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形成概念 运算演绎意义
作者: 姜荣富
【摘 要】数学概念是经过多级抽象得到的,是“数学化”的效果。教学抽象的数学概念需要回到情景中“找意义”。分数的定义是发生式的,可以用整数的运算演绎分数的意义,通过运算与推理建立模式,实现数学概念的符号化与一般化。小学数学中学习的分数应用题都可以归纳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正是以分数意义的理解作为基础的。
【关键词】分数意义 数学化 数学抽象 发生式定义
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基于抽象结构,通过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本质、关系和规律。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是形成数学概念的基本过程,许多数学概念是从实际生活中通过理想化的形式抽象出来的,学生学习这些概念的有效方式就是“重蹈”这个抽象的过程。
即便是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开始,经由多级抽象后得到的也往往是形式概念,这个过程弗赖登塔尔称为“数学化”的过程。学生在初步获得形式概念后,为了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应用概念,还应当经历一个重新寻找意义的过程。“数学化”与“找意义”是互逆的过程,是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活动,其中“数学化”是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浙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安排了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四年级下册安排了学习分数与除法,五年级下册安排了学习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其中,分数的意义这部分教材中设计了三个教学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以长方形作为单位“1”的几何直观,利用分数与除法共享平均分概念的便利,理解单位“1”的均分得到分数单位,几个分数单位的复合得到分数,并把这个意义表示为“先除再乘”的运算过程,如图1。
图1
第二个层次是把单位“1”假设为不同的数量,通过具体的运算和推理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并在不同情境的比较中初步感知分数的“无量纲性”,如图2。
图2
第三个层次是从不同的例子中概括出抽象的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一般意义,并用字母符号的运算表征这个过程,形成抽象的分数模型,如图3。
图3
以上三个层次是“数学化”与“找意义”相互交融的过程。第一个层次是抽象结构,即把抽象的数学符号具体化,用几何直观表示其意义,并结合数学运算解释意义的发生过程;第二个层次是符号运算,即把单位“1”表示为不同的数量,通过数学运算演绎分数的具体意义;第三个层次是模型构建,即通过形式推理得到分数的一般意义,其中的形式推理既包括从具体情境中归纳出抽象的单位“1”,也包括运用字母进行形式运算,演绎分数一般意义的过程。
通过具体的运作理解抽象的概念,在抽象与具体之间形成联系与解释的回路,是新思维数学分数意义教学最重要的特色。运算演绎意义,既可以增进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下面介绍这节课的教学环节,着重于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过程。按照感知与识别、分类与概括、想象与建构、定义与表征等四个环节展开。
一、感知与识别
分数与整数、小数一样,都是若干个计数单位累加的结果。把分数与整数、小数进行联系与比较,可以突出计数单位在数的构成中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理解若干个分数单位累加得到分数的过程。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三个数—30、0.3、,你们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生:30是自然数,0.3是小数,是分数。
生:它们都有数字3。
师:没错,每个数里都有“3”。这些“3”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生:30里的3表示3个十,0.3里的3表示3个0.1,里的3表示3个。
师:今天我们学习分数的意义。表示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
生:把20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
师:你们举的例子很好,有的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也有的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能不能画一幅图,把你们心里想的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画图,教师选择部分作品展示交流。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从特殊开始的,以这个分数为例,引导学生解释其含义,理解意义的“多样性”。数学概念的思维是从直觉开始的,画图表示就是按照定义的语义表示这个分数,把抽象的意义“过程化”。“多样性”和“过程化”为抽象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思维的便利。)
二、分类与概括
抽象必须关注研究对象的共性,数学抽象就是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首先是识别事物间的相似性,然后通过分类把有共同属性的数学对象放在一起,把这些对象中具有相似性的特征概括出来,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
师:(同时展示学生的四幅作品,作品略)请同学们观察这些作品,它们都画得正确吗?
生1:正确。
师:选择一幅图来说一说,它是如何表示的?
生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是。
生3:把5支铅笔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支是。
生4:把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涂色的有3份,是。
生5:我想以生活中的例子来说。妈妈买了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假如吃掉3个,就表示吃掉了。
师:如果要把这四幅图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
生6: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作为一类,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作为一类。
师:一个物体,一些物体,我们把它统一说成是一个整体。那么,这两类表示的意义可以怎么说?
生7: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就是。
(学习分数意义的重点与难点是一致的,都是对单位“1”的抽象。通过分类的活动,把均分的不同对象分成“一个”与“一类”,统称为一个整体,这是单位“1”抽象的第一阶段。)
师:可是你们看有些图,它们的形状、大小甚至数量都不相同,为什么都能用表示?
生8:因为都是平均分成5份,表示了这样的3份。
师:说得很好。用一个长方形可以表示,用5个苹果也能表示,它们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无答。)
师:如果要把苹果放到长方形的图里,你打算怎么放?
生:长方形中的1份就表示1个苹果,3份就是3个苹果。如图4。
图4
(数学学习的任务不是发现已经存在的内容,而是构建数学的研究对象。教学不能止步于复述已经知道的内容,而是要理解概念的抽象意义。把具体数量对应到几何图形中,实现数与形的连接与转换有两个目的:一是在不同的情境中建立意义的联系,二是为下一步具体数量的运算推理打下基础。)
三、想象与建构
运算就是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通过运算演绎分数的发生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分数意义,使抽象的分数意义具体化、过程化。
师:一块长方形菜地,种西红柿,怎么表示它的?
生: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表示其中的3份,如图5。
图5
师:会说还要能算。你刚才说的这句话能用算式来表示吗?把这个长方形记作“1”,平均分怎么表示?这样的3份怎么算?
生:1÷5×3。
师:1÷5表示什么意思?
生:平均分成5份。
生: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
生:每块有。
师:你能在图上找到吗?
(学生到图上指。)
师:为什么还要乘3?
生:有这样的3份。
师:也就是说,3个是。(板书:1÷5×3=× 3=)
[分数的定义是发生式的,对于一个具体的分数来说,按照语义去做就能得到这个分数。因此,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通常要求画图表示某个特定的分数。在这里,利用分数与除法共享平均分概念的便利,把“做分数”的过程用算式进行表征,用单位分数乘整数(每份数×份数)表示“分数即先分再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从抽象层面上解释比较容易,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解释反而比较困难。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后,学生可以很流利地按照句式说出一个特定分数的意义,但是当把这个分数置于具体的情境中解释时,不少学生就会遇到困难。为什么要学习分数的意义?学习分数意义是为解决分数应用问题做准备的。小学学习的分数应用题都可以归结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正是以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基础的。因此,更为重要的是把抽象的分数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加以解释。
师:如果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200平方米,它的是多少平方米?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生:200÷5×3=120(平方米)。
师:看懂这个算式的意思了吗?
生:200除以5就是1份,乘3就是3份。
师:1份是怎么得来的?
生:把200平方米平均分成5份。
师:我把它表示成,你们看得懂吗?
生:就是200平均分成5份。
师:在图里找一找,是哪一部分?
学生指其中的1份,教师将写入其中。
师:我们把计算过程完整地写下来,就是200÷5×3= ×3=120(平方米)。
师:这块长方形的地,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计算它的大小:1÷5×3= ×3=,200÷5×3= ×3=120(平方米)。比一比,它们有什么联系?
生: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除再乘。
生:都是先求出1份,再求出3份。
师: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先除就是得到其中的一份,再乘就是表示这样的几份。
(长方形是单位“1”的几何直观,用具体的数量来代表单位“1”,让学生参与实际的运算,可以把抽象的概念过程化、具体化。如果学生之前不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每份数量表示为分数的形式就会有困难。需要说明的是,这样表示的目的不是要学习分数的运算,而是为了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再来发挥一下想象,如果农民伯伯在这块长方形的地里收获了450千克西红柿,卖出了,卖出了多少千克,怎么算?
生:450÷5×3= ×3=270(千克)。
师:还是用长方形的图形来解释。450表示什么?除以5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3?
(学生解释略。)
(长方形是单位“1”的化身,是单位“1”的几何直观,这是单位“1”抽象的第二阶段。把长方形想象为不同的数量,通过具体数量的运算构建起抽象的意义理解。这时,数量直观。运算支持了理解,运算过程的每个步骤都可以在图中找到具体的意义,而且通过比较,学生初步感知了“量”与“率”的对应与联系。在计算过程中,感受单位“1”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就不同,凸显单位“1”在分数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分数意义要经历两个重要的数学抽象过程:一是等置抽象,是指对分数指代的一类对象共同性质特征的抽象,用没有对象和单位的数字表示,如;二是关系抽象,是指对分数产生过程中数量关系的抽象,用形式化的数学符号来表示,即分数。
师:这个长方形真神奇呀,它就像魔盒一样,可以表示一个图形,可以表示一个数量,大家想想还可以表示什么。
(学生举例略。)
师:你们举了很多的例子。我也来举一个,它表示100可以吗?
生:可以。
师:它的是多少?你们会算吗?
生:100÷5×3=×3=60。
师:现在增加难度。如果它的表示300,这个长方形表示多少?你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