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time”板块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作者: 王洁【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文化意识成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文化的过程。文章主要结合译林版英语五、六年级教材中的Culture time板块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丰富文化素材、发掘其中的文化元素和领略中西方文化异同,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文化知识,拓宽文化视野,培养文化意识。
【关键词】英语教学 “Culture time”板块 文化意识 语言知识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够离开文化而存在。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讲,教学生语言也是在教他们一种文化,学好一门语言也是学好一种文化。在译林版英语教材中,从五年级开始,几乎每个单元都设置了“Culture time”文化板块,每个单元的文化板块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根据每一单元所学习的内容,结合各国的文化精挑细选出来的。对于教材中的文化板块,甚至说对于整本教材的语言文化学习,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呢?下面结合译林版英语五、六年级的教材,谈一谈自己这几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希望为广大小学英语教师提供借鉴。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
俗话说:“强将无弱兵,名师出高徒。”教师对文化意识的认知,决定了学生对语言中文化意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在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在每个单元、每节课的备课中,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先对本单元的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有充分的掌握。如果教师不能够提前做好单元文化的知识储备,很容易被学生问得哑口无言。在教学六年级上册Unit 1文化板块An American cowboy is wearing jeans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呈现了一些牛仔的图片和视频给学生看,想让他们能够更加了解cowboy的装扮。可是班上的一个男生举手提问:“老师,我看你给我们看的一些图片和书上给出的cowboy的图片,这些人年纪都比较大了,为什么还用cowboy来形容他们,而不用cowman呢?”教师当时哑口无言,教师只是想把美国的一种马背上的精神和一种传统服饰介绍给学生,没想到学生却问出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课后教师继续查阅了一些资料才得知,cowboy代表了一种年轻、无畏的精神。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熟悉和了解英语的文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才能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中西的文化差异及文化背景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拓宽视野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能够让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世界各地的奇闻逸事。多媒体教学对语言学科学习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特别是在语言文化学习中。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简单的字、词、句的讲解尚且还能脱离多媒体课件,但在讲授英语文化时,若没有多媒体呈现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那么英语文化的学习是没有灵魂的。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Unit 1的文化板块时,如果没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牛仔们在草原上骑马狂奔的场景,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牛仔们习惯穿牛仔裤,以及苏格兰的男士穿短裙是什么样的。但是只要学生看过一些图片和视频材料后,他们往往就能直观地了解当地文化,也能理解和快速记忆语篇中所要掌握的文化知识。
三、激活教材各板块内容渗透文化意识
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依然是以教材为主,如何灵活地使用好教材内容,轻松地驾驭教材,补充并拓宽教学资源,是提高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主要方式,它渗透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传授有关各个国家的语言知识,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各国文化的感知,从而准确地理解语篇中的语言文化知识。
(一)在语句和对话的学习中渗透文化意识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除了要掌握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外,还应该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注重文化意识的渗透。在学习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的Unit 3 A healthy diet 这个单元时,学生学习了英语中一些量词的使用,如a little和a few的区别,a lot of、many、much在使用上的区分,但在使用时并不是简单做到量词与可数、不可数名词正确搭配就行,还要考虑到所运用的句型是不是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另外文中西方人Mike和中国女孩Yang Ling的饮食结构完全不同。因此,教师在教授文本时不能简单地认为重点是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在字、词、句的背后还包含着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本单元的文化板块就一目了然了,文化板块讲解了中西方早餐文化的区别,中国人偏清淡,西方人偏爱肉食。在注重教材中字、词、句的运用时,渗透语言文化的学习,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英语。
(二)通过语音教学渗透文化意识
每一单元的语音板块,往往都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板块。因为语音板块比较枯燥,不像故事板块那样有趣,另外同一个字母或字母组合在不同单词中的发音也是千差万别,因此学生对于语音板块的学习总是抓耳挠腮。语音板块仅仅是语音的拼读学习吗?能不能在语音板块中也渗透一些文化知识呢?教师可以做如下的尝试,在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7 Protect the Earth一课中也涉及语音部分的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了一个调查报告,如“Do you walk to school?”“Do you eat up your food?”“Do you litter in the pool?”教师把本单元“oo”的语音巧妙地体现在school, food, pool中。学生在做调查问卷的过程中,轻松掌握了“oo”的长音发音,另外学生也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保护我们的地球。教师在最后一个问题中设计了介绍垃圾分类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学生不但学习到了语音知识,也学习到了垃圾分类的小技巧,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英语学科的文化渗透并不是独立于文化板块的,而是存在于各个板块中,教师要做的是善于思考,争取在各个板块中发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不断渗透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中的文化知识。
(三)结合课外阅读材料渗透文化意识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学生接触的知识越来越多,视野也越来越开阔,英语教材中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知识需求。现阶段大部分地区的绝大多数教师都已有所行动,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贴合教材内容的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补充阅读。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补充一些绘本,一是让学生巩固本单元学习的句型,二是对教材中的文化知识进行补充。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时,教材内容主要是介绍澳大利亚的动物、球类运动和城市。那澳大利亚还有哪些重要的风土人情呢,在教授本课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补充阅读绘本A hot Christmas。这个绘本主要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去澳大利亚过圣诞节的故事,那么“hot”一词,就提示了这个绘本补充了澳大利亚气候的介绍,结合圣诞节的描写也介绍了澳大利亚的传统服饰和美食,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澳大利亚的文化。
四、充分运用环境,为学生营造文化氛围
在语言文化学习的过程中,语言环境对文化气氛的烘托尤为重要。上面文章讲到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确实能够很好地为学生创造一种文化学习环境,那还有其他方式吗?当然有,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Birthdays和六年级下册A party这两课时,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布置教室。学生可以根据他们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一些日常生活的经验,动手布置教室,在生日聚会上用英语去交流。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远远比课堂上教师一味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五、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体验各国文化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为学生提供各种语言实践的机会,还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创设多彩而新奇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学以致用。如在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的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学习的词句,分组创作英语海报,呼吁更多的人保护环境。学生把自创简笔画,学到的英语句型设计到自己的海报中,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且颁发环保小卫士的勋章,学生特别有成就感,也使得这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的语言学习不再只是字、词、句的运用,对学生语言文化的培养尤为关键。语言与文化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没有文化就没有语言,没有语言文化也会慢慢失去传承。作为一线英语教师,要深知语言与文化的重要关系,充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语言文化知识,让学生不但能够掌握一门好的语言,也能够更好地传承文化。
【参考文献】
何懿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以新疆L市X学校为例[J].英语教师,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