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项目式作业该如何评价
作者: 张宏丽正值暑假,教师通常会充分利用假期时间长、时间自由、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等优势,摆脱基于教材的单一抄写、背默类等基础作业的束缚,创新作业形式,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设计五育融合的跨学科项目式作业,鼓励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运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在生活的大课堂上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假期项目式作业是学期单元作业的延展,通常包括社会实践类作业,如聚焦交通拥堵问题设计城市交通出行问卷、填写问卷、根据问卷数据撰写调查报告等;艺术创作与手工制作类作业,如设计关于“我爱我家”家居布置的海报,制作介绍博物馆古代文物用途的手抄报等;日记、规划类作业,如设计暑期生活规划、家务劳动与体育锻炼打卡、写旅行日记等;阅读类作业,如完成绘本阅读、报刊阅读等。上述作业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良好作业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规划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能起到重要作用,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和吸引力。学生完成此类长线作业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假期项目式作业最大的问题是教师负责假前布置,但开学后却因为任课教师更换,作业再无人问津。即使教师跟班升入新年级,有责任心的他们选择检查学生的假期项目式作业完成情况,但随着新学期开始的千头万绪,假期作业批改讲评变成了单纯检查完成情况,至于学生完成得怎样无暇顾及。几年下来,学生摸清底数,对此类假期作业不再劳神,只管做完作业,不管作业质量。
优秀教师在布置假期项目式作业时,不仅要明确此类作业“为什么”“是什么”“如何做”,还要从“如何评”的视角进行设计。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约翰·比格斯教授和他的同事凯文·科利斯在1982年提出SOLO分类理论,该理论被称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是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分类描述。依据SOLO分类理论,从前结构层次、单点结构层次、多点结构层次、关联结构层次、抽象拓展结构层次等五个层次设置评价标准,对项目式作业进行评价,一方面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评价标准更好地领悟作业要求,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从学生的作业或作品中判断学生所处的思维阶段与层次,从而客观评价学生用所学语言完成任务的情况和其认知水平,为新学期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新学期在即,无论是否跟班升入新年级,教师都要做好对学生假期作业的评阅。对于跟班升入新年级的教师而言,自己挑灯夜战评阅作业不是明智之举,评阅也不仅是看谁完成了作业,还应该通过多种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介绍自己的项目式作业,并组织好自评、互评和师生评,增加评价的多元性和公正性,以此提高学生未来项目式作业的质量,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根据工作安排未能跟班升入新年级的教师而言,需要及时联系新任课教师,说明假期项目式作业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传好接力棒,做到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