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活动”教学
作者: 郁丽艳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单元主题活动”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应提高对“单元主题活动”的重视程度,结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设计出符合教学内容的“单元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给予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单元主题活动” 教学策略
“单元主题活动”是以单元为单位开展的主题活动教学。主题活动类型的教学,大多形式新颖、趣味性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单元为单位开展教学,既能提高学生对单元的整体认知,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单元主题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好的体验。
一、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
(一)开展竞赛活动,点燃学生激情
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在小学数学内容中,数与代数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数的运算、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等,遇到这些与数字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开展竞赛类型的活动。相对来说,数的运算有些枯燥,如何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呢?教师可以结合数与代数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争夺擂主”“算术游戏”等具有竞争性质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比如,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笔者设置了一个“命中目标”的活动,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活动前,笔者首先准备好六个纸箱和若干个小球,每个纸箱中都有若干纸条,每个纸条上写着一道混合运算练习题。其次,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比赛,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将小球扔进自己组的纸箱,扔中可以得到一张小纸条,将纸条上的练习题计算出结果。计算正确之后,组内的下一名学生继续扔球拿纸条算题。如果没有扔进,则需要在原地停留5秒。最后,在规定时间内哪个小组答的题最多就是获胜小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还为获胜小组设置了一些小奖励,以此增强比赛的趣味性。
(二)开展操作活动,锻炼实践能力
在统编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内容中,除了数与代数,还出现了空间与几何。如果说结合数与代数内容,可以开展竞赛类的活动,那么结合空间与几何,则可以开展操作类的活动。这种类型的活动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能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动手与动脑,通过思考和操作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操作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
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参与了一个计算面积的主题活动。首先,让每个学生准备若干张卡纸,剪一剪、贴一贴,制造出一个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不能有曲线),并标注自己的名字。其次,将这些不规则图形收起来,随机发放给班级里的学生(每个人得到的都不是自己操作的那张纸),让学生对手里的不规则图形进行操作,可以通过折纸、画辅助线、剪贴等方式进行拼割,测量数据并计算出该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完毕之后,写上自己的名字,让大家互相批改。最后,笔者选出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对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加深学生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印象。
二、结合学生需求,开展灵活多样的主题活动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任何教学的开展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活动效果,同时还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比如,教师可以开展游戏活动,以小学生喜欢的游戏为载体,融入单元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以“小数加减法”这一单元为例,在教学完这一单元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以购物为情境的主题活动。首先,笔者提前准备好若干个小物品,并在上面贴上标签,标注其单价。其次,将教室分为几个“摊位”,布置成文具店的格局。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学生扮成顾客,有的学生扮成收银员。每个学生都要根据实际购买情况列出至少6个小数加减法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最后,为了提高计算的效率,每个摊位配两名“核查员”,检查“顾客”和“收银员”所列出的算式是否计算正确。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单元主题活动”有丰富的教学价值和功能,除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特色主题教学活动。
比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笔者设计了一个猜数的游戏活动。活动前,准备好若干组卡片,每组卡片有六张,分别代表六个数字1、11、12、13、14、15。三个学生为一组进行游戏,一个学生出题两个学生答题,出题的学生随机抽取两张卡片,并告知答题的学生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和数字之差,答题的学生分别计算这两张卡片对应的数字是多少。先答出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个积分,后答出或答错的学生不得分。在限定时间之内,获得积分最多的学生获胜。
三、结合现有资源,开展生活化主题活动
(一)开展户外活动
在小学生的思维中,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室。其实不然,教学早已打破了空间限制。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设计户外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有序参加,这样不仅能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活动体验,还能让学生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身边常见的事物就蕴含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以教学“分数除法”这一单元中“树叶中的比”为例,笔者首先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校园里的各种树,探索树叶的秘密,并将这些叶子收集起来。其次,当学生回到教室后,将学生每四个人分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至少要测量两种不同种类的树叶。组长合理分工,每个组员测量10片同种类树叶的长和宽,算出比值和比值的平均值。再次,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结果,说一说树叶的长短、宽窄和比值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对这次活动的感受,体会大自然所蕴含的数学之美和数学规律。
(二)开展以生活素材为线索的活动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虽然都是一些基础内容,但是应用非常广泛。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在设计“单元主题活动”时,要选择与学生经验相贴近的素材,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自主收集生活素材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笔者设计单元主题活动:一是让学生根据单元所学知识,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二是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算一算自己家的面积有多大(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家的一个位置,如阳台、卧室、客厅、窗户等,测量这些地方的各种数据,算出这些地方的面积)。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带有拐角的空间,就需要开动脑筋利用“割补法”来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将房子的示意图画在手抄报上。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活动”教学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英豪.项目化任务群:大概念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新样态[J].小学数学教师,2022(Z1):114-118.
[2]李丽.单元整合 疏通联系: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2(28):36-37.
[3]杨东京.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5):75-76.◆(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星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