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欣赏“三步法”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滕园星【摘 要】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发挥欣赏教学的育人作用。小学音乐欣赏“三步法”通过“关联已有知识,建立学习联结”“聚焦关键要素,提升核心能力”“优化教学结构,形成关键能力”等策略,让音乐教学提质增效,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关键词】小学音乐 欣赏教学 核心素养 “三步法”
2022年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小学音乐教学赛课,经过区赛、市赛,最后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赛。各区纷纷启动组织赛事,教师们积极报名,踊跃备赛。某区的李老师和雨花台区的任老师不谋而合,选择了同年级的欣赏教学课。通过不断研课、磨课,两位教师均获得了南京市小学音乐教学一等奖的好成绩,其中任老师的课被推选参加省级赛课,最终获得了省一等奖。
李老师的“走进波尔卡—‘剪彩波尔卡’”和任老师的“闹钟奇遇记—‘顽皮的小闹钟’”都是选自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虽然从市赛到省赛,经历了新旧课标的更替,但新课标对第二学段听赏与评析作出了明确要求,为教师指明了该学段欣赏课设计要关注的要点,笔者概括总结为在音乐情感上,学生要能听辨音乐中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并关注音乐要素对音乐情感的影响作用;在音乐认知上,学生要能听辨音色、乐器,感知节奏节拍,感知要素并简述要素的特点,了解音乐基本结构并哼唱音乐主题,辨别了解音乐体裁、形式、风格,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音乐;在音乐经验上,学生能对同一风格、曲式的音乐作出恰当的判断或反应。艺术新课标还特别强调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关注素养达成所需的四类艺术实践活动的实施。
一、案例描述
(一)市级一等奖教师课例“走进波尔卡——‘剪彩波尔卡’”教学流程的设计
李老师的课以波尔卡为主线,通过舞动波尔卡、欣赏波尔卡、情境波尔卡三个板块串联教学活动。李老师在舞动波尔卡环节选取的教学素材是“匈牙利波尔卡”,并引导学生模仿自己跳“半步舞”感受波尔卡,接着向学生介绍“波尔卡”。
接下来的“欣赏波尔卡”的环节,就是李老师欣赏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剪彩波尔卡”,不同主题乐段的赏析,李老师抓住音乐的节奏、力度、节拍等要素带领学生充分体验不同的乐段所表达的音乐内涵并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描述自己的理解;用形象的车厢“ABA”和车轮“AB”归纳呈现乐曲的乐段和乐句,再现紧缩式三段体乐曲结构;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再现紧缩式三段体曲式,以及“波尔卡”风格的特点。最后的“情境波尔卡”环节,李老师选用了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两个主题—一个铁匠和一个游戏“玛丽”,让学生置身情境之中感受铁匠和玛丽的快乐,强化学生对“波尔卡”风格的印象,即速度较快、情绪欢快,以及波尔卡舞曲的典型节奏“×××”,学生顿悟原来“波尔卡”就在我们身边。
最后,李老师用“图表式”的板书总结课程重点,并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更多不同主题的波尔卡舞曲,充分聆听并分享给小伙伴。
(二)省级一等奖教师课例“闹钟奇遇记——‘顽皮的小闹钟’”教学流程的设计
任老师的课以“闹钟奇遇记”为拟人情境,通过让学生体验“扭扭舞”、闹钟把歌唱、闹钟送礼物、钟王来驾到、闹钟欢歌唱,将音乐的聆听、体验、参与、表现融入其中。
在闹钟王国“扭扭舞”的体验中,任老师引导学生感受切分节奏、认识切分节奏,在“闹钟把歌唱”部分带领学生感知A段旋律,并要求学生会唱A段主题旋律,即闹钟的歌。
在“闹钟送礼物”环节,教师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示范、引导学生听乐句来传递礼物“纱巾”,并获得“乐句”的体验与认知。接下来,教师让学生通过已有“乐句”的感知体验B乐段,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情绪和乐句的长度创意地舞动“纱巾”。
A段旋律再次出现,唤起学生的听觉记忆,任老师让学生跟唱并根据已有经验对旋律作出合适的反应。
在“钟王来驾到”环节,任老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热烈”的情绪,并作出情绪与色彩的判断,鼓励学生用纱巾自由地表现C段音乐。
在“闹钟欢歌唱”环节,A段旋律再次出现,任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节奏的变化,了解旋律变化再现的创作手法。
最后,任老师利用学科融合的理念,让学生通过作画的方式展示故事发展的脉络,引出回旋曲曲式结构。在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后揭示了课题和作曲者,并对今天的课的学习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二、案例反思
(一)欣赏课例异同的比较
两位教师的课各具特色,现对他们的课例进行深度剖析,提取个性,总结共性,为探索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践新路径提供经验。
1.两位教师欣赏课课例的个性
同学段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的学业要求及课程素养立意是一致的。同被评为市一等奖的课,在教学内容正确的前提下,教学个性是不可或缺的。从教学实录可以看出两节课课程架构的总思路及体验音乐的方式方法、归纳总结的手段是有区别的。
在设计思路上,李老师的“走进波尔卡—‘剪彩波尔卡’”是通过舞、听、演多维体验波尔卡来进行课程架构的。任老师的“闹钟奇遇记—‘顽皮的小闹钟’”则是通过贯穿式情境,依据剧情的发展进行课程总体架构的。
在体验音乐方式方法上,李老师注重的是“模仿”体验感受和学生对音乐感受的描述,即让学生通过模仿感受音乐要素及音乐结构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任老师的课在习得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去创意表达,即将内化的情感外显,并能秉持学以致用的理念,通过及时的强化和评价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
在归纳总结的手段上,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充分体验后说出剪彩波尔卡乐曲的结构,并用非常生动贴切的火车(剪彩)波尔卡主题的方式呈现、归纳乐曲的结构。任老师则引用“学科综合”的理念,让学生听音乐作画,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呈现掌握的乐曲结构。
2.两位教师欣赏课课例的共性
王荣生教授说过,优秀的教师各有特色,但他们之所以是优秀教师,之所以他们的课是优秀的课例,一定有共同的元素。这些元素才是我们可以学到的。王教授也曾表示:从优秀课例中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教了什么和怎么教的。面对两节三年级欣赏课例,两位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重难点的把握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存在着诸多共同之处。
在教学内容上,两位教师都能践行新课标的理念,关注学段特征,抓住课程的设计主线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围绕主线贯穿式进行欣赏教学,这一过程中不断强化重点,化解难点。在内容的选择上,他们善于联系音乐与生活,帮助学生引发共情、强化概念;善于组合素材,形成教学脉络,层层推进教学;善于归纳总结知识,帮助学生形成音乐印象。
在教学方法上,两位教师都选择了“部分到整体”的学习模式,从分段欣赏,领略内涵再到整体聆听,感知变化。他们运用了“音乐具象化”的呈现方式,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推动学生“音乐—思维—情感”的转化;运用了“要素多维化”的体验方式,让学生感知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表达的作用。
(二)欣赏课例比较的启示
常态课堂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基本样态是怎样的?笔者通过调查发现,50%的教师的教学没有深层次的启发与指导,流于形式;30%的教师能就作品教作品,能较细致地分部分带领学生体验音乐中的关键要素,依据课件内容介绍作品及作曲者。极少数教师能关联新旧知识、相近作品、学生情感的内化与外显。
基于以上对同学段欣赏课例的呈现与分析,结合调查结果,引发了笔者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路径探索”的思考。
第一步:关联已有知识,建立学习联结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就作品教作品,忽视音乐认知及音乐经验积累的关系,导致课堂没有深度,不能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努力建立学习联结,让课与课之间建立关联,形成体系。
教师要努力关联学生的新旧知识,从学生的已知出发。李老师“剪彩波尔卡”的学习,导入环节选用的是《匈牙利波尔卡》,拓展环节用的是《铁匠波尔卡》。纵观教材,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学过《铁匠波尔卡》,而《匈牙利波尔卡》学生并不熟悉。那么,教学中如果李老师可以从学生已知的《铁匠波尔卡》内容入手,更容易帮助学生提高对“波尔卡”的认知。这时,教师再引入新的作品,学生就有种熟悉感,并能清晰对比出不同学段对“波尔卡”掌握的要点及程度。
在小学欣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熟悉所有教材,对不同阶段的同类作品,依照学段学业要求制订出递进性的目标。当然,教师也可以重组教材,将同类作品合并于一个单元中,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联结,形成知识体系。
第二步:聚焦关键要素,提升核心能力
简单的欣赏一个作品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通过素养指向的不同层级素材的合理利用与安排,帮助学生获得音乐情感、音乐认知、音乐经验的丰富与提高才是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两位教师的课分别通过创设“火车剪彩仪式”“闹钟奇遇记”的情境,捕捉音乐关键要素节奏、旋律、力度、节拍要素,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感受关键要素对音乐情感表达的作用。任老师在课上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关键要素的理解创意性地挥舞纱巾,将内化于心的情感外显于表。在实践中,促进了学生情感表达、合作、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表现音乐情感与风格的关键要素,创设与音乐作品主题一致的情境,把要素的体验与理解放在情境中完成,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核心能力的提升。
第三步:优化教学结构,形成关键能力
良好的教学结构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并以“主线”展开教学,层层递进,为学生铺设学习通道。这条主线可以是知识点,也可以是一个“故事”,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点的层层深入或是依照剧情发展来构建欣赏教学脉络。
李老师的课的主线是“波尔卡”并且围绕波尔卡设计了舞、听、演多维体验的脉络图,环环相扣,并列存在。如果教师再思索,以“波尔卡”为主线,将脉络图提炼为走近波尔卡,走“浸”波尔卡,让环节间存在递进的关系,会让学生情感建立更有层次化和丰富性。任老师利用情境教学法,并将故事情境贯穿于教学始终,教学的结构随着剧情的发展而确立,情境化的教学结构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情感满足。
在小学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教学的主线,精选教学内容,为学生铺设层层递进式的教学脉络。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教师要勤于学习思考,乐于探索策略。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善用“三步法”策略让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提质增效,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