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育德”视域下的小学劳动教育探索与实践

作者: 周迎亚

【摘 要】劳动教育蕴藏着德育价值,在小学阶段实施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道德认知、磨砺坚强意志。在小学劳动教育过程中,切忌简单说教式教育,要身体力行,要用以劳育德的教育策略促进劳动教育,鼓励大家参加劳动。文章从“以劳育德”视域研究小学劳动教育策略,分析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与途径。

【关键词】小学德育 劳动教育 课程育人 以劳育德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地指出,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近年来,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花溪小学在“以劳育德”的大视域下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与探索,积极创设“以劳育德”的主题环境,开设“以劳育德”教育课程,整合“以劳育德”的教育资源,探索“以劳育德”促进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及丰润的精神滋养,有效地深化了学生的道德认知,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增强了学生的道德情感认同。

一、当前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学校“以劳育德”的教育目标尚不明确,课程教育融合还不完善。我们分析了在“以劳育德”视域下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找出其中的原因,并为后文研究解决的策略提供路径。

(一)家校劳动教育观念错误

当前,学生升学压力大。许多教师与家长受升学率分数的影响,劳动教育观念产生错误导向。教育部门要求在小学开设的劳动课程,无论是课程设置、实施及教学评价方面都受到严重影响。有的教师甚至将劳动项目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如罚学生扫地、擦黑板、打扫卫生等;有的教师则简单地把劳动教育理解为劳动技艺的学习,仅仅在课堂上传授劳动知识,在黑板上“植树”、在课堂上“耕耘、生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人认为将来人类的一切劳动都可以让机器人代替,不需要进行劳动教育。这样错误的观念严重误导了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无法让学生经历必要的劳动教育实践。

(二)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稀缺

劳动教育重在实践。学校生源充足,班额超容,许多功能教室空间都被挤占,没有多余的空间用作劳动教育基地,加之社会、学校与家庭各个方面,都对学生的劳动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各方教育主体还没有形成共建、共创、共享的意识,更谈不上机制的落实了。学生劳动实践难以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入农场。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应对策略与实践路径

小学劳动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应将学生的劳动教育和其他学校教育的整个课程体系融合起来,相互渗透在一起,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数学、体育、美术等课程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兴趣与热情。学校应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以劳育德”课程体系,积极拓宽德育思路,提高德育效率。

(一)以劳育德,劳动赋能

劳动不仅仅是生活的必需,也是造就幸福的不竭源泉。在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可以训练学生的各项生活技能,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与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例如,我们结合学校美食节精心设计了“包饺子裹馄饨”这项劳动教育活动。饺子与馄饨是我国的传统美食。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有关美食制作,其主要的目的并非只是让学生学会包饺子,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美食饺子与馄饨的相关历史,体会父母做饭时的辛勤劳苦。学生在“包饺子裹馄饨”这一活动中,能够充分体会包饺子裹馄饨的乐趣。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了各式各样的劳动技能比赛,各项劳动能力也在提高。到了高年级,他们再参加劳动技能比赛时,就可以应对自如了。

(二)以劳育德,劳动启智

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地提高认识、启迪智慧。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大胆实践,不断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更加活跃,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更为深刻、透彻。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有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当前,社会虽已经迈入信息化的门槛,但是传统的具有体力劳动的形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还是会一直存在下去的。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知,要开设一些适合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且他们喜欢的劳动项目。很多学校开辟了传统养殖与种植园地,这些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场地。一方面,挖地、除草、施肥这些传统的体力劳动项目,还是很适合学生的;另一方面,对这些传统的劳动项目,还必须赋予其现代科技的含量,创设一些“面向未来”的劳动项目。如现代高效农业、智慧农业已成为推进当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让学生到现代生态园去参观、去劳动,使劳动教育充满崭新的时代气息。

不仅如此,教师在开展相应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之后,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心得、体会与感受方面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将自己在学校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都毫无保留地写在笔记本上。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并让他们表达真情实感。

(三)以劳育德, 劳动冶美

人类的劳动不仅可以创造物质财富,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而且可以创造美,有效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每一次劳动教育都确定一个劳动主题,方便教师实际操作,让学生自由发挥、大胆创造。

例如,在组织学生开展“包饺子裹馄饨”的活动过程中,可以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挥,包出花边水饺、五彩馄饨等各式各样的美食。在包裹制作过程中,还可以制作创意拼盘,学会插花组合并美化成全新的“水饺拼盘”。通过辛勤、富有创意的劳动制作出既实用又美观的美食餐盘,以此装点生活、美化生活……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感知美、领悟美、欣赏美、创造美。

(四)以劳育德, 劳动怡情

小学劳动教育承担着传承和创新中华劳动文化的历史使命,要在劳动教育中充分彰显新时期劳动教育固有的文化价值,要以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为灵魂,积极建设和创造符合时代特征的崭新的劳动文化。小学劳动教育只有把传统文化融入劳动课程,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让代代相传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情怀得以传承,真正地成为每个学生的内在需求。

例如,“童心苗圃”种植活动课程,是通过劳动实践基地、社团活动、学生自主动手实践来实施的。种植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有切实体验劳动实践的机会。一般情况下,学校常年开设三类劳动实践基地。第一类是“开心种植基地”。由劳动教师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具体管理,主要种植一些当地常见(玉米、黄瓜等)或不常见但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植物(马齿苋、车前草等),组织全体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第二类是“快乐养殖基地”,主要饲养了一些小兔、小鸡等。第三类是“学生自主实践基地”。由学生制订养殖计划,自我服务、自主管理,班主任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发挥指导与协助的作用。在种植与养殖劳动实践过程中,学生创作了很多饶有趣味的绘画与儿歌,分享了自己劳动的体验。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以劳育德、立德树心,有效发展学生的智育、美育,也可以有效促进体能发展。以小学劳动教育为抓手,五育并举,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劳动教育水平,提升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内心感受,让他们学会关照自我、关爱家人、关心生活、关注社会,以“劳”带动“五育”,从“动”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格。

【参考文献】

[1]姚雁钰.全域视野下城郊小学浸润式劳动育德的实践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36).

[2]段俊华.“以劳育德”视域下黄冈市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黄冈:黄冈师范学院,2020.

[3]应良明.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实施的新挑战及路径探索[J].华夏教师,2020(1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