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刘超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0

【摘 要】“跨学科主题学习”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文章结合具体实例,从确定基于跨学科真实问题的主题、选取指向各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确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协同育人目标、设计以驱动性问题为核心的学习任务、实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习评价等五个方面阐述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 核心素养 教学实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科知识,以主题探究为媒介,打破学科界限,采用问题导向的整体性设计与实施,实现跨学科综合育人效果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方式。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生在解决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时,学习和整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形成整合性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一线教师应如何更好地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笔者结合“怎样制作一顶圆柱形帽子”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确定基于跨学科真实问题的主题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键是提出跨学科的真实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构建学习主题。学生置身于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学习空间,对这个空间进行整体感知,获得学科的深刻理解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随着对新课标的深入研究、跨学科课程的设计以及课程实施的逐步推进,教育者需要不断审视和优化驱动性问题,以确保学习主题的有效性。

“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关于这部分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到:能说出特征,能辨认展开图,会计算体积和表面积;能用相应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基于对新课标的分析和确认,笔者选择了“圆柱的表面积”这一数学知识作为核心点,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真实问题:“怎样制作一顶圆柱形帽子?”扩展到劳动和艺术等学科,从而构建跨学科的知识网络。而在实施时,学生在尝试制作帽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制作的帽子太大或太小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怎样能让帽子大小合适、方便戴?”基于学生的问题和实际需要,笔者将主题优化为:“怎样制作一顶既舒适又美观的圆柱形帽子?”此处的“舒适”不仅要解决“帽子的半径怎么确定才能让帽子戴着又稳当、又舒适、又美观”的数学问题,还要解决面料的舒适问题,这样又跨到了科学学科,跨学科知识网络进一步延展。

二、选取指向各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

构建跨学科主题之后,教师首先要明确所涉学科,明确每个学科在这个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指向的核心素养。通过研究新课标,明晰这些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而明确在这一核心素养下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从而对所跨学科进行创造性关联。

在开发“怎样制作一顶圆柱形帽子”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的过程中,笔者对数学、劳动、艺术和科学这四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作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基于此,确立了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劳动能力、审美感知、科学思维等。同时,也详细梳理了学生应掌握的核心知识和具备的能力(表1)。

三、确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协同育人目标

基于对核心素养、核心知识和能力的深入分析,确定所涉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旨在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多个领域获得知识和技能,获得整体性理解和跨学科素养。在设计“怎样制作一顶圆柱形帽子”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目标时,首先确定了跨学科总目标: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能够产生整合性理解,综合运用数学、劳动、艺术和科学的知识与技能,设计并制作一顶圆柱形帽子。在此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科学探究、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发展核心素养。然后将总目标细化为各个学科的具体目标(表2),确保这些目标相互衔接,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课程的深入,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反馈,适时调整课程目标,以确保教学活动的相关性和有效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设计以驱动性问题为核心的学习任务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推进需要围绕问题解决设计多项学习任务,在驱动性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能够主动整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从跨学科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习任务设计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经验积累和实践操作,使学生主动建构自身的认知结构,形成跨学科整体性理解。随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推进,可以根据学情和动态生成提出新的驱动性问题,设计新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深入探究和高阶思维的发展。同时,教师要明确驱动任务在各阶段达成的目标,确定任务评价内容和方法。通过对“怎样制作一顶圆柱形帽子”这一跨学科主题的核心素养、核心知识和能力深入分析,笔者确立了一系列驱动性问题:“帽子需要多少布料?”“怎样缝纫帽子?”“用什么样的布料制作帽子更舒适?”“怎样装饰帽子?”“怎样制订一个有效的展示策略,以最佳方式呈现自己的圆柱帽设计?”以每一个驱动性问题为核心,笔者又设计了一系列学习任务(表3),包括绘制帽子草图、计算布料面积、缝纫帽子、装饰帽子等。学习任务“制订展示策略”是跨学科学习成果的综合体现,它需要学生对跨学科主题进行整合,并运用系统思维对作品的核心特点、设计流程、创新点等要素进行提炼和概括。

五、实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习评价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评价学习环节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跨学科课程的实施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成果,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的平台,同时为教师优化课程提供参考依据。在设计“怎样制作一顶圆柱形帽子”的评价量规时(表4),做到全面、多元化,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既关注学生的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实践能力、活动参与、同伴交流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和实施是一个持续演变的过程,它随着课程的深入和学生需求的变化而动态发展。这一过程激发了新问题的产生、新学习任务的设定和新研究领域的探索。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跨学科教学素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以捕捉到课程进展中的动态变化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深入的观察和理解,对教学情境和课程逻辑进行缜密的思考和评估,运用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课程。

【参考文献】

[1]夏雪梅.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内涵、设计逻辑与实践原型[J].课程·教材·教法,2022(10).

[2]杜尚荣,田敬峰.跨学科课程建设的三重逻辑[J].课程·教材·教法,2023(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