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丛生石上多
作者: 徐楠同事发了一张植物开花的图片给我,只见植株主杆由肉茎构成,粗如中指,颇似袖珍的竹节;舒展着的墨绿叶子在茎节的两边成对呈现;淡黄色的花瓣尽情绽放,白中带红的花蕊藏于六个花瓣之中,花姿优雅,玲珑可爱。同事告诉我这是石斛。
石斛,是我国珍贵的中药材之一,素有“药中黄金”之美称。中央电视台的《地理·中国》栏目曾拍摄过纪录片《绝壁仙草》。边远山区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悬崖绝壁上采摘还魂草(石斛),因此在我的印象中石斛很贵重。
同事已经养了两年石斛,她说石斛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的树木和石头上,温暖潮湿的气候很适宜石斛生长,家庭盆栽做好补水工作即可。如果要想让石斛茎干生长健壮,开花更鲜艳,就需要施肥来补充养分……听着她如数家珍般的叙述,我不由内心惊叹:难怪石斛开得那么好。后来,我看到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的诗句,“风袅芭蕉羽扇斜,云峰苔壁对檐牙。满城连日黄梅雨,开遍金钗石斛花”,它描写在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里,石斛舒展花枝,纷纷盛开,可见它在潮湿的环境里怡然自得。
上月底,我去苏州同里品尝石斛宴后,更是激起了探究石斛的兴趣。关于石斛最早的记载始见于《神农本草经》,据 《神农本草经辑注》记载石斛“味甘,平,无毒。主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嬴瘦,强阴”。石斛长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每日受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很难采摘。《道藏》把它列为“中国九大仙草”之一,与天山雪莲、三两重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深山野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苁蓉齐名。
千百年来,在南方民间,当有患者生命垂危时,人们会想方设法从悬崖峭壁上采来“救命仙草”,将其汁液喂入患者口中,令患者起死回生,这“仙草”就是石斛。被誉为“药王”的孙思邈有百岁高龄,与他本人长期使用石斛养生有关,而且这个“药王”擅长运用石斛,曾多次使用石斛救治濒临死亡的患者。相传唐代大文豪韩愈被贬潮州时,家眷也被赶出长安,韩愈因水土不服而染虚热之症,在生命垂危之际,他服用石斛后痊愈。
石斛也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和赞誉。大文学家苏东坡写诗:“山骨裁方斛,江珍拾浅滩。清池上几案,碎月落杯盘。老去怀三友,平生困一箪。坚姿聊自儆,秀色亦堪餐。好去髯卿舍,凭将道眼看。东坡最后供,霜雪照人寒。”诗中的方斛就是石斛。这首诗是苏轼和鲁元翰的友情见证,既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旷达闲适的自在之情,又将正气凛然、志向高远的豪情气概交织在一起,表现出诗人的高尚情操。元代诗人陈樵有诗云:“楼阁天然石削成,山为栋宇石为楹。丹砂伏火有光景,石斛依空无死生。”小小的植物似有仙灵之气,恒久永生,令人叹为观止。清代邓显鹤的《咏石斛花》写尽了石斛清婉的风姿和其清灵的品格:“故曳黄学道妆,数茎风外婉清扬。非关水土天然活,略润烟霞别自芳。高髻步摇金雀艳,深宫龋齿玉鱼凉。何人为寄华阳洞,早辨山中服食方。”
“石斛丛生石上多,金钗一股赠娇娥。”千年仙草石斛被代代传诵,穿越了时空,款款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