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英语课文插图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作者: 刘娜

借助英语课文插图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0

【摘 要】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纯文本不是很感兴趣,而对配有卡通图案的文本更感兴趣。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基于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每个Story time板块都配有色彩鲜艳的插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文章结合译林版英语三年级教材中的实例,探讨如何借助英语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文插图 思维品质 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一门语言,不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是通过学习,培养用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英语课文插图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插图提供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丰富信息,是对教材文字的形象补充,增强了教材的生动性。同时,插图也是英语课程资源中最直观的视觉信息,能够弥补文字描述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设计了与文本内容相关联的插图,这些形象生动的插图能够迅速吸引学生。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资源,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以图激趣,让思维趋于准确

与文字相比,插图更直观形象,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Story time板块之前,教师可以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故事的建构,感知故事的背景,从插图中获取重要信息,如人物、场所、时间和动作等,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故事的内容。教学Story time板块时,教师也可以有效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图片中的有效信息,通过想象、猜测来理解课文重难点。因此,插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快速理解文本,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让他们的思维趋于准确。

【案例1】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

【评析】本单元中Story time板块主要讲述了Yang Ling等4名同学在公园野餐,后来Mike和Helen来了,他们相互打招呼和分享食物的故事。这个故事情境如果教师用全英文讲述一遍给三年级的学生听,他们是很难理解的,但是课文中的插图很直观地提供了一些线索。在教学Story time板块前,教师可以呈现课文的第一幅插图,让学生结合几个问题来观察课文插图:“Who are they?Where are they?Who are coming?What are they doing?”。学生根据课文插图很容易回答出这些问题,从而对整个Story time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还可以让学生猜一猜草地上的餐布上有哪些食物,这不仅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复习巩固已知的食物类单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生通过插图对Story time板块整体感知后,思维也进入了Story time的情境中,在后续阅读的过程中更加准确有效,培养了思维品质。

二、以图助听,让思维走向深刻

新课标的一级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短的小故事。可见,在Story time板块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听力训练,这样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知识。听力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理解信息、推理判断信息的能力,可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处于英语学习初始阶段的三年级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可塑性。因此,教师应有效利用插图,从三年级起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水平,让他们的思维走向深刻。

【案例2】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4 Where’s the bird?

【评析】本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主要讲述了小鸟飞在不同的位置,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区分并理解方位介词—in、 on、 under、behind,在理解这些介词后会运用句型“Where’s the…?It’s in/on/under/behind the…”。在教学这个板块时,为了让学生在整体把握语篇的基础上区分不同的方位介词,并了解小鸟前后分别飞在了哪些位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看动画初步感知后,再让学生听一听课文录音,根据录音给5幅图排列顺序(如图1)。学生仔细听录音,重点听录音中的方位介词,不难排出正确的顺序(b,d,c,a,e)。在本单元运用插图来学习Story time板块,不仅让学生充分理解把握了课文内容,还教会学生掌握听力的技巧,即有目标地听录音、抓关键词听录音,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听录音还能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概括、推理,培养了思维品质的深刻性。

图1

三、以图促问,让思维赋予批判

在学习中敢于提问,是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一种方式。英语教材中包含了很多插图,这些插图不是随意放在课文中的,而是编者精心设计的。只有认真研究这些插图,才能深挖教材。因此,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掘图片信息,并分析、评价、推理等,结合课文内容,更加深入地思考教材,对课文提出思考性问题,以图促问,让思维赋予批判。

【案例3】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 Unit 5 How old are you?

【评析】本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主要讲述了Mike一家去参观玩具博物馆,Mike、Helen、Tim分别获赠了不同的礼物的故事,应重点掌握句型“How old are you?I’m…”。在教学Story time时,先以课文第一幅图片展开,图中各种各样的玩具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Story time板块基本学完、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再次呈现第一幅插图,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图片,同时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是否有问题需要提出来。很快,不少学生提问:“为什么机器人给Mike,而不给Tim?”“为什么熊猫是给Tim,而不给Helen?”这时,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插图,充分发掘图片信息,发现机器人玩具的上面贴着“适合6~10岁的小朋友”标签,而熊猫玩具上面的标签写着“适合2~5岁的小朋友”。教师在学生发现这一细节后,可以在课件上用红线圈出插图中标签上的年龄范围。这样很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学生能马上明白:由于年龄不同,获得的玩具也不同。这样就能解答自己刚才的疑惑。借助插图,学生能在深入理解文本之后,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和思索,阐述自己的观点,发展了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四、以图启思,让思维勇于创造

任何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指人能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对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和形象的理解能力。学生的创新来自想象,教材插图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也能促进他们的思维,丰富其想象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故事的整体意境,展开合理想象编出合理情节,让思维勇于创造。

【案例4】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3 My friends

【评析】本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Goodbye.”和同学告别,并在区分he和she的基础上学会运用“He’s/ She’s my friend.”来介绍自己的朋友。在本课的结尾拓展提高环节,教师可以结合一名学生和朋友放学时在校门口遇到时相互说再见的插图,让学生向家长介绍自己的朋友这一场景,从而展开对话进行表演,创编合理的情节。呈现插图让学生表演,有利于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发其创造力,培养思维品质的创造性。

五、结语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插图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媒介。教师可以借助英语课文插图,设计多样化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和语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效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芳,王维华.借力英语插图信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8(7).

[2] 计文程.课文插图助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J]. 小学教学研究,2019(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