语生命——任务群下的高中“牧养式”写作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3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