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2期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2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研天地》以“强化理论色彩,突出探索意识,推动创新教育”为宗旨,创刊近50年来在我国中语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刊载内容囊括了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各个方面,有大量的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

目录

名家访谈 | 古文字与高中文言文教学

刘志基,1955年4月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重点学科华东师大“汉语言文字学”(第二期)学科带头人,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文本解读 | 用诗意的方法品读文学语言

摘要:文学语言是诗意的语言。这一特点要求教学运用与之相应的“诗意的方法”。也就是设计形象化的言语活动,引导学生打开联想和想象,灵活、开放地品读文学语言的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多角度的联想和想象,开阔阅读

文本解读 | 《致云雀》:意象解构与现实关涉的意义还原

摘要:意象解构作为一种结构诗学的功能支架,可以打开《致云雀》艺术世界新的审美之维。借助“相属分解”“相类分解”“相关分解”来解构“云雀”这一核心意象,它的“形”和“声”隐藏着意象群落的复杂审美意蕴:诗

文本解读 | 书写情志,斋戒心灵

摘要:书斋作为“兼济天下”的理想起源地,“致君尧舜上”的自我人生规划的起点,自然成为文人情志的抒发之所。本文试从书斋名中蕴含的士人情怀,书斋物中暗含的家族悲歌,书斋景中透露的超然物外三个方面,来论述“

文本解读 | 闰土的烟管:一件不容忽视的道具

摘要:小说创作中,作者为文中人物精心选择的道具往往具有丰富内涵,对于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现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进行小说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容易被学生忽略的物件,并通过恰切的课堂教学活

文本解读 | 《雷雨(节选)》中看称呼变化与周、鲁矛盾

摘要: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纠葛是《雷雨(节选)》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之一。在两人的对话中,周朴园对自己的称呼、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称呼、鲁侍萍对周朴园的称呼都发生过变化。称呼变化背后反映出的是周朴园个体的矛盾

文本解读 | 审丑:《老王》中的“我”解读

摘要: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尝试运用“审丑”理论解读杨绛散文《老王》中的“我”。认为一是作者故作冷漠,丑化自己,凸现老王的形象;二是作者突破“我”就是杨绛这个身份,化身知识分子的代表。《老王》中的“我”对于

聚焦与思考 | 中学语文高品质阅读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摘要:高品质的阅读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文章以整本书阅读为切入口,通过对其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实践研究,以期为语文教师开展高品质阅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进而帮助学生建构整本书阅读的经验与方法,提高其阅读

聚焦与思考 |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单篇教学的四个转变

摘要:在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单篇课文教学要发生四个转变:文本地位,转变为特定学习主题统摄下的大单元的组成部分;文本作用,转变为为解决问题提供知识和方法的载体;教学重心,转变为以满足学生的物质生活和精

聚焦与思考 | 阅读品质的组成要素及提升策略

摘要:阅读对语文学习乃至整体科目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对阅读的要求就不仅停留在兴趣、理解的阶段,而是要向品质进阶。本文就阅读品质的内涵、组成要素做深入分析,提出阅读是一场品质的修炼,并结

教材 | 基于“二我差”概念,体认《背影》作者情思

摘要:回忆性散文,是散文中的一类,本文以体认《背影》作者情思为例,利用回忆性散文“这一类”的“二我差”,对《背影》“这一篇”的特点进行解读。首先通过阅读文本,抓住表示时间的词,分清“二我”;接着,分析

课堂教学 | 高中语文情境框架设置与课堂活动推进

摘要:在新一轮高中新课改推进下,情境式教学已成为当下语文课堂的热点。实际操作中,情境式任务的设置与推进却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试以《阿房宫赋》的情境式教学为例,就如何在情境框架设计上体现出真实感、突

课堂教学 | 《春》朗读教学中的重音教学策略

摘要:重音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率先呈现的重要朗读学知识之一。以《春》为例,重音包括并列性重音、对比性重音、强调性重音、比喻性重音、拟声性重音、肯定性重音等。重音的表达方式是不拘一格、富于变化的,在实际的

名师手记 | 发展个体语言经验,建构童话文体知识

《皇帝的新装》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经典的童话作品,由19世纪丹麦的童话大师安徒生于1837年创作的。由于该童话故事极其“经典”,相信很多热爱读书的学生在小学阶段都阅读过,已

考试与评价 | 创境启思:散文阅读考点深层解析路径分析

摘要:自新教材、新高考落地后,从近几年的高考散文试题来看,都充分体现了教考衔接的选文方向和命题趋势。反套路答题的倾向尤为明显,试题的指向均聚焦在“读懂散文”。所以,读懂散文才是应对高考散文阅读的关键所

写作 | 基于创意写作的创造性核心素养培育:以创育创

摘要:针对学生写作严重缺乏创造性的问题,探索基于创意写作的创造性核心素养培育,为回应对创造性这一核心素养中的核心的时代培育要求,主要根据作品自身固有的可创造性和人人都能创造的特点,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培育

写作 | 作文的“三个意”与“四个一”

摘要:作文的题意生成于材料,作文的立意生发于材料,准确解读解析题意、立意、达意间的关联,有益于把控写作的向度和言表的力度,同时针对命题材料有一说、手头素材有一堆的实况,采用构思表达定一类、行文论辩选一

语言 | 《鸿门宴》释义商榷二则

摘要:《鸿门宴》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然而对其中一些词语的解释也歧解不断,甚至令人费解。如其中“与樊哙”句中的“与”,就可谓百家争鸣,众说纷纭;具体该选用哪一种解释,本文做了细致辨析,并提出

经典案例 | 立足言与情 营造生命化语文教学课堂

【设计背景】1.教材分析本设计主要围绕散文情感赏析展开,所选篇目为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阅读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本单元的主题关键词为“小人物”,内容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告诉我们

博硕论坛 | 语文大概念研究的现实困境与未来路向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的发布,语文大概念研究热度持续攀升,研究热点集中于大概念与大单元研究、大概念与逆向教学设计研究、大概念与学习任务群及项目化学习研究、语文大概念的价值研究四

博硕论坛 | 新课标下高中《论语》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新课标强调学科核心素养,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融通。在此视阈下,如何引导学生破除语言文字障碍,做好章句解读,用心灵、生命真正与孔子相遇是高中语文《论语》教学的重难点。从问题入手,依据新课标要求,抓住《

博硕论坛 | 也谈“绿云”

摘要:《阿房宫赋》中“绿云扰扰”一语,历来聚讼纷纭。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得出“绿”“青”“黑”作为颜色词,在表示“黑色”义上是一组同义词。其同义的深层机制是训诂学的递训原则,因“青”和“绿”可以互训,“

博硕论坛 | 《台阶》之后还是“台阶”

摘要:《台阶》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父亲修台阶为主线进行叙事,揭示了上个世纪农民渴望被人尊重的朴实愿景。本研究将《台阶》一文的解读思维、行文结构以“台阶”形式呈现:缺憾的结局带

博硕论坛 | 从音韵节奏体味中学古代经典散文之美

摘要:音乐节奏是建构中国古代诗歌与古代散文互通的桥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以《小石潭记》为代表的古代散文,在音韵节奏上具有平仄协调之美、用韵呼应之美、句式灵活之美、情韵跌宕之美。体味中学古代散文的音韵节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