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言与情 营造生命化语文教学课堂
作者: 陈欢欢 秦峰
【设计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设计主要围绕散文情感赏析展开,所选篇目为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阅读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本单元的主题关键词为“小人物”,内容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告诉我们一个普遍的真理——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这样的内容设置正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迪智慧的作用”相契合,也与课程标准要求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契合。本单元在读书方法上要求“熟读精思”,注意多方面把握文章重点,感受文章意蕴。基于此,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关注“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通过诵读经典语段,深入文本,品析语言,体会小人物阿长身上闪现的优秀品格,感受作者鲁迅对阿长的多重情感,最后还要能运用所学方法完成一篇习作。
2.学情分析
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散文教与学的现状并不乐观,现今很多中学生并不重视人文素养,也容易产生文化虚无主义,加上网络时代,阅读习惯与品质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导致学生的阅读量下降,阅读能力和文化底蕴普遍偏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理解、欣赏散文作品的能力。同时,在散文阅读和鉴赏过程中,个人的感受和看法的表达与交流也很重要,但是初一学生的感受表达能力相对较弱,传统的文化背景也孕育了国人含蓄蕴藉的情感表达方式,这就需要加强培养学生对课文的内涵、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能力。基于此,本设计以“阅读-感知-表达”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创设生动多样的情境,营造生命化语文教学现场,帮助学生鉴赏文章语言,体会作者复杂情感,并且学以致用,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创意表达,以此培养学生对身边平凡的小人物生命的关注和理解,进而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
【学习目标】
1.多种形式诵读课文,深入品析文章内容,理解阿长丰富的性格特点。
2.反复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双重视角下对阿长的复杂感情。
3.激发学生对爱的体验,对生命的感悟,学会提炼并运用作者刻画人物,表情达意的方法进行写作。
【任务实施】
任务一:初读激趣,整体感悟
活动1:课前互动,聊一聊什么是“爱”。(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周我给我的孩子买了一套语文课外阅读练习,你们觉得我的孩子会认为这是我爱他的表现吗?
学生讨论。
生:我认为他不会觉得这是老师爱他的表现,因为他一定不喜欢这套练习,您的做法给了他负担。
生:我也认为他不会觉得这是老师爱他的表现,因为这套书本不是他想要的。
生:我认为他会觉得这是老师爱他的表现,因为老师的初衷也是为了他的学习更好,为了他的未来着想。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应该是你们在现实生活中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吧?那么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阿长给鲁迅买来了《山海经》,你们觉得那是阿长对小鲁迅慈爱的表现吗?让我们开启一段“寻爱”之旅,到文中去寻找一些爱的证据,也让我反思一下,我对孩子的爱和阿长对小鲁迅的爱有什么不同。
上课前借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自身体验,将学生自然引入教学场域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本,深入探究,自我表达的兴趣。
活动2:默读课文,简要概括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体会事件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完成表格。
(学生自主默读,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本文在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算是篇幅比较长的,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默读课文,提炼出相应事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变化。
活动3:精读课文前半部分,品析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概括这部分内容描写的阿长的性格特征。
具体任务:1.披情入文,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2.圈点勾画感情色彩浓烈的词、句、段,小组讨论。3.通过角色朗读、体验式阅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沉浸式体会阿长品格与作者感情。4.鉴赏作者运用多角度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分组展示,合作探究。)
任务二:品读鉴美,合作探究
学生齐读课文19-29段,整体感知阿长给鲁迅买《山海经》的经过。
本文所述事情较多,有详有略,在任务一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齐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为后面的情感分析做铺垫。
活动1:品味语言,体会阿长对作者的爱。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深入到文本中去,讨论一下,文中哪些内容可以表现阿长对作者的爱。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分组展示,合作探究。)
生:“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这是对长妈妈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尤其是“一……就”关联词的运用,刻画了长妈妈为“我”买来书的急切,表达了她对作者的爱。
生:“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巧用了对比,将长妈妈和“不肯做”的叔祖、“不能做”的“别人”进行对比,凸显了长妈妈对“我”的爱。
生:“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说明书店很远,可能还关门,长妈妈应该遇到了很多困难。
生:“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说明长妈妈的假期短,她还有其他一些事情也要处理,时间紧,买书难。
生:“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我一向比较轻视她,可能会存在表述不清或不全面的情况,就像《穿井得一人》里面的宋国人。
生:“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长妈妈不识字,和别人沟通该有多困难呀。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能够体谅别人,知道别人难处,内心很温暖的人呀,就是这样一个“我”一向轻视甚至厌恶的长妈妈给“我”买来了心心念念的《山海经》。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不计较我们对他(她)的种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地关心着我们,全心全意满足我们的愿望。
适时引导学生将情感带入生活实际中,这一环节可用于对待和处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诸如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像阿长一样的普通人。
活动2:课本剧表演,沉浸式体验。
《阿长买书》剧本:
书店一
阿长:你们这有三哼经吗?
老板(瞥一眼阿长,鄙视的):没有,没有。
阿长(着急的,手在空中比划):就是带图画的,三哼经。
老板(不耐烦的):都说没有了,快走,快走。
阿长(无奈地出门,嘴里念叨):怎么没有呢?我得再找找,哥儿心心念念的,我一定要给哥儿找着。
老板(自言自语,轻蔑的):目不识丁的老妇女还来买书,哼……
书店二
阿长:你们这有三哼经吗?
老板:三哼经?没有,倒是有《三字经》。(取了《三字经》给阿长)
阿长(欣喜的,接过书翻了翻):哎?怎么没有图画呢?哥儿说有图画的,老板,你是不是搞错了,这书不对,没有图画。
老板:什么图画?
阿长:我好像听哥儿说有长着人脸的怪兽,九个头的蛇……
老板:噢,你说的是《山海经》啊。
阿长(又欣喜的):对对对,就是三哼经,你快点给我拿来。
老板(递过书)
阿长(急切地翻书,一边笑一边说):哎呀,就是这本,哎呀,总算给我找到了,哥儿一定高兴。
阿长付过钱,高高兴兴地捧着书跨出门走了。
由三位学生表演阿长买书的经过,着重表现买书之“难”,“难”中表现“爱”,教师适时采访阿长的扮演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更好地处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自然引出“欲扬先抑”的手法。
欲扬先抑只是一种手段,手段就是借以达成某种目的的方法,但它不是目的本身,作者只是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呈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阿长,呈现给我们一份真实的爱,就是这么一个喜欢切切察察,举止粗俗,封建迷信,愚昧无知的阿长,这么一个小鲁迅轻视甚至讨厌的人,给了作者最朴实,最真诚的爱,所以这种巨大的情感反差和意想不到让小小的鲁迅在拿到书的时候确实受到了不小的震撼。
活动3:心理描写话感激。
具体任务:结合文段:“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书,打开纸包,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根据语境,时空穿越,设想自己就是作者小时候,补写出“我”当时的心理,充分体会作者情感。
这一环节主要调动学生体察文章写作的双重视角,将自己带入到小鲁迅的视角,体会一个天真、单纯的小孩子在收到渴慕已久而不可得的事物之后的情感激荡,并且用特有的语言将之表达出来,从而营造生命化语文教学现场感。
任务三:深读链接,感悟深情
活动1:链接《朝花夕拾》里有关阿长的内容,感悟作者对儿时保姆长妈妈的深情: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五猖会》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狗·猫·鼠》
“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二十四孝图》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具体任务:1.学生深情朗读链接材料名著《朝花夕拾》中描写阿长的相关内容。2.小组合作讨论鲁迅笔下对阿长的深情。3.通过丰富的助读资源,释放教学自由与想象,形成课堂上高峰体验,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
母爱,是很多作家心中永恒的母题,但是鲁迅先生究其一生,却没有一篇文章是写“母爱”的,反倒是长妈妈,鲁迅儿时的保姆,一位没有文化的底层劳动妇女,却时常出现在先生的文字当中,可以想见阿长在鲁迅儿时生活中何等重要,又在中年鲁迅心目中何等珍贵,她虽然没有受过教育显得粗俗无知,可是她真诚质朴又不失善良宽厚,于平凡中闪现出不平凡的光辉:她细致地观察孩子的心思,不求回报地满足孩子的愿望,她用母爱的柔情,母亲的胸怀关心爱护着小小的鲁迅,所以文章最后:“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以深情的祝祷照应童年懵懂的祈福,表达对长妈妈的同情与愧疚,感激与思念,这一句振聋发聩的呐喊不仅是抒发对母亲般的保姆阿长的爱,更是抒发对社会底层不幸者的深深的爱。
活动2:自读延伸,评议总结。
具体任务:1.自读课文,重温阿长对小鲁迅的爱,中年鲁迅对长妈妈的爱。2.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聊一聊怎么表达“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