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学习品质的内涵、特征及价值探析

作者: 郑寿宝

【摘 要】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不仅要重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还要从学生数学学习品质视角思考,理解数学学习品质的内涵、特征及价值,以高水平的数学学习品质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数学学习品质 心理特征 非智力因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把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方向。为此,新课标提出,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加强综合与实践、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五大教学建议。这些建议可以归类为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做的设计和行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无法忽视这样的现象:

(1)同一个班级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程度不一,甚至差距很大。

(2)相同学校中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特别是在中、高年级)学生数学素养表现水平不一。

(3)同一位教师采用同样的教学设计在不同学校(特别是城郊之间)的相同年级授课,学生数学表现差距较大。

针对上述现象粗略分析,(1)和(3)是同一教师任教,因而与教师水平无关;(2)是在同一学校中同一年级,因校内集体教研的统一性,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差异性相对较小。因此,出现上述三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者个体,即受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影响。林崇德教授在《发展心理学》中提出,儿童学习受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深远影响,新课标也提出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在无法改变学生先天智力因素的情况下,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动机、兴趣、态度、习惯、质疑等品质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恰是我们常说的“数学学习品质”模糊概念。

那么,什么是数学学习品质?它有怎样的特征,对学生数学学习又有哪些意义?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学习品质的内涵

“学习品质”最早由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1年提出,美国学者称之为“反映儿童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学习品质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著名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专家赵雨林提出“3A”理论认为,学习品质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三个方面表现。综合已有研究,我们可以把学习品质理解为学生在学习中表现的态度、习惯和策略倾向。

数学学习是学生学习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学习的一般性。第一,数学学习品质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的态度、习惯和策略倾向;第二,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而,数学学习品质的内涵又极具学科独特性;第三,数学学习确定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因此,数学学习品质一定是以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的。

(一)积极态度的建立

态度是人面对事物稳定的心理倾向,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数学学习态度体现在以下方面。

1.探索精神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概括,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积极思考问题,理清问题结构,分析各部分关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未知现象能够勤于探索,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猜测、计算、实验、推理、验证等方式探索现象背后的规律,形成数学认识。

2.理性态度

儿童学习数学主要是以间接经验为主,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逐步形成直接经验。学生要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如是否合理、能否改进、是否有多种方法解答等,同时对已有结论不盲目信任、敢于质疑。这样的理性态度是数学学习品质的重要体现。

3.学科自信

有学科自信才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拥有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学好数学才会对数学有积极态度,进而实现良性循环,在积极态度影响下数学学习越来越好。

4.学习意志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都有较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此时,学生要逆流而上,克服困难,改变方向,重新思考,以坚强的意志持续学习。

(二)良好习惯的养成

好的习惯受益终身,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数学学习品质的正向发展,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数学书写

学生的数学书写从观察、临摹开始,书写内容除了数字、汉字外,还有符号、构图等,在数学书写培养过程中采取同伴比较、优质作业展示等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提升数学学习品质。

2.数学思考

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数学思考,需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独立思考和有策略思考的好习惯,通过思考助力数学学习品质提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3.课堂交流

课堂交流是学生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交流包括倾听和表达两个环节。倾听时要求学生养成“三不、三要”的好习惯,即倾听时不举手、不打断、不喝倒彩,对待他人的精彩发言要鼓掌、他人的错误要宽容、他人的不足要补充,以此培养数学学习品质。

4.课堂合作

合作学习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在合作之前先思考问题,然后分工,进而实践,最后交流共悟,形成合作成果,让学生产生合作需要,学会合作方法,体会合作价值。

(三)学习策略的构建

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为了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提升。依据学习过程可以把数学学习分为信息输入、个体加工和结论输出三个环节,数学学习品质离不开对这三个环节进行策略构建。

1.信息输入

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数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数学研究的信息来源,学生需要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数学信息,读懂信息、读准信息、读透信息,理解数学信息之间的关联,通过数学抽象、几何直观、空间想象等方式将数学信息整体内化,为数学研究作准备。

2.信息加工、重组

在梳理出数学信息后,学生需用数学的思维思考数学信息,通过数学计算、构图分析、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等方式将各类信息加工、重组。学生在对数学信息加工的基础上,形成数学认知和数学发现,并成为后续数学学习的生长点。

3.结论输出

结论输出是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对数学学习的结果予以表达,用语言、文字或者图形等方式呈现数学模型、数据分析、应用实践等。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表达要基于证据、基于顺序、基于道理,凸显数学的理性和有序性。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学习品质的特征

数学学习品质指向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习惯和策略,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心理、情绪、行为等的外在表现,具有以下特征。

(一)数学学习品质是非智力因素表现

数学学习品质是与学生对待数学学习态度、习惯和策略相关的,与之链接的是精神、态度、自信、意志、书写、思考、交流、合作、方法等,与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先天智力因素关联不大,更多的是心理品质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数学学习品质反映的是儿童在学习数学时的精神面貌以及策略方法,是后天非智力因素的表现。

(二)数学学习品质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区域的学生因文化氛围、教育环境等因素,在数学学习品质上会呈现整体差异;同一区域、同校的学生因家庭环境、生活习惯、自我要求等因素不同,也会导致其数学学习品质表现不一,产生差异。我们承认数学学习品质存在个体差异,就能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同表现水平的原因,在数学教学及核心素养培养上形成对策,为教师教学提供改革方向。

(三)数学学习品质具有可塑性

学习品质是可以培养的。因其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更需要进行后天培养,即数学学习品质不仅可以“塑”而且必须“塑”,让每个学生数学学习品质获得提升,从而促进数学学习。由此,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科内容,还要重视学生数学学习品质的培养,以高品质学习过程催生高质量学习结果。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学习品质的价值

数学学习品质的培养是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内生动力。素养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慢慢经历、体验、积累而获得的。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也不是通过教师的“教”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主动地学。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为数学学习提供了积极态度、良好习惯和学习策略,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为数学学习注入内生动力。

数学学习品质的培养是数学学科全方位育人的补充。数学学科除了要在知识、技能、思维等方面育人,还要在理性精神、科学态度、合作交流、价值观等全方位育人,数学学习品质的积极态度、良好的习惯和最优的学习策略三方面内涵正是对数学学科育人的完善和补充,从知识育人走向学科育人,从单一育人走向综合育人。

数学学习品质的培养是推动其他学科发展的助力器。数学是一门语言,也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它与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有着紧密联系。同样,数学学习品质的内涵除了能促进数学发展之外,积极态度、良好习惯、学习策略的形成依然为这些学科学习提供动力,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关注学科教学,更要重视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让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形成同心圆,从学生成长视角培养核心素养,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鄢超云,魏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学习品质解读[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3(18).

[2]华红艳.学习品质:概念内涵与结构要素[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3(3).

[3]陈雅川,黄爽.学习品质:预防儿童学习困难的新视角[J].中国特殊教育,2018(12).

注:本文系江苏省“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指向儿童数学学习品质提升的课堂支持系统建构”(课题编号:c-b/2021/02/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